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形体训练旅游
管理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形体训练》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形体训练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
适用阶段:专科
适用类型:普专
开设学期:第一、二学期
总课时数:64(每课时45分钟)
学分:4
一、课程定位
(一)课程性质
形体训练课是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塑造健美形体,增进身心健康为目标,对人的形体和姿态进行完美训练的课程。
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来说,进行舞蹈形体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在接受舞蹈形体训练后,学生可以获得优雅的举止,并且基本姿态更标准,服务姿态更优美,外形气质风度更迷人。
(二)制定依据和思路
《形体训练》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正是根据学生的就业岗位及岗位需要学生具备的能力来制订和设计的。
因此,本课程的设置具有双重意义与作用,一是塑造学生美的个人形象,二是培养学生具有直接胜任岗位资格所需要的相关素质,提高职业能力,是专业职业能力提升的支撑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能塑造体形、培养学生高雅优美的身体姿态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并通过练习使学生了解形体训练基本理论和常识,初步掌握形体训练基本技术、基本技能,提高职业能力,为从事旅游服务工作奠定基础。
其中,课程学分为2分,课时为34,一周2课时。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舞蹈形体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掌握良好形体、礼仪、个人形象塑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在进行旅游服务时,基本姿态标准,并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总体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形体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全面发展身体素质。
2、纠正不良体态,规范身体的基本姿态,培养端正的仪表,塑造健美的体形
3、使学生在进行旅游服务时,基本姿态更标准,服务姿态更优美,外形气质风度更迷人。
4、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培养学生高雅的气质和风度,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二)知识教学目标
1、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塑造健美形体,增进身心健康
2、掌握一定的形体理论知识,了解形体训练的起源,发展,对形体课有正确的认识和了解
3、掌握形体训练科学形体塑身的训练方法,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表现力
4、熟悉与掌握形体、礼仪、个人形象塑造的基本理论知识。
5、熟悉与掌握形体训练的方法与内容。
(三)技能培养目标
1、通过课堂实践教学,培养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灵活性以及美观性。
2、通过实践练习,学生掌握芭蕾基础、徒手体操的基本运动技巧,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
3、能主动展示形体与动作美,在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中增进交往能力和团队的合作能力,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竞争和发展的能力。
(四)综合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各类综合素质,使学生有丰富的艺术修养,健康的审美能力,优雅的形体气质
2、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作风,认真的学习态度,以及团队合作意识
3、营造健康优雅的艺术氛围,推进校园艺术文化建设,提高学生艺术文化素质
4、强化心灵美与动作美的统一,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不怕吃苦的精神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5、培养与众不同的个性气质。
6、在音乐的伴奏下,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练习,让学生真实的去感受美,体验美培养文明行为和集体主义精神,陶冶学生美的情操。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教学内容选取和安排
教学内容包括:芭蕾基础能力培养、体操基本步法、徒手体操组合、形体
基本姿态、校园华尔兹、波尔卡舞步、身体素质练习。
表1教学内容安排表
(三)实践教学项目安排
四、教学实施
(一)教材选用或编写
参考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十二五”规划系列教材《形体训练》,在内容选择上要注意,多选择些与旅游专业有关的形体训练,如旅游服务形体语言(包括走姿、站姿等基本姿态),个人形象礼仪(包括体姿礼仪,服饰礼仪,化装技巧等)、见面礼仪、交谈礼仪等。
(二)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中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处理好传统知识和技术与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的关系,注重课程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的结合。
实践教学在专业形体房进行教学。
教学中要进行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多采用情景模拟的方法进行教学,注重气氛的营造。
对于教师来讲,因合理选择教材,因材施教,编排教学内容时,要注意由浅入深,并且选择正确合理教学方法,及时总结教学,查漏补缺。
另外,必须在专业的形体房进行训练,学生需穿形体服装和舞蹈鞋,以配合形体训练需要。
教室需安装CD机,VCD机,电视机等教学器材。
(三)课程考核与评价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制定以实践为主的评价标准,特别是在实践评价中,要注意根据不同基础的学生做不同层次的辅导和评价,因材施教。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包括相关教辅材料、网络资源等。
五、其他说明
无
参与制定(修订)教师签字:刘梦媛
教研室主任审核签字:周文英
专业主任审核签字:张瑶
系(部)教学副主任或部门负责人审核签字:制定(修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