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经济调查方法与实务》试题选登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计40分)
下列各题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的。
1.在调查时调查员将某人的年龄由26岁记为40岁,这种误差属于
A)系统误差B)随机误差
C)相对误差D)粗大误差
2.下列关于重复抽样与不重复抽样误差大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重复抽样小一些B)不重复抽样小一些
C)大小相同D)多数情况下相同
3.如果调查前确定的有效样本容量为800,实际回答率为80%,则应抽取的样本容量为A)100 B)1000
C)640 D)6400
4.开放性问题的缺点是
A)不便于受访者回答
B)不利于受访者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C)答案具有多样性,不便于资料的整理
D)不易调查深层次的问题
5.在问卷中,问题的答案选项有多个,要求受访者在回答时,对所选的答案选项按要求的顺序或重要程度加以排列,这种问题答案的设计方法称为
A)评定尺度法B)顺序选择法
C)双向列联法D)语义差别法
6.问卷设计时,为保证问题顺序的逻辑性,通常排在最前面产问题是
A)过滤性问题B)容易性问题
C)热身性问题D)困难性问题
7.我国城市住户调查采用的调查方法是
A)重点调查B)抽样调查
C)曲型调查D)普查
8.根据填写方式的不同,问卷可分为
A)访问调查问卷和座谈会调查问卷B)自填式问卷和代填式问卷
C)开放式问卷和封闭式问卷D)无结构型问卷和结构型问卷
9.一般来说,样本标准差可用于反映调查结果的
A)精度B)信度
C)效度D)优度
10.根据调查者的方便与否选择某些受访者,这种抽样方法称为
A)概率抽样B)判断抽样
C)配额抽样D)方便抽样
11.将一组受访者集中在调查现场,请他们对调查主题发表意见,以获取信息的调查方法是A)观察法B)深度访问
C)座谈会D)实验法
12.学习成绩用“优、良、中、及格、不及格”来规定,此时使用的测量尺度为
A)定类尺度B)定序尺度
C)定距尺度D)定比尺度
13.饼状图适合于显示
A)变量值在不同空间点上的差异B)变量值在不同时间点上产差异C)单元不太多的结构分布D)不同样本分布的差异14.对抽样框与目标总体对应程度进行分析,此时评价的是抽样框的
A)准确性B)时效性
C)经济性D)关联性
15.民意调查的主要内容是了解受方者的
A)态度、意见和主观愿望B)家庭状况
C)消费行为D)收入状况
16.调查活动的民起者是
A)调查主体B)调查客体
C)调查对象D)调查工具
17.某事物的属性在人们主观上的反映被称为
A)指标B)变量
C)概念D)标志
18.消费者动机调查又称为
A)广告媒体调研B)广告诉求调研
C)广告效果调研D)广告关系调研
19.“人的行为是追求其最大的利益”所体现的人的本性假设是
A)理性经济人B)自我实现人
C)社会人D)复杂人
20.“亲善邻里、疾病相扶持”描述的是守区基本功能中的
A)整合功能B)参与功能
C)控制功能D)互助功能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下列各题A)、B)、C)、D)、E)五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答案是正确的。
21.以下属于分类变量的有
A)体重B)身高
C)民族D)政治面貌
E)月收入
22.访谈调查方法包括
A)访问调查B)电脑辅助调查
C)电话调查D)深度访问
E)邮寄调查
23.数据清理自动完成的途径有
A)编辑整理B)排序
C)电话调查D)错误检查程序
E)汇总报告
24.对调查员进行培训的方法有
A)集中讲授法B)以会代训方法
C)随机抽样法D)模拟训练方法
E)哈雷斯培训法
25.非概率抽样方法包括
A)整群抽样B)分层抽样
C)便利抽样D)判断抽样
E)配额抽样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26.案例调查
27.普查
28.实验法
29.调查执行人
30.调查报告
四、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31.简述狭义调查的特点。
32.试述企业调查的意义。
33.社区调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4.简述问卷设计的基本过程。
35.简述如何设计统计报表。
五、计算题(共计10分)
36.2005年6月10日某面粉加工厂一车间全体职工的日产量数据如下(单位:千克):62 65 73 66 63 68 76 75 52 69 65 76 82 67
81 54 79 87 65 85 60 90 65 76 72 70 96 66
85 82 92 64
要求:
(1)计算该车间职工的平均日产量/(3分)]
(2)以50为第一组下限值,以10为组距,编制该车间职工日产量的次数分配表。
(3分)(3)计算该车间职工日产量的标准差(4分)
