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合同能源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思考

我国合同能源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思考

0 引言

合同能源管理(简称EMC)是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运用市场手段促进节能的一种服务机制。具体指节能服务公司与用户签订能源管理合同,为用能单位提供节能诊断、融资、改造等服务,并通过分享节能效益方式回收投资和获得合理利润,从而大大降低用能单位节能改造的资金和技术风险,充分调动用能单位节能改造的积极性。

合同能源管理是一种新型的市场化节能机制。其实质就是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业务方式。这种节能投资方式允许客户用未来的节能收益为工厂的设备升级,以降低运行成本;或者节能服务公司以承诺节能项目的节能效益或承包整体能源费用的方式为客户提供节能服务。国内外的实践证明,合同能源管理是行之有效的节能措施。

1 我国合同能源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1.1 我国合同能源管理的最新情况

自1998年我国引入合同能源管理机制以来,节能服务产业从小变大、从弱变强,2009年总产值已经超过580亿元,综合节能投资达到360亿元。“十一五”期间,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EMCA)会员从89家递增到560家。全国运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实施节能项目的节能服务公司从76家递增到782家;节能服务行业从业人员从1.6万人递增到17.5万人。节能服务产业规模从47.3亿元递增到836.29亿元。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资从13.1亿元递增到287.51亿元。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形成年节约标准煤能力从86.18万吨递增到1,064.85万吨,实现CO

2

减排量从215.45万吨递增到2,662.13万吨。节能服务产业拉动社会资本投资累计超过1,800亿元[1]。

1.1.1 初步形成“抱团效应”

近年来,用能企业对合同能源管理这种新型节能减排改造机制逐渐熟悉并接受[2-6]。面对用能企业对节能技术更高、更多的要求,单独的节能服务公司提供单一节能技术和解决方案已不能满足客户需要,通过行业协会平台和专家平台可以将相应的技术专家和节能服务公司组成专业的“联合舰队”,以满足客户需求。这种抱团的形式在积极推进企业节能降耗的同时,解决了钱从哪里来、技术在哪里找的问题。

我国合同能源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思考

黄春 李春燕 季东军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孤东采油厂,山东 东营 257237)

摘 要:合同能源管理是一种新型的市场化节能机制。文章在分析我国合同能源管理现状和总结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了合同能源管理要谨防一哄而上,加强政策扶持和引导,建立成熟、完善和规范的市场环境,多管齐下引导合同能源管

理规范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合同能源管理;设备节能;节能服务

中图分类号:TK0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089(2012)01-0031-04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nergy contract management in the country,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HUANG Chun, LI Chun-Yan, JI Dong-Jun

(Gudong oil production plant shengli oilfi eld company sinopec, Dongyin 257237 China)

Abstract: Contract energy management is a new market-oriented energy-saving mechanism. In the analysis of the contract energy management status and summary of the main problems, based on the proposed energy management contract to guard against indiscriminate, multi-pronged approach to promote energy management, government and relevant departments should further improve laws and regulations to guide the energy contract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management recommendations.

Keywords: energy management contract; energy-saving equipment; energy services

[作者简介] 黄春(1964- ),男,高级工程师,1987年毕业于西

南石油学院油田化工专业,长期从事三次采油技术工作。

2012年第11卷第1期 – 31 –

1.1.2 节能服务产业快速发展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发布的《2009年度我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报告》,2009年节能服务产业总计综合节能投资360.37亿元,形成年节能能力1,757.9万tce(吨标煤)。截至2009年年底,运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实施节能项目的节能服务公司从2008年年底的386家增加到502家,增幅为30.05%。

1.1.3 投融资平台建立,项目“长跑”变“短跑”

作为一种市场化的节能机制,节能服务公司只是其中一方市场主体,围绕节能服务业务的其他主体还有用能企业、金融机构、担保机构、保险公司等。

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节能服务公司在银行获得的信贷支持占全部信贷比例不到5%。这是因为:首先,节能服务公司是以服务为主的轻资产,很难满足银行对信贷抵押的条件;其次,银行难以对节能服务公司进行商业环境和商业信誉的专业评估。

