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满分50分,时间50分钟。
班级姓名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下面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A.确凿.záo 菜畦. qí骊.歌lí拗.断ǎoB.觅.食mì攒.集cuán 宿.儒 shù讪.笑 shànC.嫉.妒 jì皂荚.树jiá锡箔. bó蝉蜕. tuìD.脑髓. suí鸡毛掸.子tǎn 东方朔. shuò木屐. jī2.下面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桑葚轻捷云霄来势凶凶B.珊瑚懒惰书塾人声鼎沸C.臃肿瞬息脊粱人迹罕至D.倘若急燥徘徊牵连不断3.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填入括号内 ( ) 2分)A.为了防止学生不再抄作业,每个班级都对学生进行了诚信教育。
B.谁能否认地球是绕太阳运行的呢?C.通过老师教育,使我有了新的认识。
D.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决定学习成绩好坏的关键。
4.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B.《爸爸的花儿落了》作者林海音,台湾作家。
本文以爸爸的花儿落了,喻指爱花的爸爸离开人世。
C.《丑小鸭》是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可以看作是作者的自传。
“丑小鸭”已经成为人们经常使用的一个文学典故,成为激励身处逆境的人们不断进取追求美好生活的典型形象。
D.《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的作者是普希金,法国诗人。
他的创作对法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
5.请根据你对“微笑”的理解,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再写两句,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4分)朋友,你会微笑吗?微笑是一杯浓浓的咖啡,,,微笑是一曲动人的音乐。
微笑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温馨。
6.默写:(8分)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②山际见来烟,。
(吴均《山中杂诗》)③夜发清溪向三峡,。
(李白《峨眉山月歌》)④《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诗人听到笛子吹奏《折杨柳》曲调,引起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⑤《逢入京使》一诗中,诗人借别人之口向家人传报平安,表达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童年》一书主人公是(1分),请你结合情节简单介绍书中外祖母的形象(3分)。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8—12题。
(14分)变①少年只有16岁。
之前他干过许多糊涂和愚蠢的事情:他偷过郊区的苹果,偷过城市的盆花,偷过同学的铅笔和饼干,偷过邻居的茶杯和腊肉,还偷过大街上的自行车。
他一次次被带进派出所又一次次被放出来。
一天,他猛然意识到自己长大了,意识到自己错了,意识到自己应该痛改前非了。
②他后悔,他想改,可是他已经挽回不了自己的声誉和尊严,他已经没有了任何朋友,他一出现总会引来一些异样的目光。
少年并不记恨他们,认为这是对他的惩罚。
少年望着窗外,天阴沉沉的,没有一丝阳光。
③整整一个夏天,每天上午,他都把自己关在家中,透过窗子看外边的树。
他忍受不了寂寞,到下午时,悄悄出去,在小区转一圈。
人们一看见他,或扭过头去,或老远就避开。
邻居们防他,就像防一条带着传染病的狗。
少年不敢上前,不敢与他们对视,他失去了与任何人交流的勇气。
他无奈、自卑,似乎世界在他面前关起一扇门,又加上无数把锁。
④他垂着头慢慢地走,轻踢着一粒石子。
没有阳光,少年却感觉后背灼热。
忽然有人喊他,是一位坐在凉亭里的老人。
老人朝他招手:“喂,年轻人!”他抬头一愣,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
“你是在喊我吗?”他指指自己。
“过来,年轻人!”老人说。
他走过去,胆战心惊。
他想逃离,可是却说服不了自己的脚步。
老人叼着一根没有点燃的香烟,摸着口袋,问他:“有火柴吗?”“没有。
”“打火机呢?”“也没有。
”说完,他急急地低了头,试图离开。
“别急着走。
”老人再一次喊住他,“去帮我取来打火机吧,我的家,你知道的。
”⑤他当然知道,老人与他同住一个单元,他住七楼,老人住一楼。
“我的腿脚不中用。
”老人笑呵呵地说,“打火机放在茶几上,麻烦你帮我取来。
”少年心中划过一.......道闪电...。
可是那闪电转瞬即逝。
“钥匙呢?”他问。
“门没有锁。
”老人说,“我从来不锁门的。
住咱们这个小区,根本不必锁门。
”少年心中又是一道转瞬即逝的闪电。
少年飞奔而去,途中流下了眼泪。
一缕阳光从云缝里钻了出来。
⑥那扇看起来冷冰冰的防盗门果然没有上锁,他轻轻一推,便开了。
茶几上放着果盘,放着零钱,放着钥匙和打火机。
少年抓起打火机,转身跑出屋子。
⑦老人点着了烟,郑重地对少年表示感谢。
然后,他对少年说:“如果你有时间,如果你愿意,我们下一盘象棋,好吗?”少年当然愿意。
他坐下来,聚精会神地和老人下起了象棋。
