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合理使用教材 整合课程资源

合理使用教材 整合课程资源

合理使用教材整合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的整合,其前提就是科学地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叶圣陶有句话说的好,“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到实益,还要靠教师的善于运用”,这就是说,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很大方面取决于运用教材的能力高低。

笔者想通过此文谈一下在新课改培训的过程中对这方面的认识。

如何才能合理使用教材?笔者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凝聚教学资源,让教材变“宽”、变“实”
学无止境,教无深浅。

教师教学是良心活。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能够深挖教学资源的潜力,凝聚优质教学资源,合理补充教材,挖掘教材的宽度。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能够透视新教材,真正读懂新教材,研究新教材。

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非常娴熟地驾驭新教材,灵活地使用新教材。

让新教材变“宽”,就是要挖掘教材中对学生人生发展真正有用的东西,挖掘能够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的东西,挖掘能够让学生感悟和体验人生价值的东西。

这些有价值的东西越大,就证明教材变的越“宽”。

在物理教学实践中,教材的“宽度”往往不是一个静态定量,而是一个动态变量,不仅是取决于教材的本身,而且是取决于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对教材的可接受程度。

因此,教材宽度的挖掘要有分寸。

在让新教材变“宽”的同时,还要采取多种措施对教科书内容进行活化、深化、丰富和调整,以弥补教科书的不足。

如人教版物理必修2,万有引力一章,教材中没有讲到卫星的变轨问题,教师就要补上,让
新教材变“实”。

因此,使用新教材要破除“本纲主义”,有必要完善教材,以便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改革。

学无止境,教无深浅。

教师教学是良心活。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能够深挖教学资源的潜力,凝聚优质教学资源,合理补充教材,挖掘教材的宽度。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能够透视新教材,真正读懂新教材,研究新教材。

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非常娴熟地驾驭新教材,灵活地使用新教材。

让新教材变“宽”,就是要挖掘教材中对学生人生发展真正有用的东西,挖掘能够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的东西,挖掘能够让学生感悟和体验人生价值的东西。

这些有价值的东西越大,就证明教材变的越“宽”。

在物理教学实践中,教材的“宽度”往往不是一个静态定量,而是一个动态变量,不仅是取决于教材的本身,而且是取决于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对教材的可接受程度。

因此,教材宽度的挖掘要有分寸。

在让新教材变“宽”的同时,还要采取多种措施对教科书内容进行活化、深化、丰富和调整,以弥补教科书的不足。

如人教版物理必修2,万有引力一章,教材中没有讲到卫星的变轨问题,教师就要补上,让新教材变“实”。

因此,使用新教材要破除“本纲主义”,有必要完善教材,以便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改革。

二、注重过程,能“探”,就“探”
新教材安排了许多不同类型的栏目,如“说一说、做一做、思考与讨论”等,其根本用意就是为了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尽可能地创造多样化的问题情境。

通过探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
习等,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成学习的主体。

教师不能剥夺学生主动学习的权利,应该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得到发展。

学生先通过分析思考,自己得出结论,之后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逐步完善修正自己的观点。

以前,做物理实验注重强调实验的结果,现在则应注重探究的过程。

例如,必修2第七章第5节“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让学生学习这个关系式,而是让学生经历一次探究的过程。

关于探究性学习,无论是实验性的还是非实验性的,书上是否写出了结果,将来是否要求对结果的掌握,其教育意义是很不一样的。

《课程标准》没有提及弹性势能的表达式,教科书对这个关系式也不做要求,因此,学生和教师都可以放下包袱,一心体验探究的过程,而不必过分担心其结论。

关于物理实验,旧教材往往直接写出假设和方法步骤,新教材则请学生根据所给出的资料作出假设,允许学生以教材提供的探究方案为参考,制订自己的探究计划。

可以看出,旧教材中的实验“已经替学生安排好了”,学生只要照着做就行了;而新教材更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更真切地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

除了实验,新教材的探究活动,贯穿于全书之中。

三、搭桥铺路,以“引导”为主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不能让学生局限于新教材,学一知一,学二知二,而应当引导学生善于分析、总结、比较,找出学习的规律,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另一方面,又不能违背学习规律,
盲目联系。

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思维,启迪学生智慧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效使用教材,不是为使用教材而使用教材,而是以教材为载体,搭桥铺路,把新教材作为引导学生思维的素材。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思考新教材中的真问题,让学生多想几个为什么,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想出几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多发现教材中的问题,提出问题,生成新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正确对待学生与老师不同的想法,说法和做法,要注重正确看待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新思维和新的思维方式,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去充分的思考,尽情地想象,不断地联想,让学生智慧的火花,生成创造的火焰。

这样不仅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而且有利于学生形成勤于思考、勇于质疑的习惯。

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

只要我们合理的应用教材,做好对课堂内容的延伸,调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就一定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提高能力。

同时,也可以使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