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政策学名词解释

公共政策学名词解释

1.公共政策学:它尽可能地运用类似于自然科学的研究程序和方法,对政策系统及其环境
之间和政策过程诸环节之间及其与政策内诸影响因素之间进行因果关系和相关性分析,探索公共政策的固有规律,以期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

2.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选择和确定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
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3.公共政策的形式特征:指的是一项政策由谁制定,它的合法化经过什么样的程序,目标
群体是谁,适用范围和生效时间怎样,执行者是谁,主要的执行手段是什么等在政策文本上有正式规定的特征。

4.公共政策的内容构成:指的是具有不同政策效力的各项公共政策构成的一个统一的、相
互作用的政策体系。

5.公共政策的结构:指的是公共政策系统各构成要素在时空连续区上的排列、组合方式及
其各要素之间互动的相对稳定的方式。

是公共政策构成要素的组合方式和秩序。

6.政策系统:是一个由若干个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政策子系统(要素)构成的一个政治
巨系统。

7.公共政策的主体:指那些在特定政策环境中直接或间接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实施、评估
和监控的行为者。

8.公共政策的客体:指政策发挥作用时所指向的对象。

9.政府能力:指政府在其职责范围内,运用公共权力,正确制定并有效实施公共政策的能
力。

10.治理能力:指政府在一个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的社会里,运用公共权威,协调各类
主体、维持公共秩序、满足公共需要、增进公共利益的能力。

11.公共政策问题:指统治集团和社会大多数人感觉到现实中出现的某一情况与他们的利
益、期望、价值和规范有着相当严重的矛盾和冲突,进而通过组织或团体活动要求社会公共组织和政府采取行动加以解决,并被后者列入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或公共问题。

12.政策议程:通常是指有关公共问题受到政府和公共组织的高度重视,并被纳入其政策讨
论和被确定为应予以解决的政策问题的过程。

13.政策目标:指有关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为了解决公共政策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所要达到的
目的、指标和效果。

14.政策规划:指在建立有关政策议程后,为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政府组织力量草拟和评
估政策方案和行动步骤的过程。

15.政策转移:就是指一个政策借用国采纳其他国家的公共政策、行政体制、制度和思想来
解决本国所面临的政策问题。

16.政策抉择:指公共政策的制定者根据政策规划建议和要考量的相关事宜,按照一定的决
策制度和程序规定,对解决有关政策问题的行动方案作出决定性选择的过程。

17.危机决策:一般要求组织(决策单位和人员)在高度逆境中(有限的时间、资源、人员
的约束条件下)完成应对危机的具体措施,即在一旦出现意料之外的紧急情况下,而通常需要打破常规程序和方法,省去决策程序中的“繁文缛节”,以尽快作出应急性非常规程序的决策。

18.公共政策执行:所谓公共政策的执行,就是政策执行主体为了实现公共政策目标,通过
各种手段和措施作用于公共政策对象,使公共政策内容变成现实的行动过程。

公共政策的执行的本质是遵循政策指令所进行的变革,是将一种政策付诸实践的所有行动的总和。

19.公共政策执行偏差:指执行者在实施政策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作用,其行为效果
偏离政策目标并产生了不良后果的政策现象。

20.公共政策的评估:就是评估主体根据一定的评估标准,通过相关的评估程序,考察政策
过程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对政策产出和政策影响进行检测和评价,以判断政策结果满足目标群体的需要、价值和机会的程度的活动。

21.公共政策的监控:为了确保政策过程各项活动的合法合理性和有效性,及时纠正各个环
节出现的偏差,提高决策目标实现的程度,保障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有必要对政策运行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查、督促、指导和纠偏,这就是政策监控。

22.政策稳定:一项政策的稳定,往往要求构成该政策系统的各个政策因素和政策关系保持
不变,业已形成的政策安排和政策结构也不做大的调整和变动。

23.政策变动:是政策系统的一种常态表现,是政策系统对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环境的变化
所作出的一种适应性变革。

24.政策调整:从宽泛的意义上来说可以等同于政策变动,在公共政策的实施过程中,根据
政策评估和监控所反馈的信息对原有政策中不适应政策对象和政策环境变化的部分,采取渐进方式,进行增删、修正和更新。

25.政策终结:就是公共政策的决策者通过对政策进行审慎的评估后,采取必要的措施,以
终止那些错误的、过时的、多余的或无效的政策的一种行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