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咨询第一章
二、马斯洛自我实现的标准
1.现实知觉良好;
2.接纳自然;
3.自发、坦率、真实;
4.以自身热爱的工作为中心;
5.有自立和独处的需要;
6.在自然与社会文化环境中能保持相对的独立性
7.有持久的欣赏力 8.神秘的或“高峰体验” ; 9.关注社会道德 ; 10.人际关系深刻; 11.民主的性格结构; 12.富于创造性; 13.处事幽默; 14.反对盲目遵从.
第四节 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策略
1、压抑作用:个体遭受挫折后,把意识不能 接受的,让人痛苦的经历和体验压抑到无意识之 中去,以保持内心的安宁。
2、文饰作用:又叫合理化作用。指个体遭受
挫折后,为减轻焦虑和痛苦,寻找种种理由自圆
其说。常见的有“找借口”、“酸葡萄”、“甜
柠檬”心理。
3、投射作用:指将自己不喜欢的又同时
(二)心理不健康的分类
1、心理不健康的第一类型——(一般)心理问题
一般心理问题是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 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 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一般心理问题指近期发生(两个月以内)、内容 尚未泛化、反应强度不太强烈的情绪问题,常能找到 相应的原因,思维合乎逻辑,人格也无明显异常。这 类心理问题是心理咨询的主要工作对象,心理咨询有 较好的效果。
具有的观念、情感、态度、欲望、性格特征等
转移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是如此。
4、移位作用:又称转移作用。指由于挫 折、心理冲突引起不安而向外转移,以减轻内 心痛苦。即迁怒。 5、否认作用:根本否认那些已发生的令
人痛苦的事实,认为没有发生过,从而避免心
理上的痛苦和不安。
6、认同作用:指个体遭受挫折时,效仿他人 成功的经验和方法,使自己的思想、信仰、目标和 言行更适应环境的要求,或把别人具有的令人羡慕
调节方法:
医学处方:
营养均衡、静坐放松、保障睡眠、劳逸结合、 多晒太阳、适当锻炼; 心理处方:
与人为善、兴趣广泛、悦纳自我、心境良好、 人格和谐。
按颜色划分的心理健康的水平和等级
精神病院 心理医生 (心理治疗) (心 理 咨 询)
黑色———深灰色———灰色——浅灰色 ——白色—— 纯白色
精神病
人格障碍 性变态 神经症
3.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异同
相似之处:
(1)咨询和治疗是本质相同的专业助人活动 。
(2)咨询和治疗依凭同样的心理学理论。
(3)咨询和治疗的服务对象是“同中有异”。
(4)部分咨询师和治疗师的专业训练背景有所不同。
(5)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帮助特点也是“同中有
异” 。
区别:主要区别见教材第9页表1-1。
第一章 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概述
第一节 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二、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
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不 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一种高效而满意的心理状态;狭 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
三、郭念锋 心理健康十标准论
1.周期节律性 2.意识水平 3.暗示性 4.心理活动强度 5.心理活动耐受力 6.心理康复能力 7.心理自控力 8.自信心 9.社会交往 10.环境适应能力
四、“无为说”的标准(刘翔平) 1.爱别人的能力
2.有自己喜爱的工作
3.肯定自己、接纳自己
4.能自我调节,有抗挫折能力 5.认知客观
的品质加在自己的头上以减轻挫折感。
7、补偿作用:当某一目标受挫时,通过别的 途径满足需要,或改变原有的目标,用别的目标取 代。即“东方不亮西方亮”、“失之东隅,收之桑 榆”。
8、升华作用:指个体遭到挫折后,不是沉浸
在受挫的痛苦之中,而是将痛苦化为一种具有建设
性的动力,把情感和精力投入到有利于社会和他人
2、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
(1)认知障碍(感知障碍、思维障碍、注意、记忆与
智能障碍、自知力障碍)
(2)情感障碍(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感障碍、以性质 改变为主的情感障碍、脑器质性损害的情感障碍) (3)意志行为障碍(意志障碍、动作行为障碍) (4)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妄想性障碍、心境 障碍、神经症、应激相关障碍、人格障碍及性心理障 碍、心理生理障碍、癔症)
3)高兴地接纳他人和自己,既有稳定的广泛的一般 朋友,又有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 4)在与人交往中不卑不亢,保持自己的个性;
5)宽以待人,乐于助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6)积极的交往态度,多于消极的交往态度。
神秘的高峰体验:
即感到强烈地醉心、狂喜和敬畏情绪,感觉到极大 地力量、自信和决断意向,甚至连平凡的日常活动也被 他们夸大为压倒一切、无限美好、不可言喻。
(三)心理异常的分类
