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核心素养 PPT课件

历史核心素养 PPT课件


空 学生掌握史事发生、发展的具体时间和
观 念
地理环境,使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够在时 空框架下运作,按照历史时间顺序和地
理因素,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
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性,理解历史上
的变迁、延续、发展、进步等的意义,
并对史事作出合理的解释。
史 历史是一门注重逻辑推理和严密论证的
料 实证性的人文社会学科。对历史的探究
表现能力
三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历史核心素养
什么是学科核心素养
➢ 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 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的具体化 ➢ 带有鲜明的学科特色,依托于具体学科的知识体系 ➢ 是学生学习该学科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
关键成就
历史素养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 分之一,是学生在接受历史教育过程 中逐步形成的基本知识、关键能力 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的综 合表现,是学生通过历史学习能够 体现出的带有历史学科特性的品质。
价值和现实意义,形成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信念,认识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是中国强 盛的重要保证;同时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国际理解意识, 尊重、理解、包容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形成 面向世界的开放心态和胸怀。
核心素养
主要表现
历 史
时空观念
(1)了解历史进程的时间顺序和分期方式,能够运用各种时间术 语描述过去; (2)知道重要史事发生的地理状况,能够识别和运用历史地图;

定 历史学的本质,是对历史的认识,即在
历 史
一定的历史观的指导下对人类历史的阐释。

心 素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重在引
养 导学生从多角度对历史进行认识,促进学
的 依 据
生的历史核心素养的发展,使学生在探究 历史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历史的正确认识。
要将所认识的史事置于具 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
历史情境和当代背景下,思考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 史现象的重要性;了解为什么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价值 体系会导致不同的评价;帮助学生在正确的历史观指导 下,通过对历史进行实事求是的阐释和评判,反思历史, 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学生能够形成自己对历史的正确 评判,也是其历史学习自主性、创新性的一种表现。
历 历史研究所追寻的是求真、求通、立德。 史 “求真”指的是对历史的探究是以不断接
时空观念



历 史
对史事的推理和论证必须 依据可靠的史料作为证据
史料实证
正 确

要从历史实际的角度客观
历史理解


地看待和理解过去的事情

认 识
所有的历史叙述在本质上 是一种对过去事情的解释
历史解释
史 认
任何历史阐释都蕴含着一 定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判断
历史价值观

历史 价值观
历史 理解
历史学科 核心素养
四 学业质量标准
学业质量标准
研究制订中小学各学科学业质量标准和高等学 校相关学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根据核心 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 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指导 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使考试评价更 加准确反映人才培养要求。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3)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继承与发展、动机与效果、偶然与必 然、局部与全局等方面的关联;
(4)能够分析、概括史事的特征、性质、意义及影响。
核心素养
主要表现
(1)能够用发展的眼光审视历史进程的基本线索和总体趋势;
历 史
历史解释
(2)在论述和评判历史时能够把握历史发展的各种联系,如纵横联系、 古今联系、中外联系,并能够将历史知识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加以联系; (3)能够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阐释,辨明导致不同历史解释和评判
➢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强调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强调知 识、能力和态度的综合,具有综合性和整体性。
➢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强调经过学生后天的学习可获得, 即可教、可学。
➢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综合考虑了适应社 会、终身学习、成功生活、个人发展等多方面要求。
基本特征
➢核心素养是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 ➢核心素养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 ➢核心素养可以通过教育形成并获得发展 ➢核心素养具有发展连续性和阶段性 ➢核心素养兼具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核心素养的作用发挥具有整合性
素养 水平
水平1 水平2
水平3
言行、贡献、历史地位等,对历史现象的出现、
状态、波及、后果等的认识,都需要将其放在历
史的条件中进行具体的考察。只有设身处地、尽
可能符合历史实际地对史事加以理解,只有从历
史发展的视野中理解历史的变化与延续、继承与
发展,才能对历史作出正确、客观、辩证的认识。
历 培养和发展学生对历史的理解,是使学生能够

(3)能够将史事置于历史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和评述。
心 素
史料实证
(1)能够搜集与历史有关的各类材料,并对史料进行辨析,判断 史料的价值; (2)掌握研习史料的方法,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3)形成历史的实证意识,在论述历史时能够将有价值的史料作

