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平衡1.(08年全国理综I ·11)已知:4NH 4(g)+5O 2(g) = 4NO(g)+6H 2O(g),ΔH=-1025kJ ·mol -1,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
若反应物起始物质的量相同,下列关于该反应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C2.(08年全国理综II ·13)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对反应 CO 2 ( g ) + H 2 ( g )CO(g ) + H 2O( g )进行甲、乙、丙、丁四组实验,物质物质的量 实验CO 2 H 2 CO H 2O甲 a mol a mol 0 mol 0 mol 乙 2a mol a mol 0 mol 0 mol 丙 0 mol 0 mol a mol a mol 丁 a mol0 mola mola molC .D .1200℃ N O 含量 时间1000℃N O 含量 时间1000℃ 催化剂1000℃ 无催化剂N O 含量时间10×105Pa1×105Pa A .B .N O 含量时间1000℃ 1200℃实验起始时放入容器内各组分的物质的量见下表: 上述四种情况达到平衡后, n ( CO )的大小顺序是 A A .乙=丁>丙=甲 B .乙>丁>甲>丙 C .丁>乙>丙=甲D .丁>丙>乙>甲 3.(08年天津理综·8)对平衡CO 2(g )CO 2(aq ) .△H =-19.75kJ·mol -1,为增大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应采用的方法是D A .升温增压 B .降温减压 C .升温减压D .降温增压4.(08年山东理综·14)高温下,某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H ()CO ()O H ()CO (222c c c c K ⋅⋅=。
恒容时,温度升高,H 2浓度减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 .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B .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 2浓度一定减小C .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D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 +H 2OCO 2+H 25.(08年宁夏理综·12)将固体NH 4I 置于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 ①NH 4I(s)NH 3(g)+HI(g);②2HI(g)H 2(g)+I 2(g)达到平衡时,c (H 2)=0.5mol ·L -1,c (H I )=4mol ·L -1,则此温度下反应①的平衡常数为CA .9B .16C .20D .25催化剂高温6.(08年四川理综·8)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H 2(g) +I 2(g)2HI(g),在温度T 1和T 2时,产物的量及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符合图示的正确判断是D A .T 1>T 2,ΔH >0 B .T 1>T 2,ΔH <0 C .T 1<T 2,ΔH >0 D .T 1<T 2,ΔH <07.(08年广东理基·36)对于反应2SO 2(g)+O 2(g)2SO 3(g)能增大正反应速率的措施是 A .通入大量O 2 B .增大容器容积 C .移去部分SO 3D .降低体系温度8.(08年广东化学·8)将H 2(g)和Br 2(g)充入恒容密闭容器,恒温下发生反应H 2(g )+Br 2(g)2HBr (g )△H <0,平衡时Br 2(g)的转化率为a ;若初始条件相同,绝热下进行上述反应,平衡时Br 2(g)的转化率为b 。
a 及b 的关系是A A .a >bB .a =bC .a <bD .无法确定9.(08年广东化学·15)碘钨灯比白炽灯使用寿命长。
灯管内封存的少量碘及使用过程中沉积在管壁上的钨可以发生反应:W (s )+I 2(g )WI 2(g ) ΔH <0(温度T 1<T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A .灯管工作时,扩散到灯丝附近高温区的WI 2(g )会分解出W 1W重新沉积到灯丝上T 1T 2T 1碘化氢的量时 间T 2B .灯丝附近温度越高,WI 2(g )的转化率越低C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是)WI ()I ()W (22c c c K ⋅=D .利用该反应原理可以提纯钨10.(08年海南化学·10)X 、Y 、Z 三种气体,取X 和Y 按1︰1的物质的量之比混合,放入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2Y2Z ,达到平衡后,测得混合气体中反应物的总物质的量及生成物的总物质的量之比为3︰2,则Y 的转化率最接近于D A .33%B .40%C .50%D .66%11.(08年上海化学·21)等质量的铁及过量的盐酸在不同的试验条件下进行反应,测定在不同时间t 产生氢气体积V 的数据,根据数据绘制得到图1,则曲线a 、b 、c 、d 所对应的试验组别可能是ACA .4—3—2—1B .1—2—3—4C .3—4—2—1D .1—2—4—312.(07年高考广东理基·26)把铝条放入盛有过量稀盐酸的试管中,不影响...氢气产生速率的因素是D A .盐酸的浓度 B .铝条的表面积 C .溶液的温度D .加少量Na 2SO 413.(07年理综北京卷·10)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10 L 的密闭容器组别 c (HCl)(mol·L -1) 温度(℃)状态 1 2.0 25 块状 2 2.5 30 块状 3 2.5 50 块状 42.530粉末状中,1 mol X 和1 mol Y 进行反应:2X(g)+Y(g)Z(g),经60 s达到平衡,生成0.3 mol Z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 .