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建筑产业转型,促进住宅品质升级一、装配式建筑概念 (1)二、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意义 (1)三、装配式国家政策与企业推进 (2)四、装配式建筑对行业的影响 (2)五、聊建集团装配式施工的探索与发展 (3)六、聊建集团装配式发展与规划 (5)七、装配式发展建议——“三个取代”与“六个措施” (5)八、企业装配式推进经验总结——“六个研发”与“八个加强” (6)一、装配式建筑概念装配式建筑是指采用部件部品,在施工现场以可靠连接方式装配而成的建筑,具有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施工装配化、装修一体化、管理信息化等特征。
装配式建筑包括预制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木结构以及混合结构等多种类型。
目前我国建筑产业正处于由传统建筑模式向追求高品质,低能耗,低污染建设的转型阶段,传统建设方式较为粗放,生产效率低,建设周期长,能源消耗高,建筑质量通病难以根除,建筑垃圾和扬尘对环境破坏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而装配式建筑是一种建筑结构构件、建筑构件及部品、机电设备等通过可靠连接方式装配而成的工业化建筑,具有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施工装配化、装修一体化、管理信息化等特征。
二、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意义发展装配式建筑是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按照适用、经济、安全、绿色、美观要求推动建造方式创新的重要体现,是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的重要手段,对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具有深远的意义。
装配式建筑绿色、节能、环保,较传统建筑效率更高,质量更好。
它的优势在于生产标准化使得质量可控,构件生产全部采取机械自动化、信息化,避免了质量的人为因素,生产的过程全部由自动化程序控制,解决了传统建筑方式普遍存在的渗漏、不隔音、不隔热、精度差等“质量通病”。
同时,将过去的建筑工人转为制造业产业工人,提高了工人素质,改善了工作环境和劳动强度,大大降低了安全隐患。
施工方面,节约工期30%、节约人力50%,节水80%,节约模板90%、节约架管50%、节约钢材20%、减少建筑垃圾80%、节能70%。
三、装配式国家政策与企业推进2016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引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
为响应国家产业化政策号召,自2011年起,山东聊建集团有限公司在先后在济南市、聊城市、渭南市、邯郸市成立建筑产业化发展“产、学、研”基地,并于2014年先后成立济南分公司和山东聊建集团装配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装配式构件设计、科技研发和工程施工,制定了“立足山东、辐射华北、布局全国,力争3年内实现主板上市”的战略规划。
2016年装配式施工完成产值11亿元,业务范围遍布山东、河北、陕西等全国多地。
公司已在山东聊城道口铺、高新区、旅游度假区及博平镇全面布点,建设PC构件厂区,投资建设的PC构件生产基地一期工程已经投产,产品涵盖内墙板、外墙板、叠合板、楼梯等各类部品部件。
正在筹建的二期、三期、四期工程规划占地800亩。
构件生产基地全面投入生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0亿元,创造税收2亿元,满足500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需求。
四、装配式建筑对行业的影响(一)建造方式之变从“添砖加瓦”到“预制件装配”。
装配式建筑是用预制的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与传统建造方式相比,装配式建筑建造速度快,受气候制约小,节约劳动力并可提高建筑质量。
其特点“搭积木”式造房子,流水线上“生产”房子。
(二)运营模式之变从“四处奔波”到“工厂化”。
以深化推进信息技术和机械化生产为依托,采用工厂化生产部品、部套、配件、现场装配的模式进行市场化运作。
传统模式是“四处奔波”,哪里接到项目就往哪里跑,进而在项目当地组建项目部,致使主要人力物力都集中于建筑工地。
而装配式建筑,将施工中用到的部件、构件如墙体、阳台、屋面、楼梯等基本在工厂完成,然后运到项目工地进行装配,大大减免了滞留于工地的人力物力。
(三)建造理念之变从“百年大计”到“好省快”。
2016年以来,我国各省市纷纷出台建筑产业现代化扶持政策,在招商引资、财政税收、土地转让、市场推广等方面重点支持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直指“好省快”,呼吁在一切有条件的地方全面推行装配式建筑,摒弃传统粗放落后的建筑生产方式,追求质量、高效、节约,发展绿色建筑。
(四)转型大势已定,建筑行业将面临洗牌和重构2017年,全国几乎各个省市均出台了专门的指导意见和相关配套措施对建筑产业化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
作为市场主体来说,企业对待建筑产业化的态度也发生了明显转变。
早几年,市场普遍处于观望态度,而随着政府的号召,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试水产业化,特别是这两年,大型国有企业已经纷纷跟上脚步,加大了产业化投入力度,比如北京住总、中冶建设、中建十四局等,截止2017年下半年,仅济南从事装配式构件生产的企业就已达到20余家。
五、聊建集团装配式施工的探索与发展早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上,党中央就明确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