不久,少年便败下阵来,可他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凉亭外,阳光灿烂……⑧少年后来成为一名警察,老人的身体仍然很好,闲时,他们会凑到一起下象棋。
他多次跟老人谈起那件事情,他说那天你故意不锁门,那天,你口袋里,其实装着打火机。
⑨老人只笑不语。
问急了,老人就说我忘记了,我真的忘记了。
或许真如你所说的,那天的一切都是我故意的;或许那几年里,我出门真的从不锁门;或许,那一天其实什么也没有发生,一切不过是你的一个美好梦境。
不过我认为,这一切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你亲手推开了那扇门,而不是别人…… 8.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分)9.选文第②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主要作用是什么?(3分)10.选文第④段,当老人叫少年时,少年为什么“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胆战心惊”?这样写在文章内容上有何作用?(2分)11.对选文第⑤段加点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2分)少年心中划过一道闪电。
12.你认为老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加以分析。
(4分)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
完成13—16题。
(共l2分)(一)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二)百诗先生为国朝经学大师,记诵精博,而其天质实奇钝。
幼受书,读百遍,始略上口。
性又善病,母禁之读,遂暗记不复出声。
如是.者十年。
一日,自觉豁然,再观旧所研究本,了无疑滞,盖积苦精力之应也。
世之以下愚自诿,或托词因病废学者,观于先生,愧可知已。
1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4分): ①宾客 ②利③扳 ④是 1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②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15.仲永从 “指物作诗立就”到“泯然众人”,让人惋惜,试分析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
(2分)16.两篇文章中的主人公幼时和成年后分别有哪些不同?这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2分)七下语文第一单元测试答案一.积累与运用(25分)1.A 2.B 3.B 4.D 5.示例1:微笑是一股清新的泉水,微笑是一道无边的彩虹。
示例2:微笑是一缕和煦的阳光,微笑是一条清澈的小溪。
示例3:微笑是一片遮阳的绿阴,微笑是一句温暖的问候。
(要求:用比喻,句子连贯顺畅,紧扣主题)6.(每空1分)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②竹中窥落日。
③思君不见下渝州。
④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⑤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7.阿廖沙。
形象:一位善良、温和、逆来顺受、与人为善等。
结合情节略。
二、8.示例1:一个误入歧途的少年受到一位老人的鼓励和信任,他重新拾起了对生活的信心,最后他成为了一名警察。
示例2:本文记叙描写了老人鼓励、信任一个少年,使他痛改前非,最终使少年走上正途的故事。
(应该具备起因、经过、结果,各1分,大意对即可。
)9.景物(环境)描写(1分)作用:渲染了阴沉的气氛(1分),烘托了少年孤独苦闷(绝望自卑)的心情。
(1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符合环境描写作用,也可得分)10.因为他之前干过许多糊涂和愚蠢的事(坏事),没有人理他,甚至都在防范他,听到老人叫他,他很惊讶和紧张.....。
(大意对即可)(1分)为下文老人的信任和鼓励感化..了少年,使少年发生变化做了铺垫。
(大意对即可)(1分)11.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少年内心的触动比作闪电,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少年得到信任时的惊喜和所受到的震动(激动、感动)(如果答出“少年心理燃起一丝希望”或意思相近也可得分)(1分)。
(答出修辞手法得1分,答出表达作用得1分。
共2分)12.我认为老人是一个善良(有爱心),懂得尊重人,引导(教育)有方的人。
(答出两点得满分,每点特点和结合文章各占1分。
)三、13. ①以宾客之礼相待②以……为利,认为……有利③通“攀”,牵,引④这14.①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立即就能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看的地方。
②让他作诗,诗的水平不能和以前的传闻相当。
15. ①直接原因:不使学(不让他学习)②根本原因:受于人者不至也(后天所受教育没有达到要求)16.两篇文章中的主人公幼时和成年后分别有哪些不同?这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幼时仲永聪明过人,百诗天质愚钝;成年后仲永才能平庸,百诗记诵精博。
(大意对即可)后天的学习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