以X 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01 mol/(L·s) B .将容器体积变为20 L ,Z 的平衡浓度变为原来的1/2 C .若增大压强,则物质Y 的转化率减小D .若升高温度,X 的体积分数增大,则该反应的H >014.(07年高考全国理综卷I ·13)如图是恒温下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及示意图不相符合....的是C反应速率平衡态Ⅰv (正)v (逆)平衡态Ⅱv (正)′v (逆)′A .反应达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B .该反应达到平衡态I 后,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IIC .该反应达到平衡态I 后,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IID .同一种反应物在平衡态I 和平衡态II 时浓度不相等15.(07年高考全国理综卷II ·6)已知:C(s)+CO 2(g)2CO(g);H >0。
该反应达到平衡后,下列条件有利于反应向正方向进行的是AA .升高温度和减小压强B .降低温度和减小压强C .降低温度和增大压强D .升高温度和增大压强16.(07年高考理综四川卷·13)向某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 和2 molH2O(g),发生反应:CO+H2O(g)催化剂CO2+H2。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CO的体积分数为x。
若维持容器的体积和温度不变,超始物质按下列四种配比充入该容器中,达到平衡时CO的体积分数大于x的是BA.0.5 mol CO+2 mol H2O(g)+1 mol CO2+1 mol H2B.1 mol CO+1 mol H2O(g)+1 mol CO2+1 mol H2C.0.5 mol CO+1.5 mol H2O(g)+0.4 mol CO2+0.4 mol H2D.0.5 mol CO+1.5 mol H2O(g)+0.5 mol CO2+0.5 mol H2 17.(07年高考理综天津卷·12)下列有关工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D A.合成氨生产过程中将NH3液化分离,可加快正反应速率,提高N2、H2的转化率B.硫酸工业中,在接触室安装热交换器是为了利用SO3转化为H2SO4时放出的热量C.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采用离子交换膜法,可防止阴极室产生的Cl2进入阳极室D.电解精炼铜时,同一时间内阳极溶液铜的质量比阴极析出铜的质量小18.(07年高考理综宁夏卷·13)一定条件下,合成氨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混合气体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为20.0%,及反应前...的体积相比,反应后体积缩小的百分率是AA.16.7% B.20.0% C.80.0% D.83.3% 19.(07年高考江苏卷·13)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s)+2B(g)2C(g)+D(g);H <0。
现将1 mol A 和2 mol B 加入甲容器中,将4 mol C 和2 mol D 加入乙容器中,此时控制活塞P ,使乙的容积为甲的2倍,t 1时两容器内均达到平衡状态(如图1所示,隔板K 不能移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D0t速率vv (正)v (逆)v (逆)′v(正)′t t 2甲容器==0速率v (正)v (逆)′′v (正)v (逆)=v(逆)′v (正)′=t1t 2乙容器′′′′图1 图2 图3A .保持温度和活塞位置不变,在甲中再加入1 mol A 和2 molB ,达到新的平衡后,甲中C 的浓度是乙中C 的浓度的2倍 B .保持活塞位置不变,升高温度,达到新的平衡后,甲、乙中B的体积分数均增大C .保持温度不变,移动活塞P ,使乙的容积和甲相等,达到新的平衡后,乙中C 的体积分数是甲中C 的体积分数的2倍 D .保持温度和乙中的压强不变,t 2时分别向甲、乙中加入等质量的氦气后,甲、乙中反应速率变化情况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t 1前的反应速率变化已省略)20.(15分)(08年全国理综II ·26)红磷 P (s )和 Cl 2(g )发生反应生成 PCl 3(g )和 PCl 5(g )。
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如图所示(图中的△H 表示生成 l mol 产物的数据)。
甲乙P活塞K根据上图回答下列问题:(1)P和CI2反应生成PC13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2)PC15分解成 PC13和Cl2的热化学方程式是;上述分解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
温度T l时,在密闭容器中加人0.80 nol PC15,反应达平衡时PC15还剩0.60 mol ,其分解率a l等于;若反应温度由T l升高到T2,平衡时PC15的分解率为a2,a2a l(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工业上制备PC15通常分两步进行,先将P和C12反应生成中间产物PC13,然后降温,再和Cl2反应生成PCl5。
原因是。
(4)P和C12分两步反应生成1 mol PC15的△H3== ,一步反应生成1 molPC15的△H4____________△H3(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PC15及足量水充分反应,最终生成两种酸,其化学方程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