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章检测题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章检测题

•高二地理必修三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检测题• 1.长江三角洲粮食商品率比东北地区低是因为( )•①水网稠密,耕地破碎,生产规模较小,机械化程度较低•②人口密集,人均耕地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③农业投入不足④土壤条件较差•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2.下列关于东北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山环水绕,沃野千里②农业生产类型单一•③自然地域完整•④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全部⑤生产部门齐全•A.①③⑤B.①②⑤C.②③⑤D.①③④•3.独特的地理条件使得东北地区不能成为我国重要的基地?()•A.商品粮基地B.林业生产基地•C.畜牧业生产基地D.商品棉基地•4.关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发达国家产业结构之所以调整的叙述,正确的是( )•A.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B.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C.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D.劳动力和资源导向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5.关于东北地区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工业基础对农业发展几乎没有影响•B.工业对原料的需求利于农业产业化发展,形成农牧兴工、工促农牧的农村经济发展格局•C.地广人稀,有利于进行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D.相对较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6.关于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的说法,正确的是()•A.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地域差异显著,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突出•B.玉米分布普遍,由北向南种植比例逐渐减少,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由北向南渐增•C.大兴安岭山区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D.东北地区的畜牧业属于农耕区畜牧业,所以分布范围与耕作农业区大致重合。

•7.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与美国中央大平原商品谷物农业共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主要粮食作物都是小麦、玉米•B.二者都是商品农业,商品率都很高•C.二者都实施或基本实现机械化生产,劳动生产率都很高•D.二者农场一般都是国有大型农场•8.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是()•A.三江平原B.江汉平原•C.太湖平原D.松嫩平原•9.下列关于东北商品粮基地建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B.商品化是农业生产的地区专业化的前提•C.20世纪50年代之前,松嫩平原、三江平原的大部分地区还是未开垦的荒地•D.东北商品粮基地已经形成了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10.下列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利条件的()•A.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B.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C.原有工业基础较好•D.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11.下列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出现一系列问题的原因是()A.地区产业基础的限制B.市场腹地等条件的限制C.缺乏合理的规划与管理D.城市规模的无限制扩大•12.关于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问题对策的说法,正确的是()•A.继续以轻工业为主,限制重工业的发展•B.应加大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等的比例,以此推动本地区的产业升级•C.区内各城市需加强分工与合作,构建以澳门、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D.对外来人口的管理已经很成熟,“村中村”问题已经得到解决•13.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在产业升级中面临的困境表现在()•①产业基础差②科技实力薄弱③人才队伍差④南岭的阻隔,使国内的腹地范围较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mm),完成14、15题。

•14.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①农牧活动②距海远近③季风风向④纬度位置•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15.甲地降水较丰富,与之相关的资源有( )•①草原②水能③石油④森林•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16.右图中能反映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影响的是()A.对区域发展条件的影响• B.对区域发展方向的影响• C.对区域发展水平的影响• D.对区域发展潜力的影响•旱涝、盐碱和风沙是黄淮海平原发展农业的三大障碍,这些障碍的形成与黄淮海平原的自然环境和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活动有关,据此回答17-18题。

•17.下列各环境特点中,不属于导致黄淮海平原形成风沙的是()• A.春季比较干旱,受蒙古高压影响,多大风• B.不合理的排灌活动,导致地下水位上涨• C.不合理的耕作活动,导致土地沙化和退化• D.人为破坏植被,不合理利用水资源,导致水资源匮乏•18.黄淮海平原旱涝灾害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过于集中在七、八月,水热条件组合较差• B.农业需水季节过于集中在春夏之交• C.缓斜平原易出现涝灾,低平原易出现旱灾• D.绝大部分为中低产田•19.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得益于( )•A.侨乡的背景•B.良好的区位条件•C.优惠的对外开放政策•D.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下图为甲、乙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读图回答20、21题。

•20.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共同点是( )•A.有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B.依靠外来资金支持城市化C.有当地政府的大量投资D.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21.下列关于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区属于外资驱动型的城市化•B.乙地区属于开发驱动型的城市化•C.甲地区的典型发展模式在苏南地区•D.乙地区的典型发展模式在珠江三角洲•2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中前后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 )A.原料导向型产业、动力导向型产业B.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市场导向型产业•C.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D.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下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玉米带。

