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肺炎
症状:多由病毒性感冒继发肺部病毒性感染。
胸痛、干咳、无黄痰,心慌、无力、发热、口渴、便干等。
如果在流感流行期间,婴幼儿高热持续不退并有肺炎症状,用抗生素治疗无效,即应考虑有流感病毒肺炎的可能。
本病易发于冬、春季节,以6个月~2岁小儿多见。
临床表现如下:
(1)骤然起病,高热(体温39℃以上)可持续7~10天左右。
(2)咳嗽频繁、喘息明显,有时热退后还伴有气喘。
肺部体征:叩诊呈浊音,听诊可有细小水泡音或捻发音,胸腔可有积液。
(3)可伴有消化系统症状,如呕吐、腹泻,个别严重者可并发肠出血。
处方:1.板蓝根20克、青黛12克、夏枯草20克、蚤休15克、公英30克、金银花30克、连翘15克、天花粉20克、生石膏粉50克、黄芩15克、山栀子15克、野菊花15克、玄参20克、地骨皮15克、甘草9克、银杏果仁15克、百部15克、天冬15克。
用法:水煎服,发热时每3-4小时喝一杯的频投法。
热退后每日一剂,分三次服用。
2.乌梅20克、沙参15克、牛蒡子15克(捣)、麻黄10克、生石膏粉50克、知母15克、杏仁12克、甘草9克、桔梗12克、天花粉20克、黄芩15克、金银花30克、连翘15克、焦山栀15克、枳壳15克、山药20克、车前子20克、胆星10克、青黛10克。
用法:同上,小儿计量酌减或均减半。
3.成人肺炎,高热、胸痛、咳喘、痰多之肺炎:柴胡20克、黄芩30克、麻黄根15克、鱼腥草30克、天冬25克、陈皮12克、茯苓25克、金荞麦30克、生石膏50-80克、半夏12克、杏仁15克、党参30克、桔梗12克、生姜10克、甘草15克、大枣5枚(劈开)。
注:此方为《伤寒论》中小柴胡汤加减而成,经方大家胡希恕老先生,生前
最喜用小柴胡汤加石膏治疗肺炎,且效果显著;浙江名医杨继荪先生一生治疗痰热咳嗽,善用黄芩、鱼腥草、金荞麦角药,号称清肺热“三板斧”,疗效卓越。
编者取二位前辈经验合二而一,加入甘草桔梗汤,专治肺热咳喘证,多年来,每用必效,治愈病例无法细数,而且从不用输抗生素,治疗时间和效果远优于输液打针。
大叶性肺炎
多种细菌均可引起大叶性肺炎,但绝大多数为肺炎链球菌,肺炎链球菌为革兰阴性球菌,少数为肺炎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肺炎链球菌为口腔及鼻咽部的正常寄生菌群,若呼吸道的排菌自净功能及机体的抵抗力正常时,不引发肺炎。
当机体受寒、过度疲劳、醉酒、感冒、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等使呼吸道防御功能被削弱,细菌侵入肺泡通过变态反应使肺泡壁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浆液及纤维素渗出,富含蛋白的渗出物中细菌迅速繁殖,并通过肺泡间孔或呼吸细支气管向邻近肺组织蔓延,波及一个肺段或整个肺叶。
大叶间的蔓延使带菌的渗出液经支气管播散所致。
症状:.起病急骤,寒战、高热、咳痰、带铁锈色,胸痛、伴痰鸣、气急、口渴、尿少而黄、烦躁不安、没食欲、舌质红、苔黄、脉洪滑数,热伤肺络,病变广泛者可伴气促和紫绀。
部分病例有恶心、呕吐、腹胀、腹泻。
重症者可有神经精神症状,如烦躁不安、谵妄、呼吸急促,鼻翼扇动等。
亦可发生周围循环衰竭,并发感染性休克,称休克型(或中毒性)肺炎。
处方:金银花30克、连翘15克、穿心莲30克、鱼腥草30克、黄芩15克、杏仁12克、甘草9克、生地20克、当归20克、赤芍15克、川芎12克、麦冬15克、天花粉20克、蒌皮20克、桔梗12克、冬瓜子30克、桑白皮20克、射干12克、白茅根40克、车前子20克、党参20克、葶苈子15克、麻黄10克、生石膏粉60克
加减:虚弱加党参、黄芪,小便黄、短、赤,加车前草30克,黄柏15克。
胸部不适,加郁金15克,元胡15克。
用法:水煎服,频投,代茶饮。
症状缓解后每日一剂,分3-4次服。
方剂来源:经验方。
临床效果:曾治疗几十例大叶性肺炎患者,均用上方治愈。
病例:秦某,男,33岁。
深秋淋雨,初为着凉,5日后高热、胸痛、咳血痰、烦躁不安,口渴、气促等。
已用青霉素加磺胺嘧啶口服,效果不明显。
属痰热上壅、热伤肺络、肺失清宣,宜清热解毒,化瘀宣肺,用上方加减7日,诸症尽除,毫无遗留。
麻疹合并肺炎
症状:高热不退、痰盛喘促、口干喜冷饮,麻疹点子出现发黑凹陷。
