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算商业规模
但凡有点理性的人都知道,大跃进式的开发不可取,但是为什么仍然有那么多的开发商将商业项目的规模最大化呢?应该承认科学的商业地产开发是建立在理性决策上的。
假如我们能够理性的思考问题,是不是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呢?事情往往没有那么简单,也许是人性的弱点所至吧,贪婪与恐惧永远伴随着我们。
理论上来说购物中心的规模越大,它所能覆盖的商圈范围就越大,但购物中心的规模也并非越大越好,从整个国内商业发展的方向上看,现在有很多的开发商拿到地块以后,更多的不是从消费者的需求,或者周边的环境综合考虑做商业,更多的是追求视觉上的美感,不管怎么样,先做一个大盒子,或者很漂亮的建筑出来,在这个建筑做出来以后,赶快招商或者销售,争取把这个项目赶快甩出去,在这个背景下做出来的,没有考虑到当地的消费市场和周边环境的商业项目,在以后的运营管理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
现在的很多的购物中心,业态组合不够合理,商品结构不够均衡,不考虑自己的价格设定是不是符合周边的市场需求和环境,在后期经营的过程当中,会碰到不同阶段的发展问题,从最初到最后,这个购物中心的发展,都没有一贯化,或者围绕一个很明确的一个主题延伸下来,这是现在的很大的问题。
在目前商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怎样把开业以后的运营管理体系提到日程上来是一个关键问题。
成功的购物中心和商业地产,需要投资、开发和招商、运营团队的有效配合。
作为房地产开发商,如何才能成功地投资、开发一个购物中心,更加有效地提升购物中心价值呢?应该如何把握和应对国内购物中心市场的变化及规模的设定呢?我认为要考虑以下因素:
(1)商品品种对购物中心规模的制约
我国现有商品品种约70万种,一个购物中心零售部分所能经营的品种往往只占很小比例,而对于走特色化经营路线的商家,可供选择的商品种类就更少。
若购物中心规模过大,势必造成品种重复经营,降低购物中心单位面积销售额,从而影响整体经营效益。
(2)顾客购物疲劳对购物中心单店规模的制约
一般情况下,顾客在购物中心购物的时间不会超过2小时,超过这个时间就容易处于疲劳状态。
顾客购物休闲的步速一般为30—40米/分钟,浏览购物的步行距离一般不超过5000米。
由此可大致测算,顾客对购物中心单店营业面积的最大承受能力在2.0万平方米左右。
这也是为什么你看到家乐福等一般的店都在1.5-2万平方米左右,这里有顾客逛街心理原因,也是顾客消费力与商业面积利用率最大化的原因。
如果单店面积超过这一规模,在通常情况下需要考虑引入购物以外的其他商业用途径,如餐饮、娱乐、休闲等服务型消费场所。
(3)商圈购买力对购物中心规模的制约
简单测算,单店的极限规模约等于商圈购买力减去圈内竞争分流的购买力,再除以商场单位面积的保本销售额。
(3.1)购物中心购买力取决于商圈人品及消费水平,商圈人口通常包括圈内居住人口,市内过客及外地游客;消费水平往往与其收入水平和消费习惯有关;竞争店分流的购买力往往与竞争各方在规模、档次、经营能力、经营范围等方面的差异程度有关。
(3.2)购物中心单位面积的保本销售额与其经营成本和经营毛利率有关。
(4)市调推算体量基本模型:
客群分析---交通人流、商圈居民---总体人流量、客群细分---目标市场---项目初步定位---人均消费支出预估---总体营业额---单位面积保本销售额预估---当前适合的体量
(1)周围道路和城市规划影响分析 ---------评估对客群、人流量的变化影响
(2)将来规划或正建的同类竞争项目---------整体影响评估
社会经济发展预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项目预期市场份额占有率(根据区位预算)---预期总体销售额---预期单位面积保本销售额---将来适合的体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