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3.17你信或者不信,锂电概念无论牛熊都表现出了生生不息的精神,打不死的小强,关联公司2015年、2016Q1业绩上呢?个人认为,这个行业的炒作至少会有2-3年,随着行情的深入发解这个产业链。
本人在这个行业潜伏5年有余,了解深入,本文深入如何你排除掉概念小丑,直击龙头本质。
阅读正文之前,请再读一遍摘要:这就是大时代!大机会!如果新能源汽车、锂电池这样的机会你都把握不住,滚滚熊市之中还炒什么股呢?本文一、二、三部分作为基础知识,不必一定看,但建议有耐心的详细看,在此基础上,第四部分内容简略一点。
一.序言: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机会?(争取几句话讲讲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构成:)对于新能源汽车这个产业,以前已经多次发文讲解了,目前绝大多数的新能源汽车都必须要用到动力锂电池,动力电池占整车成本的接近30%!可以想见,一个庞大的汽车产业(2015年产量全球第一,2000多万辆),哪怕分一杯羹给新能源汽车(2014年8万辆、2015年38万辆、2016年预计70+万辆),所需要的锂电池对于整个锂电池产业的扰动效应,将会是多大!这就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锂电池的投资机会,供需的严重失衡,造就了碳酸锂、六氟磷酸锂概念暴利,以及当下已经启动的动力锂电池,另外还不止于此,除开锂电池这个环节,机会同样存在于电机、电控、电池管理系统等,充电桩建设,直到最后的整车生产销售。
二.锂电池详解,最深刻,最通俗毫不夸张的说,炒了快一年,很多股民都只知道锂电池这三个字,对这个产业链了解少之又少,觉得有必要大致做个介绍,介绍下锂电池是怎么来的:首先是从最上游锂辉石、锂精矿/卤水中提取碳酸锂,碳酸锂按级别分为工业级碳酸锂和电池级碳酸锂,能用来做锂电池的是电池级碳酸锂,纯度要求更高,价格也更高,电池级碳酸锂是锂电池正极材料不可缺少的原料,有了正极材料,还需要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总共这四块才组成锂电池整个电池组,大概流程如下:锂辉石、锂精矿/卤水→工业级碳酸锂、电池级碳酸锂→锂电池正极材料(核心原材料碳酸锂)正极材料+负极材料(主要是碳)+电解液(核心材料六氟磷酸锂)+隔膜→锂电池。
然锂辉石、锂精矿/卤水:四大巨头——智利SQM、美国FMC、德国Chemetall以及天齐锂业控股51%的泰利森,齐锂业都连自家国内低品位矿留着不开采,从澳洲自家控股的泰利森手中进口。
什么江特电机、西藏矿业等,3年能出产量吗?神知道···赣锋锂业为啥市值只有天齐一半不到?就因为锂矿资源这块短板。
碳酸锂:国内主要是天齐锂业、赣锋锂业,业内指责他囤货操纵价格不是没有道理,空穴来风。
其他公司我不知道哪家可以整出规模碳酸锂来。
正极材料:这块毛利,盈利能力也不错,比亚迪、杉杉股份、当升科技、中国宝安、贝特瑞、亿纬锂能等,不下于几十家,不详述。
负极材料:负极材料主要是碳,难度不高,价格也平稳,不大会有爆发式增长,中国宝安(子公司贝特瑞)、杉杉股份,该环节盈利能力一般。
电解液:电解液的核心材料是六氟磷酸锂,电解液上市公司分为做六氟磷酸锂的和采购六氟磷酸锂等核心材料生产电解液的两类,多氟多、天赐材料,必康股份(前九九久)三家生产六氟磷酸锂,天赐材料同时还有电解液,另外新宙邦、江苏国泰、杉杉股份也做电解液,新宙邦议价能力较强,江苏国泰此前也有项目研究六氟磷酸锂,结果铩羽而归,目前只能哭倒在厕所。
