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城市配送现状分析及问题
一、现状分析(1)流通模式:流通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农超对接、农餐对接流通新模式,约占市场交易总量的20%左右;二是运销专业户流通模式;三是公司加农户流通模式。
后两种流通模式都经过批发市场环节,目前约占市场交易总量的80%左右。
(2)农资价格:价格波动不断,农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农产品销售难等因素一直是困扰农民的几大难题。
在总体向好的宏观形势下,也存在着农业生产附加值不高、农产品流通的盲目性较大、农产品出现“卖难”现象,农民增产难以增收等问题。
就心欣价格网数据显示,菠菜的最高价格8.70元/公斤,最低价格4.00元/公斤,最高价与最低价价格就相差了一半多。
(3)发展环境和趋势:
1、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
城市总体发展进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新阶段。
2、市场需求规模继续扩大。
3、城市建设步伐加快。
城市功能区定位更加明确,中心城区和城市发展新区建设步伐加快,土地资源稀缺,绿色低碳环保要求提高,对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4、产业高端化发展趋势明显。
未来产业结构调整将进一步加快,都市型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将全面推进。
作为都市型现代农业九大服务体系之一,农产品流通体系将承担着衔接产销和供需、促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的重要职能。
二、问题分析
1、配送水平问题:缺乏规范化的农产品配送运输、包装行业标准,质量安全意识淡薄。
目前生鲜农产品物流方面未完全建立规范化的操作流程,针对不同种类的生鲜农产品储藏、加工、运输等环节没有严格的温度标准和包装要求。
2、运输、包装不当易造成微生物等有害物质大量滋生或“二次污染”事件发生,影响农产品品质,严重威胁居民消费安全。
3、配送企业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品牌化的农产品配送企业现有的生鲜农产品配送企业。
从事配送活动的企业是蔬菜批发个体户或经纪人等,他们对如何保证配送的安全意识普便不足。
4、未建立完整的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信息平台。
信息也只局限于产品供应信息,而相关的物流配送企业相关信息依然缺乏,未建立完整的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信息平台。
5、农产品采购问题:采购批量小导致的价格偏高。
(1)部分商贩们觉得采购批量太小,所以不愿去批发市场购买而选择就近菜市场的现象。
如果小批量采购,买方的议价能力也是很低的,这就使得价格在小批量采购中比较快的上涨了。
(2)采购环节,倒手次数过多导致价格偏高。
农产品批发商大多不是直接种植农产品的农民,而是从农民手中收购的商贩,来新发地批发的商户有些也不是直接售卖给消费者的,而是倒卖给卖菜的商贩。
这无疑增加了采购环节和倒菜次数,必然会增加农产品的售卖价格,但是农民并没有得到实惠,利润都流向了中间商。
(3)批发商货物积压导致的浪费。
现有物流配送能力无法真正满足不断增长的货运需求。
如果客运面包车载货大行其道,城市配送呈现复杂而扭曲的产业生态。
政府对于运送鲜活农产品货车进城的政策如何变化,如何降低鲜活农产品货车城
市配送成本是一个迫切的问题。
在我国的农产品供应链结构中,供应链相对较长,涉及众多的利益主体,链内所有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都要产生成本,对它们的管理是供应链成功的关键所在。
实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促进供应链发展,应采取以下对策:(一)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在我国农产品生产经营中,农户、企业等利益主体往往关注自己的利益,虽然有多种利益分配方式,如:“保护价收购”、“利润分成”、“资金扶持”、“合作生产”等但当农资价格上涨、农产品价格波动时,企业和农户容易发生投机行为,导致利益分配方式和合同执行的不稳定,使农产品供应链断裂,残缺的供应链效率低下,在双方利益最大化情况下实现合作。
(二)建立现代物流系统
国家农产品物流中心在集成的信息系统下,建立一体化的物流运作体系-心欣贮运,提高物流运作效率。
对生产、加工、配送过程中的物流环节进行设计,使农产品物流作业无缝衔接。
为了使农产品物尽畅流”,心欣贮运将物流据点、农产品配送路线、运输手段等网络化,如配货大厅设有网上车场、网上待存货物等。
(三)政府创造良好的环境,推动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建立农产品配送中心。
1.心欣农产品交易平台就是借助国家政策的支持建立的。
其中国家的农产品物流中心配备完善的硬件与软件设施。
在硬件方面,加强仓储建设,特别是增加保鲜库、冷藏库等具有特种功能的仓库,以适应农副产品保鲜储存的需要。
就以济南市为例,当有货物需要存储时,可以借助冷库地图,设置搜索范围,就可以查阅到附近的冷库,得到相关信息,及时联系避免货物变质。
在软件方面,国家农产品物流中心的信息系统较完善,有高效生态产业链集成技术、冷链物流产业科技新技术、生鲜农产品现代物流关键技术、高效生态经济区农业冷链产业科技技术、肉品质量监控与追溯平台技术、生鲜农产品储藏与流通冷链工程成套技术、特色果品贮藏保鲜系列配套新技术、分类农产品温控物流技术等多种技术支持。
2.政府筹措资金,努力推动交通网络的建设。
对于保鲜期短,易腐烂变质的鲜活农产品,便利快捷的运输至关重要实行铁路、公路、海运、空运的相互联网,建立立体的交通网络。
3.在超市或社区配送店建立基于供应链的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使得配送在任何一个生产环节出了问题,可通过商品条形码追溯到上一个环节,出现的问题都可以追溯到责任人。
而对于鲜活农产品的购买方,可以通过网络或直接去大厅选择合适的卖家。
政府主要行使宏观调控职能,负责指导商业应用平台共享信息服务价格的制定和市场引导政策的出台等。
这样,也就避免了零售商或者消费者采购生鲜产品时花很高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