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严也是一种爱

严也是一种爱

《严也是一种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与父母产生矛盾的原因,认识逆反心理的具体表现,会对逆反心理进行具体分析,理解逆反心理造成的实际危害。

2.能力目标初步具备对逆反心理的辩证分析能力,认识逆反心理本质及危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赞赏自己的正确行为,并对自己的错误行为产生悔意;尊重父母,同时维护自己的独立人格。

【教学重点】学会理解父母。

【教学难点】克服逆反心理。

【教学方法】活动式、体验式、讲授式。

【课前准备】课前先通过班主任了解班级学生基本的家庭关系,记录特殊家庭的学生、与父母关系紧张的学生等,以便在活动中给予更多的关注。

同时还可以记录家庭关系良好的学生,以便于有意识地让他们在活动中充分发挥作用,给其他同学提供好的建议。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方法一:教师:有户人家,门口贴着一幅对联:“进门前,请脱去烦恼;回家后,要带来欢乐。

”教师提问:你知道这幅对联的用意吗?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当有人问及贴对联的用意时,主人解释说:“只有去掉烦恼,增加快乐,家才温馨。

家是感情的银行,你把欢乐存进去,回报的是更多的欢乐;你把烦恼存进去,得到的是更多的烦恼。

”教师总结并过渡:在家庭生活中,我们享受亲情、关爱和欢乐,家是个乐园;但如果我们化解不了与家人的矛盾和冲突,家就成了樊笼。

我们要走近父母,善于沟通,化解矛盾,克服逆反心理,营造一个和睦家庭。

那么,怎样才能走近父母、和父母沟通、为家庭增添温暖呢?这就是我们第二课要解决的问题。

方法二:(备选)教师请全体学生朗读小诗:世界上有一种人和你在一起的时候总是千万次嘱咐你要多穿衣服要注意自己的安全!你觉得很烦却也觉得很窝心缺钱的时候他总会说些赚钱不易的话来训你边教训边塞钱给你这种人叫做父母教师提问:在这首小诗中,子女从父母那里获得了哪些情感?请用词语描写下来。

学生思考并回答。

【新课教学】严也是一种爱(板书)第一环节:聆听心声方法一:教师:从小到大,妈妈给了我们多少爱,她为了我们付出了多少心血,妈妈的怀抱是我们受到惊吓时的避风港,妈妈的爱是我们夏天遮阳的一片绿荫。

