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述马基雅维利《论李维》的共和思想

论述马基雅维利《论李维》的共和思想

论述马基雅维利《论李维》的共和制思想内容摘要:马基雅维利的《论李维》是古典共和主义的一个经典之作,马基雅维利在书中展示了罗马精致的共和制度,把自由、共同利益、公民美德和共和国的建立、巩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同时他提出了利用纷争实现和谐的观点以及把君主专制和共和制结合起来的理论,在继承古希腊思想家的共和主义思想之际,也为后来的共和主义思想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马基雅维利成为共和主义复兴承前启后的一个人物。

关键词:共和制自由公民美德与马基雅维利的另一篇名作《君主论》一直备受关注不同,他的《论李维》则是在20世纪50年代公民共和主义的复兴中,被当代共和主义者推崇为古典共和主义的经典著作,马基雅维利也被称为共和主义连续性话语的中间力量。

《论李维》,全名是《论提图斯。

李维的前十卷书》,是马氏对李维《罗马史》前十卷的注解,他没有局限于讨论李维的前十卷,更多的是对这十卷的评论以及阐述自己的新观点。

本书通过对对四种城邦模式的探讨,认为罗马共和国才是最好的政体;通过引进平民和贵族的斗争,在政体中加入了君主专制的因素,使共和政体保持平衡和稳定;马基雅维利认为由于人性恶劣,共和政体也必然会腐化堕落,要避免这种情况就需要公民掌握并运用自由,自由的获得和使用在于拥有公民美德。

在《论李维》中对共和政体、公共利益、自由、公民美德等古典共和主义关键词的阐述,奠定了马基雅维利共和主义者的身份,“从根本上说马基雅维利还是共和主义信徒”①。

正如哈维·曼斯菲尔德在导论中评价《论李维》的学术地位,他写道“它是共和古典主义的滥觞,是对古代自由的追忆,它召唤我们离开那片既安全又可靠,富足但自私的领地”。

①一、马基雅维利共和思想的理论前提和心理基础古典共和主义是西方一种源远流长的思想传统,推崇古典共和主义的思想家对于政体、法制、宗教、公民美德等基本理念有着大致相同的思想,如赞成混合政体、推行法治、弘扬美德,但在具体的政体结构设置、法制内容、美德的培①养方面有不同的解释。

马基雅维利处在文艺复兴发展的高潮时期,他所处的意大利四分五裂,急需统一国家、建立强大的王权。

因此有他特定的理论前提和心理基础:循环的历史观、工具性质的宗教观、爱国主义的情感观。

(一)循环的历史观马基雅维利写到,“无论何时,任何事情都可以在古代看到对应的现象,盖其皆出自人为,而他们有着相同的感情,肯定也会有相同的结果”②。

在马基雅维利看来一切城邦和民族皆有相同的欲望和相同的气质,一个民族总是长期保持着相同的习俗,始终贪婪或欺诈成性,所以“观既往可以知未来”正是基于这种历史是反复循环、可以预知结果的理论假设,马基雅维利认为才有可能有必要从古代去寻找解决意大利现实政治羸弱的方法。

在《论李维》第一卷的“前言”中马基雅维利写道,“世人对古代仰慕有加,时常有人不惜重金买回一尊残缺不全的古代雕像,他们在自己的所有作品中为表现这种艺术而殚精竭虑”③。

然而对于古代人王国和共和国、君王和将帅、公民和立法者所取得的成就却没有效仿,古人的德性在今人身上已经荡然无存。

马基雅维利在《论李维》中总结了城邦的四种模式,罗马城邦是他所认为理想的政体,他主张回归到罗马时代,建立诸如罗马城邦的共和国。

至此《论李维》的前十章讨论罗马共和国统治的建立、制度的产生和演变。

(二)工具性质的宗教观在《论李维》中对宗教的讨论并不多,但却是观点犀利、内容极具针对性,马基雅维利对宗教持的是即批判又赞扬的态度,依据是宗教的具体作用。

全书共有六章马基雅维利是在讨论宗教,其中第一卷的第一章和第二卷的第二章是在痛斥宗教给这个社会带来罪恶和灾难。

他首先对基督教阻碍意大利的统一进行了严厉的批判,认为“教会的势力虽不足以征服意大利,却不允许别人来征服他”。

同时又指出是教会的的恶劣行径使得意大利地区的虔诚信仰消失殆尽,意大利人变得不敬神又邪恶。

在第二卷的第二章中,马基雅维利痛斥了基督教的腐败,现在的教会祭祀场面盛大、精致,却没有古代祭祀的壮美震撼;现代的基督教把谦卑矜持、沉思冥想之人视为圣贤,不看重现世的荣耀。

