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浇双向板楼盖设计

现浇双向板楼盖设计

目录1、设计任务书2、设计计算书3、平面结构布置4、板的设计5、次梁的设计6、主梁的设计7、关于计算书及图纸的几点说明附图1、板的配筋图附图2、次梁的配筋图附图3、主梁配筋图1现浇双向板楼盖设计任务书1、计算书部分⑴双向板梁格布置,截面高度确定,计算简图确定,荷载计算,内力计算,配筋计算,选用实际钢筋尺寸,建议采用弹性理论计算。

⑵支承梁截面尺寸确定,计算简图确定,荷载计算,内力计算,配筋计算(纵向腕力钢筋和箍筋计算),钢筋布置(可采用典型钢筋布置)。

2、图纸部分(2#图纸)⑴整个楼盖范围内的平面图(按比例绘制,要求有轴线,两道尺寸,构件的编号,材料图例线,板、梁的剖面图)。

⑵板结构配筋平面图(按比例绘制,要求有钢筋的尺寸、位置以及分布筋的截面尺寸、位置等,可选1/2平面或者1/4)⑶双向支承梁的结构立面图、断面图。

3、基本设计资料⑴结构平面尺寸为18m×24m(轴线间的尺寸)。

⑵房屋性质与楼面使用荷载房屋为一多层工业厂房,楼面使用活荷载为6.0kn/㎡。

⑶材料选用建议选用C25混凝土,板中全部钢筋、梁的箍筋建议选用HPB235,其他选用HRB400或HRB335。

⑷楼盖构造2楼面面层用20mm厚的水泥砂浆找平,梁板底混合砂浆抹灰15mm 厚,喷大白浆一道。

⑸承重结构为外墙内柱,外墙厚370mm,外墙轴线距离外边缘120mm,柱的截面尺寸为350mm×350mm,板搁置在墙上长度为120mm,次梁搁置在墙上的长度为250mm,主梁搁置在墙上的长度为370mm。

4、资料汇总要求计算书统一用16开或A4规格装订成册,要求字迹清楚、计算结果准确、图文并茂。

图纸用A2绘制,可用CAD绘图并打印在硫酸纸或绘图纸上;若采用手画,则要求描图。

图纸要求表现全面、正确,图面布置合理、整洁、美观大方,有必要的编号和说明。

设计评分方法与标准1、评分方法⑴课程设计完成后,必须经指导老师检查,并由指导老师在学生的计算和设计图纸上签字。

⑵组织教研室教师对每个学生就设计成果进行口试,即课程设计答辩。

⑶主考教师可以围绕课程设计涉及和斟酌理论、设计方法、构造措施、图面布置、绘图深度以及表达方法等方面进行考核,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的深度、作业的正确程度给予评分。

⑷评分可以按5级评分制,即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

32评分标准⑴优秀完成设计任务书规定的全部内容,设计思路明确,各项设计计算正确,图面布置恰当,绘图表达符合要求,答辩时回答提问流畅正确,对课程设计涉及的基本理论有较好的掌握深度,对相关的课程设计题外问题能举一反三,具有主动学习和积极性。

⑵良好完成任务书规定的全部内容,各项设计计算基本正确,表达基本符合要求,答辩时个别问题未能回答完全,对基本理论的掌握有欠缺。

⑶中等设计计算和图纸有些错误或计算书较潦草,图面不够规整,答辩情况不够理想,对基本理论掌握深度不够。

⑷及格基本上完成计算和图面表达的要求,答辩时较多问题回答不好,对基本理论的掌握深度明显不足,但尚能在提示后回答出部分问题,能达到最基本的要求。

⑸不及格未设计计算和图面表达,或者虽然完成,但设计理论中的一些基本问题未能掌握,经提示后依然不能回答绝大部分问题。

制图标准1、图纸幅面规格和图框4完成A2图纸2张。

图幅规格和图框可参考有关制图规范。

2、比例⑴楼盖平面布置图可用1:100,1:150,1:200。

⑵板配筋图可用1:50,1:100。

⑶次梁、主梁配筋示意图可用1:20,1:30,1:40,1:50。

3、字体字体采用长仿宋体,字迹清楚、端正、工整,从左至右横向书写,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字体高度不宜小于4mm。

4、图线及画法⑴线型粗线,宽b;中粗线,宽b/2;细线,宽b/4。

(b=0.8~1.2mm)钢筋线、剖面符号用粗线,轮廓线主中粗线,尺寸线、引出线用细线。

⑵定位轴线和编号从左至右水平方向用阿拉伯1,2,3…依次注写,由下至上垂直方向用大写英文字母A、B、C…依次注写。

轴线编号圆圈的直径为8mm。

⑶剖面的剖切线剖面的编号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排,编号应按剖视方向写于剖切线的一侧,例如,向左剖视时将编号写在左侧,向右剖视时将编号写在右侧。

⑷结构图例①钢筋表示法钢筋应编号,尺寸、直径、形状不同应编写不同的序号,编号 5顺序宜为受力筋、架立筋、箍筋、构造钢筋。

编号圆圈的直径为6mm。

②结构剖面一般应按正投影俯视绘图。

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计算书一、平面结构布置:由单向板的经济跨度2~3m,次梁的经济跨度4~6m,主梁的经济跨度6~8m,确定主梁的跨度为6m,次梁的跨度为4m,板的跨度为2m。