可随着生命年轮的不断扩展,我们却觉得妈妈的唠叨太烦人,妈妈的眼神太严厉,妈妈的思想太不可理喻。

接下来我们一起观看一个动画,想想自己对妈妈的看法应该是什么样的。

播放动画:成长的烦恼(一)上小学时,我是“妈妈贴心的小棉袄”,我们亲亲昵昵,无话不谈,非常融洽。

上中学后我越来越找不到这种感觉了,因为我和妈妈在许多事情上出现了分歧,我觉得妈妈越来越不理解我,对我管得越来越多,我们很难达成共识。

期中考试后,总算可以尽情享受一下暂时的轻松了。

我买了盘流行歌曲的磁带,兴致颇浓地边听边舞。

妈妈却制止我,真扫兴。

第二天是周末,我和几个要好的同学到郊外玩得很开心,回到家已是晚上7点钟了。

刚进门,就看见妈妈焦急而气愤的脸。

“到哪儿去了?为什么这么晚才回来?出了事怎么办?”我一天的好心情顿时无影无踪。

妈妈带我到商场买衣服。

她看上的“老土”,我坚决不要;我看上的“新潮”,她却说不适合我。

我们怎么就想不到一块呢?班上一个男生来借笔记本,我们顺便聊了几句班里的事。

你瞧我妈那个紧张劲儿,疑神疑鬼地追问人家老半天,弄得我们很尴尬。

学生观看动画并思考。

方法二:(备选)播放动画:成长的烦恼(二)初中生小冰,向爸爸提出晚饭后到同学家做作业,顺便看会儿录像。

家长同意了,但要求他8点前回家。

小冰想,现在已经快7点了,那么快就回来不合理!一时冒了火,和爸爸吵了起来,然后赌气去同学家看录像了。

教师提问:你们有过类似的烦恼吗?你们有过与父母发生冲突的经历吗?(如赌气、吵架等等)请试举一例。

学生发言。

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将与父母间发生的不愉快说出来,释放学生的压抑心理。

教师:听了大家的发言,老师感到你们的烦恼还真不少,可是你们知道吗?烦恼不只是你们。

接下来我们一起去聆听来自一位妈妈的心声。

播放音频:一位妈妈的心声女儿是在我无微不至的呵护和关爱中逐渐长大的。

可自从她上初中后,与我的交谈便逐渐少了,问她学校的事,总是一句“你不知道”就打发了我。

平日里,你要她向东,她偏要向西;你认为美的,她嗤之以鼻;你认为丑的,她却津津乐道。

有一天,我发现女儿的抽屉上了锁,难道年仅14岁的女儿就有了隐私权?有一次,我趁她不在家砸开了抽屉,发现里面只有一本记着学校生活的日记,几张明星照片,一本琼瑶写的小说和一些小玩意儿,并没有什么“出格”的秘密。

可为此,女儿却与我大吵了一场。

望着抽屉上那无言的锁,那个善解人意的女儿似乎飘然离我远去。

我的心隐隐作痛……教师:听了这位妈妈的烦恼,你们想过没有,为什么原来和谐亲密的亲子关系,现在变得格格不入?在你们的成长中,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烦恼?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努力?第二环节:探究成因一、成长也会有烦恼(板书)1.产生烦恼的原因(1)孩子长大了,有主见,渴望独立教师组织学生合作探究。

学生分组合作讨论并交流发言。

教师小结:成长也会有烦恼。

成长烦恼产生的原因——从学生角度讲,同学们小时候对父母依附、崇拜而认为他们无所不能,但进入青春期后,由于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的增强,对父母有逆反心理,看不起家长,而一过了青春期,又客观地看到父母的价值。

从家长角度讲,父母责怪我们越来越不服管教,越来越不懂事。

但是他们对孩子的关爱之心没有变,只是要求更加严格,免不了多叮嘱几句。

我们听不进时,就觉得家长特别唠叨、啰嗦。

于是,家长与孩子就有了成长的烦恼。

(2)父母的高期待、严要求是一种爱教师组织学生合作探究。

学生讨论并发言。

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发言并点评学生的表现。

在上一个环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与父母间发生的不愉快说出来,释放学生的压抑心理,顺势引导,强调父母这样做的目的,进一步点出“严也是爱”,并指出我们与父母间的不理解,不和谐,格格不入就是我们常说的代沟。

2.代沟的直接原因与实质方法一:开展活动一:比较我们与父母的差异,探讨造成两代人隔阂的原因。

教师:指导学生合作完成表格。

学生:小组合作填表并且思考表格说明了什么?师生共同归纳总结:通过填表我们可以发现,我们与父母的年龄差异,是产生隔阂的直接原因。

这种隔阂就是近几年流行的一个词语“代沟”。

所谓代沟,是指由于年龄差异所导致的多重代际差异。

其产生的直接原因是与父母的年龄差距。

方法二:(备选)出示图片:代沟教师提问: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代沟?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并过渡:我们与父母的人生经历、生活经验、社会地位不相同,对社会规范的熟悉程度不同,在生活态度、价值观念、兴趣爱好、行为方式等方面难免产生较大差异。

由此产生的需要及满足需要的方式、理想和追求也就不同。

望子成龙,是天下父母共同的心愿,我们与父母的冲突,往往是基于父母的高期待、严要求。

这种在看来有些苛刻的“严”,反映出父母对于子女的爱。

因此,我们应该从生活中学会理解、体谅父母的爱和一片苦心。

因为严也是一种爱。

教师:代沟,往往导致两代人在一些问题上产生矛盾、冲突。

我们对父母的思想观念、教育方法、严格要求产生反感,就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

二、逆反心理有危害(板书)1.逆反心理的表现出示图片:我这样发泄不满(漫画)想一想:漫画中儿子是什么心理?儿子是以什么方式发泄不满的?说一说:你们与父母有矛盾、隔阂常常会以什么方式发泄心中的不满?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归纳:漫画中儿子的发泄方式以及刚才大家讲到的发泄方式其实就是逆反心理的表现。

