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三月三的传统习俗介绍农历三月初三,古称上巳节,是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是纪念黄帝的节日。
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所以三月三也可以说是中华圣诞节。
在这一天,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参与到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中去,感受节日的喜悦,享受大好春光。
而现如今,这个节日也被流传了下来,最为著名的要属壮族三月三了,在广西各族群众心目中的地位不亚于春节。
这么有趣的节日,都有哪些习俗庆典呢?三月三放风筝江南人民自古就有清明放风筝的习俗。
沪谚二月二,搓麻线,三月三,放风筝,又如,杨柳青,放风筝。
人们在放风筝时,时而牵线奔跑,时而仰首远望,不但有春天的喜悦和情趣,而且还能强身健体。
民间还有说将风筝送上天空,将线剪断,任其飘逝,将把一年的病痛和烦恼一同带走。
壮族歌圩节三月三歌圩,又叫歌婆节,是壮族的重大节日。
壮族三月三歌节这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欢度节日。
那天,青年男女三五成群,互找对象以歌对答,此起彼伏彻夜不息。
所唱内容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无一不唱。
在歌圩中,还有抛绣球作为定亲信约的,所以,它又是恋爱中青年传达情意的场合。
黎族爱情节三月三是黎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也称爱情节。
这是黎族人民悼念祖先、庆贺新生、赞美生活和歌颂英雄、歌颂爱情的传统佳节。
据说远古时代,人类遭受大洪灾,一对男女躲进葫芦瓜里,随洪水漂流到寥无人烟的海南岛。
为了繁衍人类,在三月三日那一天,俩人对歌表衷情结成夫妻,繁衍了黎族的后代。
黎族后人每逢三月三日都以各种方式纪念始祖的美满婚姻和繁衍黎族的功绩。
畲族乌饭节在畲族民众中,三月三是可以与春节相提并论的重大节日,又称乌饭节,传说这天为谷米的生日,家家要吃乌米饭。
乌饭是用一种叫乌稔子的野果的汁液,把糯米饭染黑制成。
此日,家家宰杀牲口,祭祀祖先。
许多人家往往选择这一天举办婚礼。
布依族地蚕会三月三是布依族隆重的传统节日。
古时称为地蚕会,适逢冬去春来、春耕播种时节,村里的男女老少带着家炒的玉米花,一同到田间地头踏青,吃玉米花、唱山歌。
这也象征着把田里的害虫都吃掉,期盼当年获得丰收。
后来,布依族的三月三又演变为布依族的情人节,青年男女同来到山坡上对唱情歌。
农历三月三的传统习俗介绍现如今的很多父母力争最大限度地为孩子扫除一切障碍,孩子即使犯错闯祸,家长也极少批评数落,只说没关系,下次注意。
这简单的一句话,是孩子在犯错闯祸后最愿意听到的,因为只要父母说了这句话,就意味着事情已经结束。
对无所谓的孩子来说,仿佛每件事都可以下次再来,可人生不是演戏,没有彩排,没关系父母只会养出不负责任的孩子。
孩子犯错没关系爹妈出面全摆平没关系,下回注意这句话基本上已经成了很多家长对犯了错的孩子的口头禅,也成了孩子的免错金牌。
用孩子们自己的话讲,下回注意的潜台词就是下次也没关系。
当下家长们对于孩子的很多小错误过于包容甚至是纵容。
孩子在外调皮捣蛋,弄坏了别人的东西,面对人家的指责,很多家长总是象征性地批评孩子两句,然后掏钱给人家赔礼道歉,转过头来就告诉自己的宝贝儿:没关系啊,别吓坏了。
头几次时,孩子对自己的过失还会觉着内疚,怕受到家长的批评,但几次下来,他们发现这都没关系:欺负了别的小朋友,妈妈替我去道歉;丢了水壶,爸爸立马买新的;哪怕是故意发脾气将挺贵的玩具摔坏,也不会受到太多指责,而很快又会收到新玩具。