近几年,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人们对居住环境及绿色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经济新常态环境下,加强资源保护、环境治理及创新驱动已成为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另一方面,人口红利的消失,使建筑工人严重短缺,用工成本也进一步提高。
而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是推进行业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施工污染、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促进建筑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新产业新动能。
2014年初,装配式的发展并未像现在如火如荼,政策支持力度和社会认可程度不高,又适逢建筑行业的低谷,建筑企业每一步发展都十分艰难。
正是在这样一个窘困的逆境中,集团董事会凭借对建筑行业发展的超精准把控,和对政策的敏锐洞察力,全力支持成立济南装配式施工直属公司,和山东住工装配有限公司,并将装配式施工定为快速并入全国市场的关键手段。
2014年初,我国仅有上海、深圳、沈阳三个建筑产业化试点城市,且国家、省市未颁发具体的产业化推进措施,这给山东省建筑企业尤其是第一家从事装配式施工的企业带来极大的困难。
由于工程采用预制墙板、预制叠合板、预制楼梯等构件进行装配施工,质量要求高,施工难度大,加上又是山东省首批装配式工程,无标准、规范可依,施工过程十分艰难。
聊建集团在承建山东省首例装配式工程——西城·济水上苑17#楼的时候,提前两个月组建组建了项目班子进行技能大练兵,广泛收集装配式方面的施工资料,请教全国各地装配式方面的专家学者,研究外省的装配式施工方案、图纸及规范,并多次去往沈阳、上海装配式施工项目学习。
工程开工以后,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编制产业化施工组织设计及吊装、注浆、外挂架施工方案,并邀请省内外装配式方面专家进行评审,各类专项方案的合理、科学性得到了评审专家的一致称赞,为山东省首例装配式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初步的施工依据。
在后期的装配式施工中,先后编制了《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外挂架施工工法》、《装配式预制剪力墙结构吊装施工工法》、《装配式预制剪力墙结构注浆施工工法》,并积极应用《运用QC方法提高预制墙板安装质量》、《运用QC方法提高外墙剪力墙施工缝施工质量》等科技成果,大大提高了装配式施工的质量和效率,填补了山东省装配式施工无标准、无依据的空白,为山东省装配式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结构设计、装配施工、验收规范的制定提供了强力的支持,为山东省装配式的持续推进打下了坚实基础。
以我们集团承建的山东省首例装配式群体工程——港新园公祖房项目为例,工程于2014年9月24日正式开工建设,在开工之前我就遇到很多棘手的问题,第一是没有设计、施工、验收规范,不知怎么施工;再一个是缺少专业的装配式施工人才,因为集团是山东省首家从事装配式施工的企业,除了我们自己施工的济水上苑17#楼,我们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完整工程经验。
对此,项目部制定了几项技术攻关措施,一是找济南有这方面经验的专家,找设计院交流,参观学习外省装配式施工工程;二是去济水上苑工地学习,根据项目自身进行优化、改进,初步建立一套施工体系方案;三是去构件生产预制厂参与生产,了解构件的设计尺寸、位置及钢筋连接方式,完善施工前准备工作;四是制作施工模型,宏观把控施工布局。
进入施工阶段后,项目班子潜心钻研施工技术,查资料,翻图集,做样板、咨询、参观、请教专家,最终顺利通过《产业化施工组织设计》及《吊装》《注浆》《外挂架》三个专项论证方案的专家评审,并在后期施工中先后编制《装配式结构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施工工法》、《装配式结构外挂防护架施工工法》、《装配式结构现浇层转换配层套筒灌浆连接施工工法》等省级、市级工法20余项。
六、集团装配式发展与规划2014年下旬,集团开始从事装配式建筑的科研与施工,先后承建了西城·济水上苑17#楼项目、渭南经开区便民服务中心项目等装配式工程。
其中西城·济水上苑17#楼项目为山东省第一栋装配整体式建筑,港新园公租房项目为山东省第一个装配式群体工程,轨交集团新东站片区H1#楼项目为山东省目前最高的装配式建筑,陕西渭南经开区便民服务中心项目是陕西省首例钢结构装配式建筑,聊城金柱·和佑颐养中心项目是聊城市首例装配式建筑,以上建筑建筑面积和装配率都均居于全国前列,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的各界的广泛关注,先后被济南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国家住建部列为“建筑产业现代化试点工程项目”。
2017年,是装配式建筑快速发展的转折之年、腾飞之年。
自2016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明确用十年时间使装配式占比达到30%的目标后,全国掀起了一场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热潮,从国家到省、市、区纷纷出台激励政策,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的同时,聊建集团也早已成长为一支专业的装配式强军团队。
山东聊建集团立足聊城,辐射周边,以在聊城市规划筹建“东西南北”四个预制构件厂为基础,加强企业的科技研发水平、提高企业的设计生产能力。
同时以装配式施工为跳板,在稳固聊城、济南、渭南、邯郸建筑市场的基础上,打造全流程、现代化、高水准的专业装配式团队力量,不断向全国装配式建筑市场进军。
依托装配式发展的专业优势和领跑优势,组建一支集装配式建筑科研、设计、开发、生产及施工为一体的龙头企业集团,在企业广大员工的艰苦奋斗下,力争将经过三年的努力,将企业打造成为山东省首家装配式上市企业。
七、装配式发展建议——“三个取代”与“六个措施”(一)三个取代以工业化生产方式取代劳动密集型的手工方式;以互联网的信息化手段取代传统的设计和管理手段;以预制装配式干作业取代现场湿作业提升建筑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