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
1.D
2.B
3.B
4.C
5.B
6.A
7.B
8.B
9.B
10. D
11. C
12. C
13. C
14. D
15. A
16. A
17. C
18. C
19. A
20. D
一、多项选择题
1.CD
2.ABCDE
3.DE
4.ABDE
5.CDE
三、名词解释
1.案例调查是根据调查研究目的,在调查研究对象中有意识选择若干富有代表性的少数单位进行调查和研究。
2.普查是一种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主要用来搜集某些不能够或不适合用定期的全面统计报表搜集的统计资料,以搞清重要的国情、国力和一定范围内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总量数据。
3.实验法是一种特殊的观察调查方法,它是在所设定的特殊实验场所、特殊状态下,对调查对象进行实验以取得所需资料的一种调查方法。
实验法的目的是为了查明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
4.社会经济调查执行人是指接受调查委托人的委托,承担社会经济调查任务,实施社会经济调查活动的组织。
只有当其接受别人的委托时,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经济调查执行人。
5.调查报告是调查结果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调查报告是反映社会经济调查成果的一种书面报告,它以文字、图表等形式将调查的过程、方法和结果表现出来。
四、简答题
1.狭义调查具有三个特点:①总体性。
狭义调查的总体性是指狭义调查的最终目的常常是直接指向“总体”的属性或特征,而非狭义调查的最终目的并不指向总体及其属性特征;②科学性。
狭义调查的科学性表现在对调查的代表性误差能做出相当可靠的估计,或者能够事先给予相当可靠的控制;③规范性。
狭义调查与非狭义调查的另一区别在于狭义调查存在着相当固定的程序,这套程序在科学界已经得到公认。
2.企业调查的作用和意义体现在四点:①企业调查将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有利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②企业调查为宏观经济决策提供客观依据,促进国民经济顺利发展;③企业调查有助于投资者了解企业经营状况,为投资者提供投资参考依据;④企业调查的开展,将促进企业经济学、企业管理学、企业竞争力、企业文化建设等理论和方法的发展。
3.社区特征的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自然环境调查和社会环境调查。
①自然环境。
企业的自然环境主要是指企业所面临地理和气候两个因素对企业市场活动的影响;②社会环境。
企业的社会环境是由五个方面构成:区域内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科技环境和文化环境等所构成。
4.问卷的设计过程包括以下三个环节:①事前准备,包括确定所需资料,确定调查方法,确定分析方法三个方面;②问卷设计,包括提问项目、回答项目、问题顺序、版面格式等四个方面的设计;③事后检查,包括模拟试验、问卷修正、问卷完成三个方面。
5.统计报表的设计要以统计报表制度为准,把握以下原则:一是适用与精简的原则,即统计报表的设置应从实际需要出发,该设置的就设置,可不设置的就不设置;二是科学原则,即统计报表的制定应以社会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和统计科学理论为依据,科学、客观、如实地反映现象的实际情况。
三是统一原则,即为了满足国民经济核算和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统计报表制度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规定,建立集中统一的统计系统,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对统计报表的指标、格式、计算口径、计算方法、报送程序和时间等进
行统一规定。
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改变。
同时要制定统计报表管理办法,如制发统计报表的程序和审批制度、报表资料的公布与管理及定期清理整顿等。
四是分工原则,即国家、部门和地方统计报表应合理分工、相互配套,避免重复和遗漏。
部门、地方统计报表不得与国家统计报表相抵触、相矛盾。
尤其要坚决克服重复、多乱和滥发统计报表的现象,严肃填报纪律。
五、计算题
1. (1) 该车间职工的平均日产量为7
2.75千克;
(2) 以50为第一组下限值,以10为组距,编制该车间职工日产量的次数分配表如下:
(3) 该车间职工日产量的标准差为10.88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