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附件:教学设计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多角度立意廖晶晶福建省安溪蓝溪中学一、概述本专题是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多角度立意中的一课时。
新材料作文是2006年高考出现的新的作文命题形式,高二学生没有接触或是没有明确指导过的,学生对此还有许多知识点不够明确。
材料作文是一个热点,也是一个主流。
写好考场作文的良好开端是准确地审题立意.。
本专题的课设,主要是针对学生考场作文经常出现的问题总结出一些新材料作文的写作方法:对于材料中涉及的人和物1.明对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到两个甚至两个以上对象,这几个对象之间并无明显的主次之分,而是平行并列的关系。
所以,从理论上来说,每一个对象都可以提炼出至少一个观点。
2.分主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但这几个对象并不是并列的关系,其中有主次之分,那么,我们在审题时就应该分清主次,从主要对象入手进行分析,而不能是次要对象,否则有可能出现偏题现象。
主要的立意方法有:⑴材料中主要的人和物⑵材料中的主要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以果溯因⑶材料的思想、感情倾向———抓关键句本课主要从学生的薄弱环节出发,联系学生的写作习惯,以及存在的问题,通过考点解读,方法点拨,解题指导,新材料示例,训练学生的审题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1、知识目标:对新材料作文形式的认知与了解。
2、能力目标:要求学生审清材料的中心内涵,选准角度提取观点。
探寻新材料作文审题的一些规律和方法。
3、情感价值目标:审题过程中的价值判断取向。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1.学生是高二年的学生,思想相对成熟,思维活跃,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2.学生在写作中随意性非常明显,渴望得到教师指导,方法点拨;3.学生在平常的写作中存在比较多的问题,对新材料作文比较陌生;4.学生已有一定的素材积累,能借助阅读材料拓展,进行联系延伸,进而多角度立意;5.学生已经认识到新材料作文的重要性,平时考试也有所涉及,有一定的认识;6.学生对于所提供的材料有一种新鲜感,兴趣很高,能采用的素材积累以及生活经验进行阐述论证;7.学生能根据提示仿、续或创编写故事,并乐于表达。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以问题解决为主的教学策略:学生通过所提供材料分析立意(问题),在教师的提示下自主运用审题的立意角度和方法进行立意(解决问题);2.自主学习策略: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拓展资料和进行创新写作,在深入理解材料主题的基础上,提高写作水平,促进思维的深层次加工。
3.其他教学方法策略:启发教学讨论法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1、教学环境:多媒体环境。
2、资源准备:教学PPT、打印的拓展资源、近几年高考语文新材料最稳,优秀学生习作。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写好考场作文的良好开端是准确地审题立意,今天我们来共同探讨、学习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的方法。
二、考点阐释1.考纲对审题立意的要求?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中心论点)。
审题立意的基本要求:①符合题意(准确)②符合文体要求③思想健康④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深刻)⑤见解新颖(用“深山藏古寺”故事,理解审题立意的准、深、新)2、复习高考材料作文常见的题型,明确何谓“新材料作文”?(结合《创意课堂》270页)明确:材料作文的类型:⑴“材料+命题”型⑵“材料+话题”型⑶“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型近年来,材料作文命题采用新的设计思路,被称为新材料作文,这种命题形式的主要特点是:给材料不给话题,要求全面理解阅读材料或提示语,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在材料范围内自主确定角度、立意、文体、标题,明确要求不要脱离材料含义,不得套作或抄袭。
(课件展示相关考试题型)那么,新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呢?下面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探讨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和步骤。