隔膜:隔膜技术壁垒也相对较高,动力电池隔膜主要依靠进口,未来会有进口替代的机会,国内能做高端隔膜的有沧州明珠,和排队IPO的星源材质(国轩高科就与星源材质有合作生产隔膜项目,就这两家可以,其他的技术都达不到要求,只能做中低端,3C产品类用的,说到这点,再次证明产业研究做扎实的重要性,对于一个产业熟悉到这种程度,你就不会去选择000973这样念,但5年都没整出高端隔膜,未来也不大指望,根本没能纳入本人股票池。
锂电池成本构成:折旧10%.②原材料中,正极占30%-40%,隔膜占15%-30%,电解液占20%-30%,负极5%-15%.另外,提到锂电池,我要先排除锂电池之外的其他动力电池路线,相对于锂电池来说,比如氢燃料电池等等需要重建一个产业链来支撑,这需要很长的时间和大量的投资,短期内都只是噱头,难成气候,钒电池,石墨烯都是实验室阶段,实验室到商业化,完全是两个概念。
所以炒作这个,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每次冒出钒电池啥概念本人基本目不侧视。
还有,我们通常用的手机电脑都会用到锂电池,这些只是属于消费级电池(3C产品),与所谓的新能源汽车锂电池也大有区别,两者所在的市场增长情况完全不一样,前者经过前几年的高速增长后略有疲软,后者刚刚发力,汽车所用的动力电池属于动力锂电池,在容量密度,安全性各方面要求会更高,技术难度也更大,这其中涉及很多知识,不详述。
上市公司中国轩高科是纯正的动力锂电池企所面对的市场增长速度就差很多),这家公司有文章会分析,另外雄韬三.然后其他环节呢生产锂电池需要机器设备,赢合科技、先导智能最优、智云股份收购了一家小公司也涉及;电机,大洋电机,方正电机,江特电机;电控,万向钱潮等,万象收购A123,收购菲斯克,是同时具备电池和整车的新能源汽车概念的标的;充电桩,充电桩概念的有三四十家,个人认为值得关注的有万马股份、特锐德、奥特迅、上海普天;等。
以上都是每个环节都有不错公司,有机会,我才列举,如若要细分展开讲,每一个分支都够一篇长文了。
——————————————————————————————————————————四.总结:各环节机会碳酸锂、六氟磷酸锂的天齐锂业、赣锋锂业、多氟多已经在路上,恐高的估计不感兴趣,排除这些,再看看其他机会。
这里的机会没考虑择时,具体个股和择时,需要细分单独看。
1.当升科技,三元材料龙头;亿纬锂能(三元电池放量在即,整车制造加速资质申请)。
2.沧州明珠,隔膜,业绩大幅超预期,资金态度开始转向。
3.国轩高科,15年利润5.83亿,PE50倍,加上新产能释放,粗略16年利润10个亿左右,PE30倍左右,国轩高科市值完全可以在此基础上翻一倍,当然前提是市场有所回暖。
4.新宙邦,电解液之中最具弹性的公司;天这么多,可还是四平八稳,也可以做。
5.奥特迅,万马股份,上海普天,特锐德,充电桩。
6.先导智能、赢合科技,现在锂电池投资这么火热,大家都去挖金矿,选择卖水和卖铲子也是很聪明的决策,两象空间呢,智云股份也收购了一个锂电设备制造商。
7.江特电机、方正电机,江特29亿收购新能源汽车领军者“九龙”,同时拥有宜春市2/3的锂矿资源开采权,目前碳酸锂产能2000吨(能不能达产还得观察),方正电机新能源汽车9.松芝股份,新能源汽车空调提供商。
10.中通客车,比亚迪,整车,等到题材炒作后期应该会有表现。
技。
五.附:一季度业绩上修一览表,年华正当时截止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公司业绩集体上修,还有很多重块头没有公布,是不是亮瞎眼(这几天又公布了很多,我就不更新了)。
沧州明珠一季度预计实现净利润为9394.50万元-10960.25万元,同比增长200%-250%.公司表示,主要方正电机一季度预计实现净利润1770万元—204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0%—270%.业绩变动原因为公司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增长;完成对上海海能、杭州德沃仕的重组收购合并。