为证据。
现 描
历史理解
(1)能够理解各种历史叙述的内容含义及其要点; (2)能够设身处地认识具体的史事,对历史境况形成合理的想象和理 解;
价 近历史的真实为目的;“求通”是指“通
值 观
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揭示历史发展 的趋势;“立德”是指历史中蕴含着丰富
的思想观念、文化传统、情感认同、价值
取向,提供了历史的经验、人生的哲理和
人类的共同追求。任何对历史的阐释和评
判,都蕴含着一定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判断。
历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历史价值观,是使学生能够从历史的 史 角度养成求真求实的意识和精神,具有关注人类和国家 价 命运的情怀,能够对历史和现实中的社会问题做出正确 值 的价值判断。能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具体国情, 观 形成对祖国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
史 理 解
将对史事的记忆提升到历史理解的高度,更好 地感悟、体验、明了历史上发生的各类情况,
对历史进行深入的考察和认识,进而提升他们
的历史思维能力,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学生
通过对历史的理解,形成自己对个人、地方、
国家和世界的正确看法。
历 所有的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一种对过去的阐
史 解 释
释和评判,既包含了叙述者对史事描述的整理 与组合,又体现了叙述者对历史的立场、观念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2014年3月
学业质量标准的制定要考虑到:
● 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的表现程度 ● 学生通过学习能达到的水平层次 ● 不同水平之间的区别与递进发展 ● 使核心素养的表现能够测量评价 ● 初中与高中阶段标准水平的衔接
历史学科学业质量标准
1.标准暂定为四级,水平1为 最低等级,水平4为最高等级。 2.水平2以上的等级,每高一 级水平的表现涵盖前一级表现。 3.暂时以3级水平为合格水平。
国际理解
全球视野 人类发展
沟通与合作
人际交往 沟通交流 协同合作
自主发展 生命意识
生命健康
生活能力
身心健康
学会学习
主动适应 与创新
兴趣习惯 思维品质 认知策略 自我认知 数字能力 创新能力 规划发展
文化修养
语言、符号 与 表达
语言符号 交流表达
科学、技术 与 应用
人文与审美
科技基础 科技应用 科学精神 人文底蕴 审美能力
史料 实证
历史 解释
时空 观念
时 历史的时空观念是指历史时序观念和历
空 史地理观念。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
观 念
的、具体的历史时间和地理条件下发生 的。只有将史事置于历史进程的时空框
架当中,才能显示出它们存在的意义。
历史学科的知识是建构在历史时空基础
上的,对历史的认识必须从时空观念的
角度出发。
时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是使
证 效信息,并经过思辨与探究而判断史料是否
可以作为实证的证据;引导学生根据学习与
探究的问题自行进行史料的搜集与鉴别,考
察史料的可信度和使用价值;并使学生形成
实证意识,教会学生运用相关史料形成新的
问题视野,构建属于自己的历史叙述。
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情,今人要对历史有正确的
历 史 理 解
认识,需要从历史的角度上尽可能客观地、实事 求是地看待和理解过去的事物。对历史事件的发 生、进程、结果及性质、影响等,对历史人物的
实 证
是以求真求实为目标,以史料为依据, 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将符合史实的材料
作为证据,进而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
观的认识。对史料的研习与运用,既是
历史学习与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解释
历史和评判历史的重要能力体现。
培养和发展学生运用史料进行实证的能力,
史 料
是使学生能够学会如何搜集、辨别、选择和
实 使用各种历史资料,在史料中发现线索和有
自主发展是促使个体适应社会和实现个人价
自 值的重要前提。在现代社会中,自主发展的
主 人具有健康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能够选
发 展
择适当的学习方法和途径,有效地解决实践 问题;能够有效地反思与调控自我,主动适
应变化发展的社会环境,同时具有开拓创新
的意识和积极行动的能力,实现人之所以为
人的独特价值。
文 文化修养是促使个体适应社会和实现个
高中历史课标研制的思路
当前,教育部在修订高中课程 方案和课程标准时,将学生发 展核心素养作为高中课程改革 的重点。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 修订时,亦将历史学科核心素 养以及学业质量标准作为重点。
一 为什么要提出核心素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