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车身制造工艺的基本知识

汽车车身制造工艺的基本知识





3.4 汽车制造过程中其它工艺基本知 识
• •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是整体热处理中的“四把火”, 其中的淬火与回火关系密切,常常配合使用,缺一不可。 “四把火”随着加热温度和冷却方式的不同,又演变出 不同的热处理工艺。为了获得一定的强度和韧性,把淬 火和高温回火结合起来的工艺,称为调质。某些合金淬 火形成过饱和固溶体后,将其置于室温或稍高的适当温 度下保持较长时间,以提高合金的硬度、强度或电性磁 性等,这样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时效处理。时效处理主要 用于消除毛坯制造和机械加工中产生的内应力。 把压力加工形变与热处理有效而紧密地结合起来进行, 使工件获得很好的强度、韧性配合的方法称为形变热处 理;在负压气氛或真空中进行的热处理称为真空热处理, 它不仅能使工件不氧化,不脱碳,保持处理后工件表面 光洁,提高工件的性能,还可以通入渗剂进行化学热处 理。
3.4.4 检验
汽车从整车到外观,有许多检验标准。如GB218612008为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GA 468-2004 为机动车安全检验项目和方法等。 汽车产品强制性标准 检验项目主要有:GB18352.3-2005轻型汽车排放污染物, GB15235-2007汽车倒车灯配光性能,GB15083-2006汽 车座椅系统强度,GB7258-2004机动车安全运行强制性 项目等等。
• •
3.4 汽车制造过程中其它工艺基本知 识
3.4.1 热处理
1.金属热处理的概念 金属热处理是对固态金属或合金采用 适当方式加热、保温和冷却,以获得所需 要的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加工方法。
3.4 汽车制造过程中其它工艺基本知 识
3.4.1 热处理 金属热处理是机械制造中的重要工艺之一, 与其他加工工艺相比,热处理一般不改变工件的 形状和整体的化学成分,而是通过改变工件内部 的显微组织,或改变工件表面的化学成分,赋予 或改善工件的使用性能。其特点是改善工件的内 在质量,而这一般不是肉眼所能看到的。
3.3 汽车车身制造工艺的基本知 识
3.3.1 汽车车身制造工艺
3.3 汽车车身制造工艺的基本知 识
3.3 汽车车身制造工艺的基本知 识
• 在车身冲压方面,实现了大型覆盖件的冲压生产机械化 或自动化、坯料准备即卷料的开卷、校平、剪切和落料 等的自动化以及冲压废料处理的自动化。现在正向着 CAD/CAM(车身设计、冲模设计、冲模制造和车身制造) 一体化系统的方向发展。 在车身装焊方面,从现在大量使用悬挂式点焊钳的装焊 生产线向以多点焊机为主的自动生产线过渡,并向着机 器人自动化装焊生产线的方向发展。 在车身涂饰方面,一方面通过开发低污染涂料——粉基 底漆及洁净面漆来降低车身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 面,从漆前处理和涂漆自动生产线向着通过应用机器人、 传感嚣和微电子技术而实现整个涂饰车间自动化的方向 发展。
3.4 汽车制造过程中其它工艺基本 知识
整车装配线
(1)输送设备。输送设备主要用于总装配线、各总成分装线以及大总成上线的输 送。完成汽车装配生产过程最重要的设备之一是汽车总装线。 (2)大总成上线设备。大总成上线设备是指发动机、前桥、后桥、驾驶室、车轮 等总成在分装、组装后送至总装配线并在相应工位上线所采用的输送、吊装 设备。车轮上线一般采用普通悬挂输送机和积放式悬挂输送机。发动机、前 桥、后桥、驾驶室等大总成上线,传统的方式是采用单轨电动葫芦或起重机。 (3)各种油液加注设备。随着轿车技术的引进,燃油、润滑油、清洁剂、冷却液、 制动液、制冷剂等各种加注设备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由过去的手工加注 发展到采用设备定量加注,直到自动加注。 (4)出厂检测设备。整车出厂试验,渐渐由过去采用室外道路试验发展到现在采 用室内检测线。出厂检测线一般由前束试验台、侧滑试验台、转向试验台、 前照灯检测仪、制动试验台、车速表试验台、排气分析仪等设备组成。 (5)专用装配设备。随着汽车产量的提高和对质量的高要求,高效专用的装配设 备进入装配线。
3.4 汽车制造过程中其它工艺基本知 识
(3)化学热处理 化学热处理是通过改变工件表层化学成分、组织和性 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化学热处理与表面热处理不同之处是后者改变了工件 表层的化学成分。化学热处理是将工件放在含碳、氮或 其它合金元素的介质(气体、液体、固体)中加热,保温较 长时间,从而使工件表层渗入碳、氮、硼和铬等元素。 渗入元素后,有时还要进行其它热处理工艺如淬火及回 火。 化学热处理的主要方法有渗碳、渗氮、渗金属。有不 少汽车零件,既要保留心部的韧性,又要改变表面的组 织以提高硬度,就需要采用表面高频淬火或渗碳、氮化 等热处理工艺。
3.4 汽车制造过程中其它工艺基本知 识