“这种生活方式让世界变得羸弱不堪……那些一心想要上天堂的民众只想着忍辱负重,从不思报复……天堂也被卸除了武装”④。

第一卷的十三、十四、十五则是举出大量的史实表明宗教在国家稳定、军队作战中所起的不可忽视的作用。

比如君主以神的名义为新颁布的法律增加权威,利用宗教的精神鼓舞士兵、齐心作战,赋予自然中的一些异象特定的宗教含义,给自己的行动披上神圣的面纱。

从表面上看马基雅维利对宗教的态度是矛盾的,但在马基雅维利书中此“宗教”非彼“宗教。

他在谈宗教时就是在讨论一个作为现实存在的宗教给这个世界带来的影响,不是那个融入了道德准则和政治理论的宗教,也不是那个“上帝之城”在人间的代言者。

马基雅维利重视的是宗教作为一种政治手段的工具性,而不是宗教的真理性和人民对他的虔诚性。

这样再来思考马基雅维利的宗教观就会明白,他的既批判又赞扬的态度只是对现实的反应。

这种工具性的宗教观也贯穿于他的国家治理、军队作战、民众管理中。

(三)爱国主义的情感观《论李维》一书仍旧继承了《君主论》中君主为了实现、巩固自己的统治,达到政治目的而不惜手段的思想即君主无道德思想。

他说公民为保卫祖国应当不计荣辱,不择手段,马基雅维利在提到新君主如何对待他所攫取的城邦或领地时,最好的办法就是使一切更新,使穷人变富人,使富人变穷人,摧毁旧邦,建立新城,把一切居民迁往他处,马基雅维利也承认“这些手段极其残忍,与任何生活方式相悖,不但忤逆基督教,而且有违人性”⑤,但他同时指出马其顿的菲利普国王正是靠这种手段从一个小邦的国王变成全希腊的君主。

在《论李维》中马基雅维利没有完全漠视道德的作用,美德在国家的统治中有着正面力量,在第三卷的20章中他列举了罗马将领卡米卢斯率军攻打法利希人的城市的事例,指出充满仁爱的友善举动,有时候比残暴的举动更能震撼人的心灵;军队、武器和任何人类暴力都无法攻克的城市和地区,经常能因仁慈友善的榜样而不攻自破。

马基雅维利这种君主无道德思想背后彰显的是他对实现意大利统一和强大的强烈愿望,是对浓厚的爱国情怀。

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和学者复兴的不仅是古希腊罗马时的文化,更是君主治国的宽厚、仁慈的美德。

马基雅维利完全摒弃了这种道德说教,他认为一个国家要想取得和保持国家权力、扩展国家领土、维护共同利益关键在与君主能够依据时势和环境不断变化、采取不同的措施,不管措施是否符合当时的伦理和宗教道德。

马基雅维利对当时意大利四分五裂的局面有清晰的认识,祖国危在旦夕、国人麻木不醒,要想通过符合基督教道德的政治手段来达到消除内忧、平荡外患那是不可能的。

这造就了马基雅维利日后“残忍的马基雅维利”的名声和“君主无道德”的惊世之论。

二、《论李维》中的共和思想马基雅维利在《论李维》一书中,在共和国的统治、自由、共同利益、美德之间发展了一套逻辑:只有实现共和国的统治才能发展共同利益,共和国的建立和稳定的核心在与维护这个国家的自由,保障这种自由需要培养公民的美德。

马基雅维利的共和主义思想不仅散发出古典共和主义的光辉,同时极具也现实性和可行性。

(一)共和国的缔造和发展1、共和国要优于君主国在《论李维》这本书中,专制君主国与共和国的关系非常清晰,马基雅维利认为共和国要优于君主国,与此同时,在《君主论》中马基雅维利一度强调和推崇的君主制成为实现建立共和国的手段。

