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中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
德国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1. 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政治目标的关键; 2. 思想政治教育是传播政治文化,实现政
治认同的基本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
1. 培养拥护统治阶级的公民; 2. 培养具有民主政治理想的公民。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1. 民主政治知识教育 2. 政治参与与技能教育
第一,在政治方面,两国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捍卫本国的国体和政体来巩固本国的制度。 第二,在经济方面,两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的同时,通过对 人进行思想工作,调动了人的积极性,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动力。 第三,在文化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主流文化,防止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相悖的思想 意识的蔓延,以实现民众的政治认同。
教育内容的共同点
1、社会制度与政治制度教育
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教育旨在培养公民对本国政治制度的认同感,确保人们的政治行 为被规范在社会制度框架内的一种模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其它现实内容都是由社会制度和 政治制度所规定的,反映了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本质要求。
2、民主与法制教育
民主与法制教育是为了帮助人们树立遵纪守法的观念,确保统治阶级的意志在一个稳 定的社会秩序中得到贯彻执行,保证社会和谐、稳定地发展。
3、 现行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
目的为人民群众建设国家指明方向和道路,在前进的过程中平衡各方力量,紧紧团结 在一起,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奋斗。
4、道德观教育
统治阶级为巩固其统治地位,通过道德观教育向人民灌输本阶级的道德意识是必然的, 并且把它内化为人们的道德品质,进而倡导人民自觉履行道德义务。
实施途径的共同点
2. 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尽管形式多样,但效果趋同。
地位和作用共同点
1 .中德两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强化;
首先,教育的发展和人们知识水平的提高,是思想政治教育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的直 接推动力。
其次,国家的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是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地位与作用增强的又一个重 要原因。
2.中德两国思想政治教育地位和作用日益强化,推动政治、经济、文化 发展。
德国政治教育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一、对任何国家而言,思想政治教育都是重要的政治优势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国统治集团和成熟执政党所必须掌握的政治优势,这是带有 普遍性的规律。只有客观的评价和重新审视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统治阶级所“特有的 政治优势”,才能真正提高我们思想政治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二、思想政治教育应树立终身理念,使之贯穿公民的一生;
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途径
1. 在学校环境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2. 在家庭环境下实施思想政治教育; 3. 在社会环境下实施思想政治教育。
中德思想政治教育的差异
1. 理论基础的差异导致 教育内容的差异;
2. 对人的培养的差异导 致教育内容的差异。
1. 中国侧重于显性教育; 2. 德国侧重于隐形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差异
培养目标的共同点
1.中德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与各自国家目标和学校教育目标一致;
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围绕国家任务、国家目标设定的,它遵从于国家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思想政治教育也在政治方向上成 为学校教育的导航仪。
2.青少年是中德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的重点对象。
青少年是八、九点钟的太阳,是建设国家的栋梁和接班人,是一个民族生命力 的源泉。因此,青少年决定着国家的命运和发展方向。把青少年作为思想政治教育 的重点培养对象,有利于维护国家独立自主、保障国家繁荣稳定地发展。
当代德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民主政治理性的公民, 围绕这个培养要求,其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包括民主政治知识教育和政治 参与技能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差异
1、中国侧重于显性教育;
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有意识的、直接的、外显的有形途径展 幵。中国注重直接性和说教性的宣传和灌输。
2、德国侧重于隐形教育。
德国成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是有目共睹并且值得肯定和借鉴的。反观我 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其目标群体过于集中在青少年学生尤其是大学生,对社会其他 年龄、阶层的群体乃至整个社会基层的思想政治工作,重视不够,投入不足。
德国政治教育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三、思想政治教育是国家政治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德国,思想政治教育被认作一种重要的且比较特殊的政治资源,对德国政治 体系的价值和观念发挥着基础性的支撑作用。
1、理论基础的差异导致教育内容的差异;
我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 德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资产阶级公民教育思想,发端于古典唯 心主义哲学。
2、对人的培养的差异导致教育内容的差异。
在中国,把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以及 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 党和政府不遗余力地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广泛、深入的思想政治教育。
德国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作为国家现实政治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实质不仅仅 是一种教育行为,更是政治体系的一种政治行为。
可见,借鉴德国思想政治教育,把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优势转变为一种政治资源 优势是大有裨益的。
四、思想政治教育应致力于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在德国,只有那些符合资产阶级核心价值的政治教育思想理论,才会被政府重 视和釆纳,直至以立法的形式上升为国家意志。当代德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始终是 在以德国宪法为核心价值的理论框架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其政治教育内容与主题 也始终以宪法的主要精神和内容为依据。这对于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 设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1、基本途径方面两国都在运用,只是研究角度和分类方式稍有差异;
两国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划分,在一定程度上都杂糅着彼此国家的实践经验。 一个明显的共同之处就在于,中德两国都重视正面直接的灌输的方法。其中, 在学校开设课程的专门性、系统性,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等方面,两 国存在着强烈的一致性。
2、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尽管形式多样,但效果趋同。
推动政治、经济、文化发展。
1. 中德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与各自国家目标和 学校教育目标一致;
2. 青少年是中德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的重点对象。
1. 社会制度与政治制度教育 2. 民主与法制教育 3. 现行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 4. 道德教育
1. 基本途径方面两国都在运用,只是研究角度和分 类方式稍有差异;
1.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 纪律的四有新人;
2. 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 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培养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1. 世界观、人生观教育 2. 政治观教育 3. 法治观教育 4. 道德观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途径
1. 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摇篮; 2.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 3. 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催化剂。
由于注重运用各种途径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中德两国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运用各种途径归根结底是为了统治阶级为维护自己的政治统治以及促进经济、 社会的发展。
德国政治教育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德国思想政治教育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
一、对任何国家而言,思想政治教育都是重要的政治优势; 二、思想政治教育应树立终身理念,使之贯穿公民的一生; 三、思想政治教育是国家政治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思想政治教育应致力于社会创精品工程
Thank You
世界触手可及
青少年时期是政治社会化的关键时期,是形成政治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重要时 期。青少年的政治教育备受议会和政府重视之外,政治文化终生学习的理念已渗透 在德国社会的各个领域。终身学习与继续教育既是一种公民权利,又是德国公民必 备的素养,发展终身教育甚至成为德国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策略。德国思想政治 教育把成人政治教育纳入其中,并成为构成其体系的基本单位。
德国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倾向于通过无意识的、间接的、内隐的途径展开。 注重运用间接性和渗透性的规范教育。注重典型示范的作用,因此学校经常邀 请一些品行端正的榜样人物到学校给孩子做爱心演说,与孩子沟通等活动。在 日常生活中,倡导公民参加升国旗,参加传统的其它仪式等。
中德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点
1. 中德两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强化; 2. 中德两国思想政治教育地位和作用日益强化,
定中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
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主要途径
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1. 是党的事业的传家宝; 2. 服务于我国的社会公有制经济基础; 3. 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心环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