四、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示例1: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老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
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方法指点:如何全面理解材料,理解材料的角度问题?明确:全面理解材料(审题):⑴抓材料中主要的人和物⑵概括材料中的主要事件(起因、经过、结果)⑶材料的思想、感情倾向。
多角度立意:一般来说,材料中出现几个人或几种物,就有几个角度。
(二)学生理解材料,试着确定立意。
(三)老师评析,补充讲解思路。
明确:材料中有三个对象:乌鸦,牧羊人,小孩中心事件:乌鸦羡慕学老鹰捕羊,被牧羊人捉获。
多维审视:(1)从乌鸦的角度:乌鸦为什么会抓羊失败?→乌鸦身子太轻,盲目模仿(2)从牧羊人的角度(贬):为什么会说乌鸦是一只忘了自己叫什么的鸟?→同上(3)从小孩的角度(褒):小孩为什么会说乌鸦可爱?→乌鸦敢于尝试,敢于超越自己,敢于挑战自我,所以它很可爱。
(4)悟道理、立意:①不要盲目模仿,要考虑自身条件(要量力而行);②摆正自己的位置③要有自知之明④要敢于尝试新鲜事物,拼命追求理想提醒:多角度立意之后,要揣摩命题者的意图,并服从材料的整体,筛选出最切合本材料的立意。
(本文最佳立意):既要有敢于挑战自我的决心与勇气,也要有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精神;学习他人必须先审视自身的条件,不可邯郸学步失去自我。
示例2:兔子是历届小动物运动会的短跑冠军,可是不会游泳。
一次兔子被狼追到河边,差点被抓住。
动物管理局为了小动物的全面发展,将小兔子送进游泳培训班,同班的还有小狗、小龟和小松鼠等。
小狗、小龟学会游泳,又多了一种本领,心里很高兴:小兔子和小松鼠花了好长时间都没学会,很苦恼。
培训班教练野鸭说:“我两条腿都能游,你们四条腿还不能游?成功的90%来自于汗水。
加油!呷呷!”评论家青蛙大发感慨:“兔子擅长的是奔跑!为什么只是针对弱点训练而不发展特长呢?”思想家仙鹤说:“生存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呀!兔子学不了游泳就学打洞,松鼠学不了游泳就学爬树嘛。
”(2009·全国卷Ⅰ)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明确:材料的中心形象是兔子,中心事件是大家对兔子游泳事件的评判,立意的角度就此展开。
1.教练野鸭的角度:立意:只要付出百倍的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2、评论家青蛙的角度:针对那些忽视自己的长处,以为凭“一招鲜”就可以解决问题的人立意:要扬长避短;学会发挥自己的长处是正道。
3.思想家仙鹤和兔子曾经的经历的角度:针对那些除了本职工作,其他均一窍不通的人立意:多个本领多条路;生存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本文最佳立意:既要尽可能多方面发展,又要发挥自己的专长。
教学流程图步骤和方法:提炼中心↓抓对象、明角度↓抓关键句,由果溯因(推因)↓(板书)联想,定立意四、小结五、学以致用(练习)六:作业从前,有位年轻的猎手,他的枪法极准但总捕猎不到大雁,苦恼的他找一位长者求救。
长者把他领到一片大雁栖息的芦苇地,指着站得最高的一只大雁说:“那只大雁是放哨的,我们管它叫雁奴。
它只要一发现异常情况就会向雁群报警,所以接近雁群往往是很困难的。
但我有办法,你现在故意惊动雁奴再潜伏不动。
”年轻人照做了。
雁奴发现年轻人后立即向同伴发出警告,正在栖息的雁群闻讯后纷纷出逃,但没发现什么,便又飞回原地。
长者让年轻人如法炮制了好几回。
终于,几乎所有的大雁都以为雁奴谎报军情,纷纷把不满发泄在雁奴身上,可怜的雁奴被啄得伤痕累累。
于是,年轻人大摇大摆地走进了芦苇地,雁奴虽瞧在眼里也懒得再管了,年轻人举起了枪...................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七、教学评价设计本课主要评价学生达到理解关于理解新材料作文的考纲要求。
本作文课的评价主要从三方面进行评价:知识能力目标、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对学生的及时反馈进行评价,课后主要通过完成一些有意义的任务进行评价。
具体的评价指标还是课标要求的具体化措施。
八、帮助和总结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首先是概述材料的中心,这是最为常见而稳妥的办法。
切入对象,角度;抓住能够表明描写对象思想倾向的语句,运用由结果追溯原因的分析方法,来分析材料;从中联想“悟”出道理,确定立意。
古人云:“千古文章意为高。
”杜甫说:“千古文章唯称意,再无余事可参量。
”王夫之也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都是说“意”是文章的核心与灵魂,立意的有无高下是决定一篇文章成败的关键。
立意必须先审题,立意与审题紧密相连。
审题立意看起来头绪纷繁,其实有章可循,这个章就是指有一定的步骤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