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解题指导1 解题指导2
1.教学内容:
测量:①借助测量工具深入认识毫米、厘米、分米和千米.②在测量活动中进一步感受1分米、1毫米和1千米有多长,建立基本的长度观念。
教学目标:
本节课目标主要是让学生借助测量工具深入认识毫米、厘米、分米和千米
教学重点:认识毫米、厘米、分米和千米。
教学难点:认识毫米、厘米、分米和千米
教学方法的选择:
本节课运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师或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通过学生比较独立的讨论活动,从而获得知识。
教学手段的利用:
采用多媒体技术,目的在于通过大容量信息的呈现和生动形象的演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加深理解。
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的目标:(1)指导学生对示例进行详细分析,掌握认识钟表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融入学生,引发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量过身高没?大家的身高是多少呢?
二、讲授新课
⑴分别讲解认识毫米、厘米、分米和千米。
2.⑵举例子,认识毫米、厘米、分米和千米在测量活动中进一步感
受1分米、1毫米和1千米有多长,建立基本的长度观念。
三、练习题:
1.填空。
(1)李叔叔骑自摩托车每分行600米,他5分能行()千米。
(2)跑道每圈400米,2圈半是()米。
小华跑了5圈是()千米。
(3)7千米=( )米600分米=()米
(4)南京长江桥全长约7000( );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47()。
2.先估计,再测量图形的边长。
(长方形40m m×20mm,三角形
20mm+30mm+40mm)
四、本节小结:
师:今天我们讲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
规律小结:
1.借助直尺、卷尺等测量工具可以测量物体的准确长度。
2.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毫米或厘米作单位,长一些的物体可
以选择分米或米作单位。
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一般用千米作单位。
五、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