古人名与字之间的关系
甘肃敦煌 陈国斌 名 国斌 “斌”同“彬”,文 雅也 可取字:文 雅 雅 之 季 雅 愚 之 季 拙
1、参加适当的社团 2、处理好人际关系 3、应该充分利用图 书馆。 4、学好英语。
山居秋暝
老 舍
拆字 合则为名,拆则 为字。 南宋诗人谢翱 名翱 字皋羽 老舍原名舒庆春 名庆春 字舍予
四、何谓“衬字”
上举的诸人之“字”均有两字组成。其中一个为主 (也有些“字”中两字都起作用),另一个为辅, 为主的与“字”有意义上的联系,为辅的只起修饰 作用,例如: ①涵义丰美之字: 子、甫、元、君、玄、宝、智、义、仁、耆 、 公、翁、卿、倩、彦、伟、休、 道、孝 …… ②次第,孟(伯)、仲、叔、季 最典型例子三国时东吴孙氏弟兄: 孙策 老大 字伯符 孙权 老二 字仲谋 孙翊 老三 字叔弼 孙匡 老四 字季佐
二、取字的方法
1、意义相同 2、意义相辅 3、意义相反 4、引经用典 5、齐 贤 6、纪 事 7、崇 教 8、拆 字
张 衡
祢 衡
东 汉 张衡 名 衡 字平子 三国 祢衡 名 衡 字 正平 《汉书•律历志》: “衡,平也”。 现代汉语中:“平衡” 一词 “子”与“正”是衬字
三国周 瑜 名瑜 字公瑾 三国诸葛瑾 名瑾 字子瑜 《说文解字》:“瑾瑜, 美玉也” “公”与“子”是衬字
3、三国 陈琳 名琳 字孔璋 《说文解字》: “琳,美玉 也”、“璋, 为玉器” “孔”为衬字
陈 琳
㈢意义相反
1、宋朝朱熹, 名熹,字元晦。 《声类》曰: “熹,亦熙字也, 熙,光明也。” 《楚辞·九歌·山 鬼》:“杳冥冥兮 羌昼晦。” 王逸 注: “晦,暗 也。”
宋代晏殊 名殊 字同叔 “殊途同归” 《周易.系辞下》 曰:“天下同归 而殊途,一致而 百虑”, 在现代汉语中也 有“特殊”一词, “叔”表排行
齐贤 因为仰慕某 一古人,遂以其姓 名或名字以为自己 的名字 宋代范仲淹, 名仲淹,字希文。 淹,即指江淹, 江 字文通,
孔子
纪事 取可资纪念 或 有 所触发的事物 为名字 春秋孔子, 名丘,字仲尼。 据说孔子的父母祷于 尼丘山才生下他,故 名“丘”字“,人们 多取释道事物以 为名字 唐代王维, 名维,字摩诘。 维摩诘,为梵文 的音译略称, 佛教经典《维摩 诘经》
学子讲坛第七期
简述古人“ 简述古人“名”与“字”在意义上的联系 ——古人取字的几种方法
主讲人 : 汉语言093陈国斌 致和书友会
主要内容
一、古人取“字”之原因 二、古人取字的方法? 三、我们自己如何取字? 四、为大家一些建议。
《礼记•檀弓》称:“幼 名、冠字,周道也” 孔颖达疏:“始生三月 而始加名,故云幼 名,年二十有为父之道, 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 名,故冠而加字”
元代赵 孟 頫 名孟頫 字子昂 “頫(俯的繁 体)”、“昂” 同“仰” 王羲之《兰亭集序》 “仰观宇宙之大, 俯察品类之盛” “子”为衬字
㈣引经用典
陆 羽
1、唐代 陆羽 名 羽 字鸿渐 《周易》 : “鸿渐于陆, 其羽可用为仪”
曹 操
2、三 国曹操 名操 字 孟德 《荀子。劝学》 有“生乎由是, 死乎由是,夫 是之谓德操” 现在:有“道 德情操”之说
唐代 孟郊 名郊 字东野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野,郊也” “子”、“东” 为衬字。
1、晋朝 陆机 名机 字士衡 “机”、“衡” 皆为北斗中星 名
2、五代 李煜 名煜 字重光 《汉书,叙传上》: 汉书,叙传上》 “煜其间者,盖不胜 哉”, 颜师古注曰:“煜,光 貌也” 《文选,左思<吴都赋 >》:“常重光” 李善注:“重光,谓日 月画上也” 可见:“煜”为光, “重光”为日月,二者 相辅。
春秋 颜回 名回 字子渊 《说文解字》: “渊,回水也, 回,渊水也” “子”是衬字
颜 回
·
东汉 班固 名固 字孟坚 《尔雅•释诂》: “坚,固也” 。 《说文解字》: “凡坚牢曰固” 现在汉语中: “坚固”一词 “孟”是排行
三国 曹植 名植 字子建 玉篇.木部》 《玉篇.木部》: “植,树也”, 广韵》 《广韵》:“建, 树也”。 “植”与“建”皆 为“树立”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