• 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根据材料和工件尺寸采 用不同的保温时间,然后进行缓慢冷却,目的是使金属 内部组织达到或接近平衡状态,获得良好的工艺性能和 使用性能,或者为进一步淬火作组织准备。 正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后在空气中冷却,正火 的效果同退火相似,只是得到的组织更细,常用于改善 材料的切削性能,也有时用于对一些要求不高的零件作 为最终热处理。 淬火是将工件加热保温后,在水、油或其它无机盐、有 机水溶液等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淬火后钢件变硬,但 同时变脆。 为了降低钢件的脆性,将淬火后的钢件在高于室温而低 于650℃的某一适当温度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再进行冷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4 汽车制造过程中其它工艺基本知 识
(2)表面热处理 表面热处理是只加热工件表层,以改变其表 层力学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为了只加热工件 表层而不使过多的热量传入工件内部,使用的热 源须具有高的能量密度,即在单位面积的工件上 给予较大的热能,使工件表层或局部能短时或瞬 时达到高温。表面热处理的主要方法有火焰淬火 和感应加热热处理,常用的热源有氧乙炔或氧丙 烷等火焰、感应电流、激光和电子束等。
3.4 汽车制造过程中其它工艺基本知 识
3.4.3 汽车试验 汽车的设计、制造过程始终离不开试验,无论 是设计思想和理论计算、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汽 车定型还是在生产过程,都要进行大量的试验。 汽车试验分为: 1 汽车零部件试验 2 汽车整车性能试验。
3.4 汽车制造过程中其它工艺基本知 识
汽车整车性能试验 (1)动力性能试验:对常用的3个动力性能指标,即对汽车的最高车速、加 速和爬坡性能进行实际试验。 (2) 燃料经济性试验:通常做道路试验或做汽车测功器(亦即转鼓试验台)试 验,后者能控制大部分的使用因素,重复性好,能模拟实际行驶的复杂 情况,能采用各种测量油耗的方法,还能同时测量废气排放。 (3)制动性能试验:汽车制动性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汽车行驶的安全性,用 制动效能和制动效能的稳定性评价。常进行制动距离试验、制动效能试 验(测制动踏板力和制动减速度关系曲线)、热衰退和恢复试验、浸水后制 动效能衰退和恢复试验等。 (4)操纵稳定性试验:试验类型较多,如用转弯制动试验评价汽车在弯道行 驶制动时的行驶方向稳定性;用转向轻便性试验评价汽车转向力是否适 度;用汽车稳态回转试验确定汽车稳态转向特性等等。 (5)平顺性试验:平顺性主要是根据乘坐者的舒适程度来评价的,所以又叫 做乘坐舒适性,其评价方法通常根据人体对震动的生理感受和保持货物 的完整程度确定。 (6)通过性试验:一般在汽车试验场和专用路段上进行该试验。 (7)安全性试验:安全性试验项目很多,而且耗资巨大,特别是碰撞安全试 验,除正面撞车试验外,近来还增加侧面撞车试验。可以进行实车撞车 试验,也可以进行模拟试验或撞车模拟计算;但不少国家规定新车型必 须经过实车撞车试验,以验证其撞车安全性。
3.4 汽车制造过程中其它工艺基本知 识
• 整车装配线,一般是指由输送设备(空中 悬挂和地面)和专用设备(如举升、翻转、 压装、加热或冷却、检测、螺栓螺帽的紧 固设备等)构成的有机整体。 • 整车装配所用的设备主要包括:装配线所 用输送设备、发动机和前后桥等各大总成 上线设备、各种油液加注设备、出厂检测 设备以及各种专用装配设备。
3.4 汽车制造过程中其它工艺基本知 识
2.热处理工艺的分类 金属热处理工艺大体可分为三大类: (1)整体热处理 (2)表面热处理 (3)化学热处理
3.4 汽车制造过程中其它工艺基本知 识
(1)整体热处理 整体热处理是对工件整体加热,然后以适当的速 度冷却,获得需要的金相组织,以改变其整体力学 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钢铁整体热处理大致有退 火、正火、淬火和回火四种基本工艺。
3.4 汽车制造过程中其它工艺基本知 识
3.4.2装配
装配是按规定的技术要求,用联接零件(螺栓、 螺母、销或卡扣等)把各种零部件、合件和总成联接 组合成完整汽车产品的生产过程。 装配工艺是使各种零件、合件或总成具有规定的 相互位置关系的工艺过程。 汽车是各种零部件的有机组合体,汽车生产的最 后一道工序是装配(包括检测和调整),所以装配 在汽车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汽车车身制造工艺的基本知识
车身,作为汽车上三大部件之一,越来越受 到重视。从质量上,轿车、客车的车身已占整车 的(40~60)%,货车车身也达(20~30)%;从制造 成本上,车身占整车的百分比还要超过这些数值 的上限值,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 的提高,人们追求汽车的安全、舒适、豪华和新 颖等特色通常要通过汽车车身来体现。汽车车身 不同于一般的机械产品。 车身制造需要综合运用冲压、焊接、涂漆、 装饰等各方面的工艺知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