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赵州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识记本课生字词语,指导书写“匠”字。
2.学习抓重点词句来理解段的内容的阅读方法,并读出句段的意思和情味。
3.学习通过对比读来理解作者是怎样把“美观”写具体写清楚的,体会表达的精妙,并学习借助思维工具学习运用。
4.感受中华文化的灿烂,激发自豪之情。
教学重点:学习抓重点词句来理解段的内容的阅读方法,并读出句段的意思和情味。
教学难点:学习通过对比读来理解作者是怎样把“美观”写具体写清楚的。
课前准备:师生课前搜集“赵州桥”资料,学生认真预习课文,《赵州桥》课件。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初识赵州桥1.由匠字图片导入,激发学生兴趣,追根溯源,理解匠字含义。
2.介绍现代大国工匠陈行行,引出课题。
二、检查预习,游戏导学学生自读词语检查读词情况:通过词语骰子游戏,助学激趣。
三、读思结合,立足段的理解,让思维可视化。
(一)教读,以第一自然段为例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1)他读准了吗(2)划出中心句,圈出关键词2交流汇报,感受赵州桥的了不起,读出它的世界闻名3出示由今到古的桥梁图片,体会1400年的久远,再次读出赵州桥的伟大。
总结学习方法:读内容、画句子、圈词语、品文章读感受。
(二)学习自读,实现思维方法迁移1.运用上面的学习方法,自己朗读第二三自然段,并画出中心句,圈出关键词。
2.交流汇报,随机板书关键词。
四、导图助学让阅读伴随高阶思维(一)交谈品味赵州桥的雄伟1.指名朗读,指导学生通过数字读出赵州桥的雄伟2.了解赵州桥的这种设计及其好处,借助图片理解创举的含义,指导学生读出自豪感。
(二)对比阅读,导图助学1.仔细品读(有的……有的……还有的……)比较这三句话的相同点,发现有的……有的……还有的……这个句式,读出图案的多2.比较这三句话的不同点,感受每一句话所描写的龙的动作,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和简练。
3.助学工具,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背诵第三自然段。
4、整体回顾课文内容,介绍赵州桥。
五、拓展延伸,传承精神由古到今,感受一座座的桥梁所传递的工匠精神。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赵州桥》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拼音、字词的学习有一定的基础,而且初步养成了预习的习惯,所以字词的学习相对轻松,理解书本上的字面意思应该不成问题。
但是相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学生处于中年级的开始,年龄小,阅历浅,就本课来说,他们对赵州桥的感受往往只停留在浅表的形式上, 特别是在现代化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
高科技大桥层出不穷,站在这样的高度去透视一千四百多年前的赵州桥, 也许学生很难欣赏这座古桥之美,要激发孩子了解赵州桥的特点和设计的妙处是一个难点,教学时要借助多媒体课件这一直观手段,让学生体悟课文语言,体会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赵州桥》效果分析这篇说明文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
课文先写了赵州桥的地点、桥名、设计建造者、建造年代,并把赵州桥的外形特点清楚地展现在人们眼前;然后写这样设计的好处:减轻冲击力,节省石补,并对栏上精美的国案加以描绘;最后写出赵州桥的历史价值。
纵观本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如下:检查词语环节,以游戏导学。
此环节安排了的“词语骰子”小游戏,助学激趣,有效巩固了孩子对词语的掌握。
学习第三自然段时,在熟读基础上,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背诵此段,这一环节,锻炼了孩子的分析综合能力,提升了思维的训练,落实了深度学习。
三年级的孩子好奇心很强,我用“玩一玩”词语骰子,让生字词的识记的方法让孩子感到识字更有情趣,欲罢不能。
在“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这一重点内容时,借助思维导图助读,以此帮助学生顺利的梳理几句话的内容,在学生背诵积累,实践运用中,学生体验思维导图的助学效果,而一步步动画呈现的效果,也是学生学着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
包括我们磨课小组的几位老师在与学生共同体验了助学效果后,也都难掩激动之情,忍不住跃跃欲试了。
课堂结束之际,设计了深入自省的“问题盒子”作为课堂结束标志。
可以说,几个助学小工具的运用,让整节课充满了新的味道。
这新的味道,不是来自样式的创新,而是基于学的设计,让学习更像学习的样子。
课堂,是双向的沟通,我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领者,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让他们的思维如潮般涌动。
面对种种意外生成,我其实可以多等待一下,耐心倾听一点,转变“来不及”的观念,珍视学生的回答,捕捉精彩生成的契机,让生成在课堂上熠熠发光,亮丽动人;让课堂少一份遗憾,多一份精彩;让课堂因学生而美丽,教学因生成而精彩。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赵州桥》教材分析《赵州桥》这篇课文不但写明了赵州桥的位置、设计者、建造年代,更重要的是,把赵州桥的外形特点清楚地展现在人们眼前,然后讲这样设计的好处:减轻冲击力,节省石料。
接下来对其设计的美观加以具体介绍,赞扬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全文结构清晰,可以分成3个部分,第一自然段为第一部分,概述了赵州桥的地理位置、设计者及建造年代等相关情况。
第二、三自然段为第二部分,介绍了赵州桥坚固、美观的特点,是本文的重点部分。
为了说明桥的坚固,课文先介绍了桥长和桥宽,以说明这样的桥在一千四百多年前是相当雄伟的。
接着具体介绍桥的设计,强调这种设计是桥梁史上的一大创举。
最后介绍这种创新设计的好处,道出了桥坚固的原因。
课文又通过具体描写桥面两侧栏板上雕刻着的龙,表现了赵州桥的美观。
第四自然段为第三部分,总结了赵州桥的历史价值。
本文表述清晰准确,语言虽平实却充满情感。
比如,用“没有”“只有”“横跨”写出了赵州桥的创新之一是在如此宽的河面上架设单拱桥,强调了桥的气势之壮,语句间充满了自豪;而“左右两边”“各有两个”不仅准确地写出了小桥洞的数量和位置,还写出了赵州桥的设计之巧,塞塞数语,就把赵州桥独特的设计清晰地呈现出来。