楼盖结构布置图见图一。

二、板的设计:板的计算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板的L2/L1=5.2/2.1=2.48<3,宜按照双向板设计,按照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时,应沿长边方向布置足够 6数量的构造筋,此设计为单向板。

板的厚度按构造要求,对于工业建筑的楼盖板,要求,取板厚mm h 70=mm l 5.5240/2100401==≥,且mm l h 70301=≤按高跨比条件,当时,满足刚度要求,可不验算挠度。

次梁的截面高度应满足 121(=h ~289()181=L ~mm )433,取mm h 400= 则21(=b ~133()31=h ~mm )200,取mm b 200=。

板的尺寸如图二所示:1、荷载: 恒荷载标准值:水磨石面层 m kN /65.0165.0=⨯ 70mm 钢筋混凝土板 m kN /75.12507.0=⨯ 平顶粉刷 2/25.0m kN 恒载: m kN g k /65.2=活载: m kN q k /717=⨯= 因为工业建筑楼盖且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大于m kN /0.4,所以活荷载分项系 7 数取1.3。

即每米板宽的设计值总值:由永久荷载控制时:q g +=k k q g 3.17.035.1⨯+ m kN m kN m kN /55.9/37.6/58.3=+=由可变荷载控制时:q g +=k k q g 3.12.1+ m kN m kN m kN /28..12/1.9/18.3=+=m kN /55.9≥2、内力计算次梁截面为mm mm 400200⨯,现浇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不小于100mm ,取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为120mm 。

板的计算跨度:边跨: mm a l h l l n n 94.12/12.088.121915.1207.088.1210=+=+≤=+=+=取mm l 191501= (mm a 120=)中间跨: mm l l n 9.12.01.202=-== (mm a 120=)计算跨度差:(1.915-1.9)/1.9=0.79%<10% 板为多跨连续板,对于跨数超过五跨的等截面连续板,其各跨受荷相同,且跨差不超过10%时,均可按五跨等跨度连续板计算。

计算简图如图三:8连续板各截面的弯矩计算见下表:连续板各截面的弯矩计算截面位置边跨跨内 离端第二支座 离端第二跨中 中间跨中中间支座 αm1/11 -1/11 1/16 -1/14 20)(l q g M +=α)/(m kN4.09-4.092.81-3.223、截面承载力计算,20,1000mm a mm b s ==设则,mm a h h s 5020700=-=-=α1=1.0,连续板截面的配筋计算见下表:连续板各截面配筋计算表板带部位截面边区板带(①~②、⑤~⑦轴线间)中间区板带(②~⑥轴线间)边跨跨中 离端第二支座 离端第二跨跨中及中间跨跨中 中间支座 边跨跨中 离端第二支座离端第二跨跨中及中间跨跨中 中间支座4.09 -4.092.81-3.22 4.09-4.092.81×0.8=2.248 -3.22×0.8=-2.580.137 0.137 0.094 0.108 0.137 0.1370.0760.087s αξ211--= 0.148 0.1480.099 0.115 0.148 0.148 0.079 0.091bh As ξ=0α1f c /f y 419419 281 326 419 419 224 258 选配钢筋Φ8/10 @150Φ8/10 @150Φ8 @150Φ8 @150 Φ10 @180 Φ8/10 @180Φ8 @180Φ8 @180实配钢筋面积429429335335436358279279中间板带②~⑥轴线之间,各区格板的四周与梁整体连接,故其中间跨的跨中截面(2M 、3M )和中间支座(c M )考虑板的内拱作用,计算弯矩可以减少20%。

连续板的配筋示意图见图四(a )(b ):图四(a)边区板带配筋示意图φ10@300(左跨弯来)φ8@300(右跨弯来)φ8/10@150(隔一弯一)φ8@150(隔一弯一)φ8@300(右跨弯来)φ8@300(左跨弯来)φ8@360(左跨弯来)φ8@360(右跨弯来)φ8@180(隔一弯一)φ10@180(隔一弯一)φ8@360(右跨弯来)φ10@360(左跨弯来)图四(b)中间区板带配筋示意图各种构造钢筋如下10。

⑷板角构造钢筋: 选用8@200,双向配置板四角的上部。

三、次梁计算:次梁按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 主梁的截面高度应该满足81(=h ~450()141=L ~mm )790,取mm h 650=,则21(b =~183()31=h ~mm )275,取mm b 250=。

次梁的有关尺寸见图五:图五 次梁的尺寸简图1、荷载 恒载设计值由板传来: m kN /678.61.218.3=⨯ 次梁自重: ()m kN /98.12507.04.02.02.1=⨯-⨯ 次梁粉刷重 ()m kN /198.025.0207.04.02.1=⨯⨯-⨯m kN g /856.8=活载设计值由板传来 : m kN q /11.191.21.9=⨯= 设计值总值: q g +=m kN /966.27 2、内力计算 计算跨度边跨:mm l n 49552/25.01205200=--=mm a l l n 50752240495520=+=+= mm l n 50804955025.1025.1=⨯=≤,取mm l 50750= (mm a 240=)中跨: mm l l n 495025052000=-== (mm a 240=)计算跨度差(5.075-4.950)/4.950=2.5 %<10%,按等跨连续梁计算,计算简图见图六如下:连续次梁各截面弯矩及剪力计算见下表:3、截面承载力计算:⑴、次梁跨中按T 形截面计算,T 形截面的翼缘宽度'f b ,按边跨:mm s b mm l b f 20801880200mm 16701758501531310'=+=+<≈=⨯==,取mm b f 167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