当升科技一季度预计净利润1200万元至1600万元,上年同期业绩:净利润-387.78万元。
先导智能一季度预计净利润4400万元至5100万元,增长幅度为77.92%至106.23%,基本每股收益为0.35元左右;上年同期业绩净利润24729800元,基本每股收益0.48元。
赢合科技一季度预计净利润同比增长23.12%-46.41%,去年同期4435.9万元;元至6327.59万元,增长幅度为100%至130%,上年同期业绩净利润2751.12万元。
格林美一季度预计净利润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0%-70%,去年同期1517.6万元;巨星科技:机器人产品持续放量,激光雷达前景广阔激光雷达产品前景广阔公司收购华达科捷,并整合旗下华达科捷、国自机器人等相关技术力量,成立欧镭激光,强化激光产品。
公司将持续研发激光微映投、2D3D激光雷达等产品。
这些产品未来可用于汽车电子、无人驾驶、移动机器人、VR 等领域产品;上述这些领域均至少有千亿级别市场空间。
在汽车电子、移动机器人、VR 等领域,激光产品多为外资与合资产品,未来国产替代空间巨大。
作为国内技术领先的企业,未来公司有望充分受益于国产化进程。
无人驾驶是未来一个巨大的蓝海市场,其意义可比内燃机车的诞生。
目前在这方面的既有产品多数仍处于辅助驾驶等初级阶段,但更多先进技术,包括无人驾驶激光雷达等技术将逐步成熟,并从后装走向前装市场。
公司布局研发相关领域产品前景广阔。
机器人产品持续放量公司收购国自机器人,并设立巨星机器人,向高端智能装备布局。
公司目前机器人产品主要为巡检机器人与AGV,同时也有包括泳池清理机器人产品、参与小度机器人开发等。
巡检机器人主要用于路线较确定、长距离巡检,下游建筑、公用事业等等多个行业均有需求。
公司AGV 产品目前主要用于仓储物流。
目前体量仍然比较小,未来可能出现爆发式增长。
另外,AGV 用3D 激光雷达可以和华达科捷形成协同效应,替代目前SICK 公司的产品。
泳池清理机器人亦有数十亿美元市场空间,可能成为未来公司主要产品之一。
今年公司机器人业务有望持续放量,实现翻倍增长。
传统业务稳健增长公司的工具五金业务主要在国外,属于消费品类业务。
公司在这一业务耕耘多年,下游渠道建设稳固,终端主要是大型卖场等优质客户。
未来公司将逐渐开始发力国内市场,传统业务有望维持10%以上的稳健增长。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预计公司2016—2018 年实现营业收入36.69、41.75、46.76,增速分别15%、14%、12%;归母净利润5.95、7.09、8.99,增速分别24%、19%、27%;EPS 分别为0.55、0.66、0.84。
首次覆盖并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公司激光产品研发进度低于预期、机器人销量低于预期、工具五金销量低于预期等。
(华安证券)万安科技:收购万安泵业,优化智能驾驶和电动化布局公司发布公告:公司与万安集团就浙江万安泵业有限公司 100%股权收购事宜签订了《股权转让意向协议》,拟以现金方式收购万安集团持有的万安泵业 100%股权,交易价格将以截至 2016年 3月 31日万安泵业资产评估价值为基础协商确定。
分析与判断公司收购万安泵业,加强电子制动领域布局。
万安泵业主要从事汽车液压助力泵和电动真空泵的研发与生产,具备年生产动力转向油泵 150 万台(套)的能力,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主要配套客户有通用五菱、奇瑞、长安、长城、比亚迪、吉利等 30 余家国内主流整车厂;2016Q1 实现营收 1,918.32万元,净利润亏损 10.14 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