读图回答1~2题。

•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①热量丰富,生长期长②地广人稀③夏季降水丰富,且灌溉水源充足④地势平坦⑤土壤肥沃•A.①④⑤B.②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⑤•2.中、美两国玉米带所共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①劳动力充足②机械化程度高③市场广大④复种指数高⑤交通运输便利•A.①③⑤B.②④⑤•C.②③⑤D.①③⑤•4.江浙地区号称“鱼米之乡”,浙江省却成为第二粮食调入大省,最主要的原因是•()•A.山区较多,土地贫瘠,单产低•B.自然灾害频发,影响粮食生产•C.经济发展迅速,占用大量耕地•D.制造乙醇汽油,消耗大量粮食•5.从去年起,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严重的粮食危机,也波及中国,结合上图,对于这次危机,下列应对措施可行的是•()•A.大幅提高粮食价格,刺激农民种粮积极性•B.大力开垦荒地,增加耕地面积•C.放缓西部地区退耕还林政策•D.加强粮食主产区建设,提高粮食生产能力•9.下列东北地区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分布符合由南到北顺序的是•()•A.温度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B.平原:辽河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C.森林类型:热带季雨林、温带针阔混交林、寒温带针叶林•D.土壤:黑土、黑钙土、红壤••10.关于东北三大农业生产区域分布及组合,不正确的是•()•A.耕作农业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B.林业和特产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C.畜牧业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D.舍饲养畜业——广大农区•11.目前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是•A.与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不合理有关•B.城市人口、工业的膨胀产生大量废弃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C.与城市所在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因素不合适有关•D.城市环境是人类改造自然变化最大的地方,自净能力最强•12.生态城市中心区面积最大的功能区最有可能是•A.绿地B.工业区C.交通区D.住宅区•13.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属于生态破坏方面的是•A.大气污染日益加剧,该地区已成为全国一大酸雨中心•B.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C.噪声扰民,城市生存环境质量下降•D.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读珠江三角洲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额所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图•14.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吸收国际直接投资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A.从1990年开始,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就超过了珠江三角洲地区•B.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江三角洲地区一直比珠江三角洲吸引国际直接投资多•C.2001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额首次超过珠江三角洲•D.1997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额高于珠江三角洲地区••15.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唐等地区相比,对外资吸引力正在下降,其原因是•A.国家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京津唐地区实行了更优惠的政策•B.受地区产业基础和市场腹地等条件限制•C.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京津唐地区劳动力资源更为丰富、廉价•D.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京津唐地区水资源、矿产资源比珠江三角洲地区更丰富•16.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城中村”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城市化过程的必然结果②与城市规模大、城市人口数量迅速增加有关③由城市规划与管理不够引起的④城市重要的功能区之一•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最近,深圳市提出从“速度深圳”向“和谐深圳、效益深圳”转化。

据此完成17~18题。

•17.有利于建设“和谐深圳”的措施有•A.合理规划城市交通网•B.增加建设用地,搞好人居环境•C.提倡使用一次性用品•D.兴建别墅,提高居住质量•18.建设“效益深圳”应•①引进外资,大力发展加工业②发展科技,提高企业创新能力③引进廉价劳动力,发展重工业④改进工艺,提高资源利用率•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22、阅读图六和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填出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城市名称:•①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2)图中A是_______海峡,B是________自治区,•C是_______岛,D是_______半岛。

•(3)图中城市①②③属于我国的__________工业基地,该基地工业结构以_________工业为主。

•(4)城市③往南是我国___________特别行政区;③城市东边有__________核电站。

•(5)城市①②③为中心的工业基地在发展工业方面的有利条件是______,适于发展以__________为主的多种加工业和制造业。

(6)该工业基地周围,水热资源丰富,在农业方面,可以建设成为全国性的_____生产基地和以蔬菜、花卉、水果为主的______基地。

•22、共15分。

•(1)①广州②珠海③深圳(3分)(2)琼州广西壮族海南雷州(4分)•(3)珠江三角洲轻(2分)•(4)香港大亚湾(2分)•(5)北靠祖国大陆,靠近港、澳、东南亚,著名的侨乡,海运方便,便于吸引外资,先进的管理经验及技术设备出口加工(2分)•(6)商品粮出口农产品生产(2分)•23、阅读图七,回答问题:(12分)•(1)A区域是世界范围内纬度最高的水稻种植区,该地区适宜水稻种植的主要自然原因是什么?•(2)B区域是玉米的集中产区,被称为中国的“玉米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