1、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原则 常识性的区分: (1)离奇怪异的言谈、思想和行为 (2)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 (3)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 (4)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 心理学的区分: (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2)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4、心理咨询的性质和特点
(1)心理咨询是一种人际帮助活动。
(2)心理咨询是一个人际互动过程。 (3)心理咨询中的互动是一种良性的互动。 (4)心理咨询具有心理性。
5、心理咨询的形式
按咨询的对象分: (1)直接咨询和间接咨询; (2)个别咨询和团体咨询; 按咨询的途径分 (1)通信咨询 (2)电话咨询 (3)现场咨询 (4)门诊咨询 (5)网上咨询。
致。即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和协调,适应社会,和社
会保持同步。
(二)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的关系 心理卫生是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手段;心理健 康是心理卫生的目的和归宿。
三、心理健康运动的产生和发展
法国:皮奈尔; 美国:比尔斯。
第二节 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 1、身体、智能、情绪十分调和; 2、适应环境,在人际关系中彼此能 谦让; 3、有幸福感; 4、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 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的生活。
与引发情景相符合。
3)能有效地调节和控制情绪。即情商较高。 情感智商(EQ): 一是区分和调节自己情绪的能力; 二是区分和调节他人情绪的能力; 三是运用情绪信息引导思维的能力。
人际关系和谐主要表现为:
1)与人为善,乐于与人交往;
2)能理解和接受别人的思想和感情,也善于表达自 己的思想和感情;
灰色区概念示意图
亚心理健康(第三状态)
心理感冒的7大信号:
①焦虑感——烦恼不堪,焦虑不安;
②罪恶感——自我冲突所带来的一种无能、无用感;
③疲倦感——精疲力竭、颓废不振、厌倦、无聊
④无聊感——空虚、不知道该做什么; ⑤烦乱感——感觉失序、一团糟,不满足但不想动; ⑥无用感——缺乏自信,自卑羞怯; ⑦无助感——孤立无援,人际关系如履薄冰。
马斯洛将人们对事物的体验分为常规体验和高峰体 验。他认为,常规体验依存于人的需要、兴趣、环境、 时间等,不是对事物实际情况的存在认知的体验。而高 峰体验则是对事物的存在认知的体验,这种体验使人忘 却自我、超越时空、全神贯注于事物本身的情况和景象。 这种体验使人可以更清楚地认识现实的本质,并给人带 来极大地快乐。
2、心理不健康的第二类型---严重心理问题
严重心理问题是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 初始情绪反应剧烈、持续时间长久(三个月到半 年)、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严重心 理问题”,有时伴有某一方面的人格缺陷。
3、心理不健康的第三类型 ---神经症性的心理 问题(即可疑神经症) 此类型已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或者它本身 就是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
的活动之中。
9、幽默作用 10、正视作用:遇到挫折不逃避,正视现实寻 找方法 7、8、9、10是积极的保护策略。
参考文献:
[1]李百珍编著,青少年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北
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马绍斌著,心理保健.暨南大学出版社,1995
健康情绪包括: 1)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 2 )情绪反应适度。有适当的引发原因,反应强度
第三节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1、智力发展教育
2、非智力因素
3、社会适应教育
4、人格健康教育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一)心理辅导
心理辅导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规律,运
用心理学的方法,设计各种方案进行实施,以形
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或调节其不良的心理状态。
特点:对象多、内容广、作用大、具有主动 性。辅导课的要求:不是讲概念而是搞活动、做 练习。
(二)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1.心理咨询是通过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方
法,帮助来访者自强自立的过程。
2.心理治疗是在良好的治疗关系基础上,由
经过专业训练的治疗者,运用心理治疗的有关理
论和技术,对来访者进行帮助的过程,以消除或 缓解来访者的问题和障碍,促进其人格向健康协 调的方向发展。
五、大(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认知功能正常 2.情绪健康良好 3.意志品质健全 4.自我意识正确 5.人际关系和谐 6.社会适应良好 7.人生态度积极 8.行为与年龄相符
六、正确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
1、心理健康标准的相对性
纯白 灰色区 纯黑 白——————————————————黑 健康者 浅灰区 深灰区 精神病 心理失衡 人格障碍和神经症 (心理亚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