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子宫内膜癌治疗指南

子宫内膜癌治疗指南


诊断
二、 症状:
1、阴道出血: a、绝经后阴道出血:绝经后患内膜癌患者,流血时间↑,几率↑。 b、围绝经妇女月经紊乱。 c、40岁以下妇女月经紊乱或经量增多者,近年来患者年轻化,多
为肥胖,不孕,或。
2、阴道异常排液:浆液性或血性。
3、下腹疼痛或其他症状:下腹疼痛可由宫腔积脓或积液引起,晚 期癌肿扩散,至消瘦、下肢痛,贫血等。
子宫内膜癌病理类型
型:浆液性(乳 头状)腺癌 透明细胞癌 癌肉瘤
其他:混合细胞腺癌 鳞状细胞癌 移行细胞癌 小细胞癌及未分 化癌
术前评估及手术方式的选择
1、术前评估:年龄,内外科合并症及肥胖程度,病理,等对患者进行评估,初步判断肿瘤累及范围,指导初次 治疗方案的选择。
术前评估及手术方式的选择
2 术式选择——筋膜外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盆腔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存在争议。 (1)有深肌层浸润或影像学检查疑淋巴结转移的 患者——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 (2)疑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髂总淋巴结转移, 明显的附件受累, 明显的盆腔淋巴结转移, 全肌层浸润的高级别肿瘤,透明细胞癌,浆 液性乳头状癌或癌肉瘤——腹主动脉旁淋巴 结取样或切除。
术前评估及手术方式的选择
手术主要事项: 完整切除宫颈及子宫,不强调宫旁及阴道的切除
范围。 术中剖视子宫检查癌肿大小,部位,肌层,受浸
润深度,根据肿瘤分化程度,肌层深度决定是否术方式的选择
手术注意事项
患者肥胖,或年老有其他内科病,对手术耐受差 ,需综合判断是否切除淋巴结。
子宫内膜癌治疗指南
内容
诊断 分期 病理类型 术前评估及手术方式选择 特殊类型子宫内膜癌的诊治
诊断:
一、病史 发病高危因素:
1、肥胖、无排卵性不孕、不育、延迟绝经。 2、代谢紊乱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压。 3、于雌激素增高有关疾病,如,卵巢颗粒细胞瘤,
子宫内膜增生或不典型增生史,子宫肌瘤有不规则出 血 4、有外源性雌激素使用者,如,长期应用他莫昔芬。 5、有癌家族史、多发癌及重复癌倾向者(乳腺及卵巢癌 等 ) ,内膜癌发病率40-60%。
术前评估及手术方式的选择
(2)子宫内膜癌 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放化疗及激素治疗。结合年龄,内科并发症及临床判断肿瘤累及范围 等,选择治疗方案。
a 肿瘤局限子宫体(I期),应用手术分期,无法手术者放疗。步骤见表。
手术分期 开腹、腹腔冲洗细胞学检查,全面探查盆腹腔,对子宫体外可疑播散处活检(冰冻切片)
筋膜外子宫全切及双附件切除术()
剖视宫腔,确定癌肿生长部位、累及范围、浸润深度(取癌组织带子宫肌层做冷冻切片了解浸润深度)
G1 子宫内膜样癌 浸润肌层小于50% 宫颈管间质无受累
G23 有肌层浸润 宫颈管间质受累 特殊病理类型
可不切除淋巴结
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
手术病理分期
确定高危、中危、低危组,选择辅助治疗 表1.子宫内膜癌手术分期步骤
⑷宫腔镜检查——早期诊断。可直接对可疑部位进行活检。多用于经阴道B超检查子宫内膜无明显增厚核病变或 呈内膜息肉样变者;或经诊刮活检阴性,仍有反复出血的患者。
诊断
⑸、、125等检查——病情需要时可选用。 、对淋巴结转移诊断价值相同,对宫颈 受累及肌层浸润深度的预测优于。 125值明显升高者,应考虑可能有子宫外病灶存在,术后亦可用作监测指标。 对疑有宫外病灶的高危患者亦可选用检查,明确病变范围。
• 子宫内膜样腺癌分为高中低分化(:1、2、3)。

G1、G2病变多为来源于增生过长子宫内膜——雌激素作用相关

G3则可能来源于萎缩内膜或为内膜样癌晚期事件,因基因突变而恶变——雌激素无关。
I型:子宫内膜样癌 1.腺癌 绒毛腺型 分泌型 纤毛细胞型 2.伴鳞状分化亚 型 腺棘癌 腺鳞癌 黏液型腺癌
子宫内膜样腺癌G1无肌层或浅肌层浸润,淋巴可 不切除。或取样。
注意:1.宫颈腺体受累为I期 2.腹水阳性单独报告,不改变分期
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1971年)
期别 I期
期 期 期
肿瘤范围 癌瘤局限于宫体 子宫腔长度≤8 子宫腔长度>8 癌瘤累及子宫颈 癌瘤播散于子宫体外,盆腔内(阴道宫旁组织可能受累,但为累及膀胱直肠) 癌瘤累及膀胱或直肠,或有盆腔以外的播散
病理类型
诊断
3、检查 全面查体:注意有无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及肺部疾病。 妇科检查 :排除阴道,宫颈病变出血及炎性感染引起的排液。早期盆腔检查多正常,晚期可有子宫增大、附 件肿物、贫血及远处转移的相应体征。
诊断
4、辅助检查 ⑴细胞学涂片检查:宫颈和阴道脱落细胞学涂片检查阳性率低,可用宫腔刷片或宫腔冲洗液细胞学涂片,但均
术前评估及手术方式的选择
3、治疗选择 (1)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 注意年龄及程度.
a 年轻要求保留子宫采用激素治疗,轻度非典型 增生可选择醋酸甲羟孕酮经前10天周期性用药, 中度以上,非典型增生应用大剂量孕激素持续 治疗,定期诊刮或宫腔镜取组织学送检,根据 治疗效果决定后续方案。随访。
b 40岁以上无生育要求如为中重度非典型增生, 行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
诊断 5、应根据诊刮或直接宫腔活检,或宫腔镜下活检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等做出诊断。
分期
期别 I期
期 期
1 2 期
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2009年) 肿瘤范围
肿瘤局限于子宫体 无或<1/2肌层受累 ≥1/2肌层受累( ≥1/2肌层浸润) 癌瘤累及子宫颈间质,但未扩散至宫外 局部和(或)区域扩散 癌瘤累及子宫体浆膜层和(或)附件 阴道和(或)宫旁受累 癌瘤转移至盆腔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 癌瘤转移至盆腔淋巴结 癌瘤转移至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有(无)盆腔淋巴结转移 癌瘤累计膀胱和(或)肠粘膜;或远处转移 癌瘤累计膀胱和(或)肠粘膜 远处转移,包括腹腔转移和(或)腹股沟淋巴结转移
不能作为确诊依据。
⑵经阴道B型超声检查:可了解子宫大小、宫腔内有无异常回声、内膜厚度、肌层有无浸润。为首选无创辅助检 查方法。绝经后妇女内膜厚度<5时,其阴性预测值可达96%。
诊断
⑶诊刮或内膜活检——重要方法。对绝经后内膜厚>5或有宫腔赘生物者;年龄大于40岁阴道不规则流血怀疑内 膜癌者行诊刮术。40岁以下右内膜癌高危因素,应行诊刮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