处方:1.清金一贯煎加味:枯芩12克、桔梗8克、牛蒡子8克(捣)、荆芥5克、葛根10克、地肤子10克、紫草10克、浮萍6克、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白前10克、木通5克、红花5克、甘草5克、白芍8克、牛角丝30克、蝉蜕5克(先煎沸半小时,去渣以药液入上药同煎)
加减:便干火盛加大黄5克、出疹赤黑、血热加生地10克、丹皮5克。
高热不退加生石膏20-30克,呕吐加竹茹10克、藿香5克、喘促可加麻黄7-9克。
纳差加山楂、神曲、谷芽。
喘而腹泻为险症,原方加怀山药30克、滑石粉6克。
上方为2-7岁小儿计量。
以频投代水饮,同时多喝白开水。
按:本方来源,为重庆第一中医院主任医师谢仁甫的验方。
小儿麻疹合并肺炎为凶险之症,极易变坏转危,临症抓住要点,使用本方曾经屡试屡验。
注意以下要点:
1、虽为发热之证,小儿易虚易实,寒凉之药不可太过,中病即止。
2、大便不通,当泻必泻,但以通为度,不可过之,防伤正气。
3、病孩要避风寒,但要注意空气清新。
4、饮食宜清淡,忌甜辣油腻食物。
5、保持口腔清洁,宜少量频饮开水。
6、儿不宜穿戴过多,以免生热。
7煎药前用凉水浸泡,开锅8-15分钟取汁,不要久煎,久煎反而无效。
处方2:净麻黄7-9克、凤凰衣6克、桔梗9克、枳壳9克、明矾2克、鱼腥草30克、鸭拓草30克、淡竹沥50克、黄芩10克。
来源:原上海市,中医药大学龙华医院主任医师,临床家陈耀堂之经验方。
在抗生素不大流行年代编者曾用本方治愈肺炎、肺脓瘍许多人,无副作用,非常效验。
非典型性肺炎
症状:自2002年11月起,在中国局部地区发生并逐渐扩散、蔓延、至今原因不明的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型(简称非典型肺炎),世界卫生组织(WHO)称此病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是一种以近距离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的呼吸道传染病。
非典型肺炎病症属呼吸道感染,开始时有轻微发热,会有寒冷感,无食欲,几天后开始干咳、少痰、全身肌肉疼痛,病人会感到不舒服和疲倦,还会出现头疼、腹泻、关节酸痛、胸痛等。
常无上呼吸道感染的其他症状。
临床诊断有时不易分辨出是否患肺炎或是支气管炎等。
多数病人在感染后4天左右发病,起病急,以发热(体温高于38℃)为首发症状,多为高热,并持续12周以上。
中医辩证: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的基础,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益气养阴是SARS的三种重要治法.
处方:1、黄芪20克、党参15克、白术15克、防风12克、沙参15克、金银花25克、连翘12克、藿香12克、贯众12克、苍术12克、黄柏15克、黄芩15克、野菊花15克、杏仁12克(捣)、陈皮12克、麻黄9克、甘草6克、生石膏粉50克
水煎服,每日一剂。
加减:本方用于初期,至中期多有大便燥结,可加文军10克、花粉20克、天门冬20克。
高热石膏可用至100克,持续发热去掉黄芪,加大青叶20克、板蓝根20克
2、桑叶15克、野菊花15克、桔梗12克、柴胡12克、甘草8克、杏仁12克、麦冬15克、佩兰12克、芦根40克、连翘15克、石膏粉50克-80克、牛蒡子20克(捣)、沙参15克、玄参20克、板蓝根20克、大青叶15克、防风12克、白术15克、
水煎服,每日一剂。
3、草河车15克、连翘15克、板蓝根20克、牛蒡子20克、鱼腥草30克、赤芍15克、僵虫15克、麻黄8克、炒杏仁12克、生石膏粉50克、百部12克、沙参20克、柴胡12克、佩兰12克、大青叶15克、黄芩15克。
水煎服,每日一剂。
按:本方可用于易感高危人群和流动人群预防。
以上三方以中医治疗温病经典方子加减而来,可谓化繁为简,即使不懂辨证也可任用,绝无弊端。
预防:流行期间,预防感冒、寒凉、忌食油腻、多休息、多饮水、室内保持空气清新。
中药以清热解毒,芳香化湿辟秽,补气生津为主预防呼吸道疾病、提高免疫力。
4、苍术12克、藿香12克、银花20克、贯众12克、黄芪25克、沙参15
克、防风10克、白术15克、甘草5克、党参20克、麦门冬12克、五味子8克、杏仁10克。
水煎服,流行期代茶饮,坚持到流行期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