又如,用“既……又……”这个句式简明扼要地阐述了4个小拱在设计上的好处,从而揭示了赵州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原因。
第三自然段开头“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一句,既对第二自然段内容进行了总结,又总领了第三自然段的内容。
介绍桥栏上的雕刻时,课文运用了排比句,“相互缠绕”“相互抵着”“回首遥望”等词语把龙的各种姿态描写得相栩如生,仿佛赵州桥就在我们眼前。
插图是赵州桥的实景照片,能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的独特设计。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赵州桥》评测练习1.辨字组词。
抵()县()匠()垮()底()具()匹()跨()2.课文填空。
赵州桥非常()。
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两旁()。
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下面没有(),只有一个()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上。
大桥洞顶上的()两边,还各有两个()的小桥洞。
平时,河水从()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流过。
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既()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又减轻了桥身的(),节省了()。
3.选词填空。
坚定坚强坚固(1)我们要()信心,相信自己能把这件事做好。
(2)这座桥看起来很(),应该很安全。
(3)你要做一个()的孩子。
创举创造(4)赵州桥的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
(5)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了美丽的宇宙。
雄壮雄伟(6)赵州桥非常()。
(7)解放军在()的乐曲声中接受检阅。
小学三年级下册《赵州桥》课后反思《赵州桥》这篇说明性的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
短短的几百字,不但写明了赵州桥的位置,设计者,建造年代,更重要的是,把赵州桥的外形特点清楚地展此刻人们眼前;然后讲这样设计的好处,并对其设计的美观加以描绘,使人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本次教学活动,以教读第一自然段为例,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介入了一些学习工具,旨在促进学生的高阶思维,激发学生的深度思考。
在检查词语环节,以游戏导学,安排了的“词语骰子”小游戏,助学激趣,有效巩固了孩子对词语的掌握。
学习第三自然段时,在熟读基础上,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背诵此段,这一环节,锻炼了孩子的分析综合能力,提升了思维的训练,落实了深度学习。
本课学生的阅读学习就做两件事,一是学习找中心句、圈画中心词;聚焦重点段,学习对比读,发现作者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具体的。
目标聚焦,不蔓不枝,学得从容。
从目标指向(学什么),到目标实施(怎么学),再到效果实证(学得怎么样),基于这样的思考,本课的学习设计从教读到自读、交流、实践运用,力求做实一个过程。
这一次我在设计教学中,把第一段资源放在学生体会“已经有一千四百多年了”,用这种方式回望“千年”,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世界闻名”这一词语在文章中的意义。
第二段资料在体会“创举”一词适时运用,引发智慧创造奇迹的感叹和自豪。
同样的资料引入,从以前重在激情、创境,到现在的助读、助思,从关注设计教师的“教”到关注扶学、助学的“学”,其意义和作用是完全不同的教学境界。
在“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这一重点内容时,借助思维导图助读,以此帮助学生顺利的梳理几句话的内容,在学生背诵积累,实践运用中,学生体验“思维导图”的助学效果,而一步步动画呈现的效果,也是学生学着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
助学小工具的运用,让整节课充满了新的味道。
这新的味道,不是来自样式的创新,而是基于学的设计,让学习更像学习的样子。
在课堂教学中,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朗读的指导和朗读量还欠缺。
在最后环节,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向游客介绍赵州桥时,应引导学生介绍时尽可能用上“世界闻名、雄伟、创举、美观”等词语。
开展这个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重组信息的能力,同时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其通过语言实践活动进一步感受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文化的自信心。
课堂教学时落实不到位,若再次教学时,可让学生分步练习,然后再将这两部分内容连起来完整地讲一讲。
第一步,可在学生了解了课文如何把赵州桥的坚固写清楚后,让学生在小组内介绍,推选一名同学做导游,向大家介绍赵州桥的设计;第二步,在了解了课文如何把赵州桥美观的特点写清楚后,同桌互相练习介绍。
最后全班交流,组织学生面对全班讲述时,应注意引导其他学生认真倾听,要求学生听一听讲述的同学是否用上了“世界闻名、雄伟、创举、美观”这些词语,以及语句是否连贯,态度是否自然、大方。
小学三年级下册《赵州桥》课标分析《赵州桥》是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以“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根”这一人文话题组元。
作为第二学段的语文教学,课程标准强调的是段的学习为重点,为落实这一目标要求,本单元的语文要素,编者是以“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为阅读能力的训练点,同时引导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