总之,在孩子从小的记忆中,犯了错惹了事儿都没关系,自有爹妈替他摆平。
某小学低年级老师这样看00后和8090后:十几年前,当‘独一代’还是学生时,他们很刺儿,总找老师告状,而现在,还是他们来找老师告状。
现在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已经为人父母,可每当孩子在学校有了不顺心或受委屈时,他们还是要替孩子出头,甚至有时老师觉得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明明孩子自己就能找老师解决的,家长非要亲自出马。
反正在家长眼中,无论大事小情,孩子的事自己都能摆平。
命运没有彩排不能从头再来任何父母都希望为孩子铺设一条平坦的大道而披荆斩棘、奋力搏杀,哪怕有个小石子,父母也会告诉孩子没关系,有爸妈呢,然后将小石子一脚踢开。
可孩子的路还很长,并不是遇到沟沟坎坎时爹妈都有机会喊暂停然后扫清障碍的。
一手难遮天,如果有一天,爹妈已经跟不上孩子的速度,无力为其扫雷时,那么一切的小坎坷在孩子眼中都将放大成巨大的困难。
没关系,下次注意。
这样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背后隐藏着家长替孩子卸下责任的隐含意图。
在这里,没关系可以说是不负责任的代名词,当家长埋怨孩子不懂得为前途考虑时,可曾想过,你们根本没有给他锻炼责任感的机会。
很多家长一定有这样的感受,就是孩子不懂得心疼钱,看孩子花钱无所谓的那股子劲儿,就好像钱是大风刮来的一样。
同样,对于得来太容易的一切事物包括感情,在他们眼中,都是那么无所谓。
对于无所谓孩子,一位老教师形象地做了比喻:没挨过打,所以不知道疼。
犯错自己担着,适当惩戒,自然以后会小心,遇到类似问题时,也不会哭天抹泪指着父母救援,定会自己想办法解决。
对无所谓孩子来说,仿佛每件事都可以下次再来,可人生不是演戏,没有彩排,更不是每件事都有改正的机会,也许打碎花瓶、弄丢东西这样的事情可以下次注意,可更多决定前途甚至命运的事情只能是一招定乾坤,无论是孩子还是父母都无法叫停而重新来过。
家长惯性扫雷孩子有恃无恐没关系,好好写作业去吧。
作为家长的您,细想想是否也说过这句话?记者在对小学生的随机采访中得知,这句话,是他们闯祸后最愿意听到的一句话,因为只要父母说了这句话,就意味着事情已经结束,只要好好写作业,那么就没关系。
有些调皮却聪明的男孩儿表示,只要写好作业,学习成绩不错,那么即使闯了祸,基本也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所以,除了成绩,他们清楚在家长眼中其它的事情都没关系,自然有恃无恐。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而现如今的没关系父母力争最大限度地为孩子扫除一切障碍看似是爱得深远,其实是目光短浅。
每年的六、七月份是考试季,也是家长们最忙碌的时期,考生们还没踏入考场,家长们就已经盘算好要去哪个学校。
更有甚者,为了是去甲学校还是乙学校难以取舍,转而向记者求教。
记者接到这类电话不是一两个,每年身边也有不少这样的朋友。
几年前,赵女士的女儿上初三,孩子自己认为考上中上等的高中没嘛问题,可赵女士心气儿高,非要让孩子上数一数二的学校不可。
那时,虽说赵女士也顾着孩子的饮食起居、营养搭配,可更多的心思花在了想方设法托关系、找门路上。
终于,孩子还没考试时,赵女士已经将后路都准备好了。
为了给孩子减压,那段时间赵女士两口子的口头禅就是没关系,你考成嘛样都能上某某中学。
话说,某某中学当时是本市数一数二的学校。
后来,孩子自然是因为赵女士的打点和努力而上了那所中学,在孩子眼中,母亲就是无所不能的万能妈妈。
有了这座大靠山,孩子的用功程度直线下降,三年后高考[微博]时,只考上一所普通大专。