逆反心理具体表现为:要我这样,我偏要那样;你说这个好,我非说那个好;让我相信这个,我非相信那个不可;无论采取哪种方式,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与父母对着干。

教师过渡:那么,学生为什么会产生逆反心理呢?我们一起看一下书上“相关连接”的内容。

教师: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逆反心理的表现及形成原因,也知道与父母对着干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逆反心理和行为都是错的呢?学生举例说明。

2.对逆反心理的辨证分析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辨证地看待逆反心理,肯定对的,否定错的。

指出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我们都要把握一个度,要既不伤害自己又不伤害父母。

教师小结:对于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说是错的,有的反抗不无道理。

我们的父母不是圣人,在家庭教育方面,他们也难免会犯错误,这时我们最好不要有对立情绪,那不能解决问题,只能把问题弄得更糟。

理智的方法是和父母沟通,陈述自己的理由,改变父母的做法,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

第三环节:感悟亲情播放动画:丽丽离家出走丽丽离家出走了,爸爸和妈妈急得到处寻找也不见人,最后找到了丽丽的好朋友小娜,小娜给了丽丽妈妈一个日记本,其中一篇这样写到:“昨晚又和爸妈吵了一架,上网是导火索,结果炸弹就这样引爆了……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不理解我,为什么总干涉我的思维,总让我按他们的意志去干。

我不是躯壳,我有灵魂,我会感觉,我有大脑会思考……他们总这样教训我,像你这么大,我早一个人到田地里干活去了……可我们毕竟是不同年代出生的人,有不同的理想。

也许我现在的逆反在他们的眼中叫…混‟,现在的标新立异叫…胡来‟……年龄产生的代沟越来越深、越来越大,好像东非大裂谷,我决定离家出走。

”学生讨论分析:(1)丽丽离家出走这种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有何危害?(2)自己和父母赌气或吵架后结果怎样、自己事后的感受怎样?自己对这件事是怎样想的?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逆反心理有很大的危害性。

学生的逆反心理有的表现为对父母不理不睬、冷淡相对;有的表现为以强硬的态度顶撞、以粗暴的举止反抗;有的用极端的办法处理矛盾,如离家出走、残害父母。

从结果上看,逆反心理导致对父母的反抗,其结果都是在惩罚和伤害自己的同时也伤害了自己最亲近的人。

3.逆反心理的危害播放课件:逆反心理的危害教师接着讲述:我们在与父母发生冲突时要冷静,要努力克制自己,不要让自己的情绪失控,冷静下来,我们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教师过渡:同学们,你们与父母发生了矛盾、冲突,心中十分不愉快,可是你们知道父母在冲突后的心声吗?播放音频:儿子,我为什么打你长这么大,妈妈打你,很生气的那种,不过三两次:一次,是你未经妈妈的同意,从家里拿了100元钱,那一次,妈妈打坏了扫床的笤帚把子,不为被商贩骗去的100元钱,为的是你的胆子太大。

你的小屁股上留下两三道红色的伤痕,但从此,你没有随便从家里拿过一分钱。

还有一次,是因为你中午放学后没有回家,跟着几个同学出去玩,奶奶等到一点多钟,找遍了师大的每一个角落,连艺术系那边,老公园里的人工湖都找了,不见你,给妈妈打电话的时候,急得直哭。

妈妈匆匆忙忙赶回来,正碰见你和几个伙伴拿着食物从超市里出来。

妈妈狠狠地打了你,用一本卷着的杂志,直到你答应再也不随便到别人家里去、不独自离开大院为止。

孩子,今天妈妈又打你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