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珠海平沙区土地利用规划

珠海平沙区土地利用规划

产量(吨)
产值(万元)
海水养殖
青蟹
21506
1935
6029
斑节对虾
4865
480
1070
淡水养殖
南美白虾
580
87
138
四大家鱼
2188
273
337
罗非鱼
3500
3500
2100
工业现已成为平沙经济的支柱,已形成具本地特色以食品、纺织、游艇、新型建材、
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2004年工业总产值121010万元。年产值1亿多元的大型糖化企业粤侨股份有限公司,是广东著名的制糖工业基地之一。而平沙游艇、以实德建材、杭萧钢构为代表的新型建材产业、以晓星氨纶、五龙合成革为代表的化纤合成革产业、以粤侨、北极品为代表的农产品加工产业等初具规模。
871.96
其中
工业用地
421.42
居住用地
65.28
温泉与亚马逊用地
385.26
总计
1522.14
注:现状绿地含亚马逊主题公园用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的推进,平沙镇区的土地利用由原先集中分布在中心
镇区逐渐向沿珠海大道、平东大道、升平大道等主要交通干道拓展,并形成现状中心镇区和连湾两大组团,整个镇区用地布局呈“工”字形。
表6.22004年平沙镇镇区现状建设用地构成与广东省标准比较
用地类别
占城镇建设用地比重(%)
平沙镇(2004年)
广东省标准
居住用地
23.52
25-35
工业用地
37.74
15-35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10.17
12-20
道路广场用地
14.86
8-15
公共绿地
2.61
8-12
(三)镇区建设用地现状
1、居住用地
序号
类别名称
面积(公顷)
构成(%)
1
镇域总用地
15465
1பைடு நூலகம்0.00
2
耕地
5670
36.66
其中:基本农田
3967
3
林地
1825
11.80
4
园地
218
1.41
5
水域
1142
7.38
6
建设用地
2050
13.25
其中:城镇建设用地
1522
农场职工住宅用地
528
7
未利用土地
4560
29.50
注:城镇建设用地中包括已出让未建设的土地
表6.1平沙镇镇区现状建设用地汇总表(2004年)
用地代号
用地性质
面积(hm2)
比重(%)
R
居住用地
152.97
23.52
C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11.28
1.73
GIC
政府社团用地
54.87
8.44