2011年5月18日,北京环境交易所率先建立合同能源管理投融资交易平台,实现了节能项目挂牌交易,对节能服务行业和金融行业进行有效对接。通过这个平台,节能服务公司未来的服务收益可以转让,以获得流动资金开展新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原来节能服务公司开展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合同,签5年就要持续5年,现在半个月、1个月也可以结束。对此,有专家将合同能源管理的项目形象地比喻为“长跑变短跑,中途可退场”。

1.2 当前我国合同能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2.1 节能公司与客户对接困难

作为节能减排的一种重要方式,合同能源管理是由节能公司免费为客户提供整套节能服务,包括能源审计、项目设计、设备采购、人员培训等,客户节能改造后获得的节能效益,与节能公司分成,后者收回投资取得利润。简而言之,企业可以不投一分钱实施节能改造,还能享受节能收益[7]。而保证这种收益的长效机制必须是实现节能公司与客户的理念与信息的有效对接。

实践中,由于节能服务公司企业规模偏小,大众对节能服务公司性质、定位、业务运作模式,认知程度不高,运用合同能源管理实施节能服务时,节能服务公司困难较多,严重制约着节能服务企业发展。

不仅如此。目前市场上各种节能信息严重不对称,往往产品找不到市场、市场找不到项目、项目找不到资金、资金找不到技术,对接链条脆弱,缺乏产业整合平台。再加上节能公司还处于发展初期,没有成熟的行业规范,项目风险较大,收益能力参差不齐。

“炙手可热,却难以做大”。在一些节能服务公司看来,由于缺少统一的评价标准,如果发生项目方破产的话,情况就更为糟糕。

业内人士指出,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时,一些企业开始是不想或无力投钱节能改造,等到节能服务公司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技改后,尝到甜头的“甲方”们又不愿将节能收益与节能公司分享,结果频频出现毁约事件。这样,节能服务公司严格基于合同和信誉的理念与客户基于现实利益而毁约的选择出现了对接困难。

1.2.2 受制于“差钱”

从整个行业发展来看,困扰节能服务企业的一个最大的难题就是融资难。一些节能服务公司反映,在拿到项目后因为没有钱,由于担保平台的缺乏而贷款无门,使得许多节能项目还未施行就夭折。

合同能源管理的商业模式,决定了节能服务公司需要提前垫付资金。但由于绝大多数节能服务公司都是中小型企业,一旦签约项目增多,公司垫付资金量就会增大,很容易造成企业现金链的中断。

来自科技部的一份报告也显示,我国有92%的节能服务公司面临融资困难。融资难已成为合同能源管理市场发展的最大挑战[8]。

针对这一现状,2011年1月,财政部、国税总局两部门联合下发通知,对节能服务公司实施税收优惠,对节能服务企业发展给予积极的政策支持。

目前,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已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中央财政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支持范围,有条件的一些地方也安排一定资金用于支持和引导节能服务产业发展。财政部2010年安排20亿元用于支持节能服务公司推行合同能源管理,重点对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领域实施节能改造[9]。

2 对我国合同能源管理的对策建议

2.1 节能公司与客户实现有效对接

2010年,为实现“十一五”能耗降低20%左右的目标,国务院多次提出要求并采取多项措施促进节能工作。同时,也出台了包括《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组织申报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201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备选项目的通知》等在内的多项旨在通过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来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按照《意见》,节能服务公司以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的节能改造项目,将享受政府在财政支持、税收、相关会计制度、金融服务环境方面的优惠政策。根据《办法》中的奖励标准,节能服务企业以合同能源管理的形式实施节能改造项目,每达到1tce的节能量,将获得不低于300元的一次性财政奖励。不少人士预计,在这种前有节能减排目标硬性约束,后有财政等奖励措施软性激励的形势下,节能服务公司将在我国迎来井喷式的发展,未来合同能源管理市场规模可达千亿元。

然而,合同能源管理不同于传统的服务业务,需要为客户提供包括能效诊断、项目设计、项目融资、设备采购、施工、管理、监测的一条龙服务。因此,合同能源管理在运作上存在高风险,在管理上存在高难度,切勿因为看到政策大

– 32 – 2012年第11卷第1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