建立一个强大的共和国需要有一个专制君主和强大的王权去诉诸暴力和大权独揽,一旦实现这个目的,就必须建立共和国,实现“一人创建,众人维护”。

这样才能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进行权力的扩张。

可以说君主制就是马基雅维利为解决当时意大利四分五裂的局面所提出的一个权宜之计,而建立如古罗马那样的共和国才是他的政治理想。

马基雅维利分别从优秀的统治者、明智的公民和共同利益的维护等方面来证明了共和国要优于君主专制国。

首先马基雅维利从优秀君主的产生讨论了这点,他指出在罗马共和国中通过自由选举的方式选出出类拔萃的君主来执掌国家权力,消除了必须忍受软弱或恶劣君主上台可能带来的风险,“使得继位者不是两个,而是无数个最有德行的君主”⑥。

接着他又指出那些由人民统治的城邦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取得非凡的成就,并远远超过那些一直受某个君主统治的城邦。

即使没有法律的约束,人民也比君主更少犯错,所犯的错误也不如君主严重,更容易补救。

最后,马基雅维利从共同利益的实现方面深刻的阐释了共和国要优于君主国的思想,他写到“成就城邦之丰功伟业者,不是个人的利益,而是共同的利益”。

共同利益完全是为了公众而存在,在共和国中这种公共利益能够能到尊重并容易实现,而在君主国中,公共利益则容易被少数人利用,给城邦带来罪恶,城邦的实力和财富也不会增长。

2、共和国的缔造马基雅维利在探讨政体建构时依旧承袭了古希腊时期政治思想家关于整体的分类、循环和混合的思想,认为任何一种单一的政体都必然会蜕化、崩溃,只有把几种政体混合起来才能阻止这种事情的发生,建立完美的政体。

马基雅维利在分析罗马的体制时因袭了古典政体学说中关于政体分类、循环、比较以及混合的看法。

马基雅维利列举了一个例子,罗马人在驱逐塔克文家族之后,废除了君主的名称但没有罢黜君主的权力,他们用两名执政官替代了君主,元老院则代表了贵族制,护民官的设置则是建立了平民的统治。

“他在授权贵族时并未全然放弃君主的品质;在授权平民时并未攫尽贵族的权力”⑦,三种统治形态各得其所,在这一混合体制下,创建了一个完美的共和国。

马基雅维利认为混合政府的共和国虽然是理想政体,但是任何共和国内部都存在穷人和富人的势力,如果一方压倒另一方,共和国必然腐化。

所以他的研究没有止步于混合平衡的政体,提出为了巩固共和国必须使平民和贵族两种势力相抗争、制衡。

平民和贵族的纷争表现在政治上就是平民院和元老院的不和,他们彼此相互监视,并通过法律限制对方的权力,防止出现平民的放肆和富豪的骄纵。

同时他们通过制定限制彼此权力的法律使公民得到自由。

平民和贵族的不和导致罗马内部纷争、动乱不断,但马基雅维利认为正是由于平民和罗马元老之间的不和,促成了共和国的自由和强大,保证了国家的兴盛不衰。

3、共和国的发展马基雅维利探讨了城邦最初的法律对共和国生命的影响,以最初法律是否一次性建立以及有无完美法律的双重标准把共和国的法律制度分为两大类。

有些城邦的法律是一次性建立的,这又可以划分为两种,一种是这种法律是由一个精明的立法者创建的,在这种法律的治理下,城邦不用改变制度即可以享受安宁,斯巴达的法律正是佑护这个国家八百年之久;另一种虽同样是由立法者一次性创建法律,但因为法律并不能适应城邦的发展,最终使城邦陷入纷争和混乱。

第二大类共和国的法律则是“由于各种机缘,在不同的时间,各种变故赋予的”⑧,最终使这种法律走向了完美,譬如罗马;与之相对的则是以佛罗伦萨共和国为代表的城邦,他们在没有一个良好法律制度的条件下随着时事的变化而变更和改造他们的法律,但这种法律还没有达到完美制度之前,国家就早到了毁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