GIC1
行政办公用地
5.03
0.77
GIC2
文化设施用地
3.01
0.46
GIC3
体育用地
GIC4
医疗卫生用地
表1.3平沙镇2003、2004年主要工业产品情况表
年份
工业总产值
(万元)
白砂糖
伊面
钻石
产量
(吨)
产值
(万元)
产量
(吨)
产值
(万元)
产量
(克拉)
产值
(万元)
2003
70281
44708
14950
16934
13685
1937
3968
2004
121010
57065
15022
15584
12244
22157
前进
1120
7.24
连湾
3600
23.28
大虎
670
4.33
大海环
453
2.93
前西
4500
29.1
南新
750
4.85
从平沙镇不同社区土地面积比例来看,面积最大的是前西社区,其土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为29.1%,最小的为美平社区,面积比例仅有2.59%。其余立新社区、大虎社区、南新社区和大海环社区的面积差别不大,所占比例比较接近;平塘社区、前锋社区、前进社区面积比例,三个社区占平沙镇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7.07%、6.47%和7.24%,但是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全镇的布局是有差异的。
沙美:社区范围内有生态林8037亩,有淡水耕地1000亩,咸淡水水产养殖1300亩,水果种植300亩,社区内设工业园占地面积2500亩。
前进:农业耕地面积10518亩,其中种植甘蔗面积3500亩占耕地的33%,香蕉、水果等5267亩,花卉用地1752亩,鱼塘1450亩。
连湾:拥有耕地4261亩,水产养殖:3250亩,山林地:12000亩。
9.00
1.38
GIC5
教育科研用地
36.93
5.66
GIC7
社会福利用地
0.90
0.14
M
工业用地
245.38
37.74
T
对外交通用地
51.34
7.90
S
道路广场用地
96.92
14.86
U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13.89
2.14
G
绿地
23.53
3.62
现状已建设用地合计
650.18
100.00
已出让未建设用地
3、商业设施用地
现有两处较大型的农贸市场:美平市场,属新建市场,位于平塘路西侧,属综合性市场,目前仍有空置档位;竹园市场,位于中心镇区东部,属简易市场,基本已饱和,有扩建的需要。
其他商业服务设施大多布置在平沙路、平塘路一侧以及平沙路与迎雁路交汇处,没有较大的商场,只有小型超级市场及私营铺面。
4、文化娱乐设施用地
在农用地中,面积最大的是耕地,面积达5670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36%,其中基本农田的面积达3967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25.65%;其次是林地,面积达1825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11.8%;而园地和水域面积相对小一些,它们占总用地面积的比例分别是1.41%和7.38%。从农用地内部结构可以看出,耕地面积占的比重是最大的,是平沙镇建设农业大镇的有利条件,也是百姓致富的有效载体。
平沙镇地处于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气候温和湿润土层深厚,土壤主要为三角洲沉积土,土质粘重,有机质丰富,适宜种植多种粮食作物。
经济条件
第三产业26800万元。一、二、三产业比值为11.2:65.8:23.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417元(以总人口作为统计口径计算),为珠海市全市平均值37336元的27.9%。财政收入8698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692万元。
年份
甘蔗
蔬菜
玉米
面积(万亩)
产量(万斤)
产值(万元)
面积(万亩)
产量(万斤)
产值(万元)
面积(万亩)
产量(万斤)
产值(万元)
2003
4.3
60000
5700
0.5
1007
756
2004
3.9
61133
6266
0.5
601
451
0.2
54
37.8
表1.2平沙镇2003年主要水产品情况表
项目
水产品名称
面积(亩)
生态条件
平沙镇位于珠江三角洲南部崖门口外黄茅海东岸,东至鸡啼门水道,属珠江三角洲沿海冲积平原。境内地势低平,河道纵横,合掌涌、平塘涌等多条小河流经中部,由北、西部向东、南注入鸡啼门水道、南水沥,海拔低至1m左右。北部孖髻山一带地势较高,为低缓丘陵,孖髻山海拔319.1m,是平沙境内最高峰;东南部连湾、卫东一带也有低丘分布。
行政区划
平沙原为来自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的归侨和侨眷组建的华侨农场,1990年设管理区,2000年撤区设镇,目前下辖南新、大海环、连湾、平塘、前锋、前进、沙美、大虎、前西、立新、美平等11个居委会。
自然条件
平沙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凉冬暖,雨量充足,气候温和宜人。年平均气温21.8℃,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13.5℃,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8.4℃;年平均日照时数1991.8小时,全年无霜日达358天以上;区内降水较多,年平均降水量2250mm,干湿季节明显,4-9月降水量约占全年85%。灾害性天气有台风、暴雨,每年影响本镇的台风有1-4个,暴雨(80mm/24小时)次数每年平均4.9-5.6次。
在建设用地中,建设用地集中在镇中心区、连湾两个组团,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占绝对主导地位,面积1522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74.24%,占总用地面积的9.84%。各农场职工居民点较为分散,规模小,面积为528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25.77%,占总用地面积的3.14%。
从未利用地情况来看,平沙镇的未利用地面积达到4560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29.5%。
农用地布局
从平沙镇土地利用结构可以看出,全镇农用地比例占总土地面积的比例达到近50%,可以说是占绝对优势,说明农业在平沙镇占有重要的地位的,而研究农用地在平沙镇的布局可以更好的发挥地区资源优势来更好的配置各业用地。
平塘:耕地面积10340亩,其中种植面积6980亩,水产养殖面积3360亩。
前锋:社区有耕地面积约3500亩,居民以种养业为主,养殖罗非鱼是社区居民的支柱产业,其中,广东省无公害罗非鱼养殖基地面积4300亩,甘蔗、香蕉等经济作物面积约3300亩;盛产香蕉、苹果瓜,优质罗非鱼和南美白对虾等农产品。
1、中心镇区
中心镇区现状建设主要沿孖髻山南麓呈东西走向带状分布,其中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主要集中在平塘路东西两侧,位于中心镇区中部,居住用地集中在孖髻山脚一带,工业用地较为分散,从现有建设和已出让的用地分布状况来看,中心镇区的东、西、南部都有较大面积的工业分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