现在赵女士说:当年的做法错了,凡事都替孩子解决,以为这样做能为她提供最好的条件,可是,你给得越多,她得到越容易,也越无所谓。
小时被包办就业无所谓如果说孩子上中小学的时候家长还只盯成绩,那么孩子一旦上了大学,家长就恨不得连成绩都包办代替。
小刘的大学副校长是刘爸爸的发小儿,从大一刚进校,刘爸爸就告诉了小刘这层王牌关系,并打包票:即使考试不及格,也能想办法让孩子及格。
每次考试前室友挑灯夜战复习功课时,小刘都轻松至极,俨然胸有成竹,别人问他时,他一脸无所谓,幽幽地说:考出来再说,不及格的话就让我爸找人呗。
那语气和神情,仿佛在议论别人的事儿。
也许是孩子从小听多了没关系之类的撇清责任的教育语言,所以长大了,他们对自己的事也变得无所谓。
不仅在学业中如此,当面临求职就业时,他们依然是那无所谓的大小孩儿。
小魏大四毕业时没找到工作,魏爸爸说没关系,出国留学[微博]吧。
于是老两口拿出了大半积蓄供孩子出国。
无奈小魏的外语不过关,家里只得安排了语言门槛不高、知名度很弱的某亚洲国家学校,两年后学成回国,小魏既不着急投简历,也不参加招聘会,依旧是宅在家里,等着爹妈帮他找工作。
眼见得当年的同学都成家立业,快30岁的小魏也不着急,他表示:无所谓,家里也不指着我挣钱,等他们安排吧。
说这话时,小魏既不上火,也不脸红,俨然跟他没关系一样。
必知:孩子犯错时家长最不该说的一句话导语:很多家长都认为教育孩子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各色各样眼花缭乱的教育方法常常令家长感到无处下手。
其实只要坚持下面8条钻石法则,坚持这些育儿原则,你会发现教出一个听话的好孩子并没有那么难。
第一钻石法则:只要是你的孩子能够自己做的事,一定要让他尽量多的去做。
只要孩子已经掌握某项技能或能够完成某件事了,以后就必须坚持让他自己做。
如果孩子能够自己走路了,那么家长就不应该继续抱他。
如果孩子能够自己吃饭了,(不管吃的多么的糟糕,弄得多脏),家长就不应该继续喂他了。
可能这会暂时增加很多的麻烦,比如要不断地收拾被他弄脏的衣服,饭桌,地板,可能要麻烦两三个月,但总比他都五六岁了还必须要家长喂饭才肯吃好。
再比如,耐心的等待自己小小的孩子学会自己走路,这总比日后吃力的抱着一个六七岁不习惯自己走路的孩子上街或出差或是旅游,要轻松很多吧。
经常要给孩子说的话是:我相信你,你自己可以做到的!(如果孩子很小,一定要蹲下来,看着他的眼睛对他说),学会拒绝提供对孩子成长没有任何意义的帮助,小孩子越自己做事,越有成就感,自信心就越强,自信和成就感让孩子从小绽放。
第二钻石法则:给孩子灌输家庭责任感。
1、孩子一学会走路,就可以做一些家务。
2、如果在小孩很小的时候,你就教他要帮助做家务,他就会把做家务当成一种乐趣和生活中很自然而然的一部分。
为了小孩能够专心学习和做作业,而避免让孩子接触家务。
这不是一种明智的行为。
我建议每周起码有一天是全家一起参加做家务的。
第三钻石法则:让你的孩子自己做出与年龄相符合的选择。
小时候做的选择越多,就越有主见,将来做选择的能力就越强。
如果想将孩子培养成日后的领袖,非常关键的就是,从小让孩子学会做出与他年龄相仿的选择,他可能选择的很糟糕,但是要让他学会在犯错中成长,而且要他知道,任何的选择背后都是有相应的结果产生的,让孩子从小学会承担自己选择的后果,这是领导力培养的早期形式,孩子们从小需要有独立作出决定的机会,这对形成独立判断思维和建立自信心都非常有帮助。
备注:孩子只能做和他年龄相符的决定,而不是事事都由他选择,比如:和家长一起外出应酬,不能由他来决定什么时间回家,只能由家长来决定。
第四钻石法则:建立一个持久的家庭规矩,并且尽可能的将其坚持贯穿下去,一贯严格,但要公正。
家里一定要有规矩,也就是纪律,但是纪律不是向孩子展示你的权威,而是帮助孩子建立自律的工具,对小孩的行为要有理性的约束,这样他们才能茁壮的成长。
第一、限制孩子看电视玩电脑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