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等教育应该严进宽出-开篇立论

高等教育应该严进宽出-开篇立论

高等教育应该严进宽出
开篇立论:
谢谢主持,再次问候在场各位。

谢谢对方辩友的慷慨陈词,对方辩友您妙语连珠,从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论证了“宽进严出”的完美无缺,但我方不禁要问,在我国头上插着人口基数庞大和教育资源紧缺这两把大刀的前提下,您的“宽进严出”真的摸着良心对大众负责吗?
根据我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是指在完成我国高级中等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教育。

我方认为,所谓“严进”,是一种标准,而不是指方式和数量,“宽出”不代表教学过程中的无限纵容,它是一种理念,而不单单针对毕业这道门槛。

目前,基于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以及资源现状,“乌托邦”式的空口号应该被彻底摒弃。

我方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论证我方观点:
第一,严进使学生具有更高的基础知识水平,从而更好的适应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更有利于实现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目标。

此外,严进较宽进更有利于教育结构的优化,使生源更加合理的按梯度分配到各教育机构,使生源的不同水平更加集中,有效的教育水平能够得到更充分的利用,从而满足社会上多层次的人材需求。

严进,保证了最好的教育资源不流于市场,更为质量与数量、投入与产出的完美结合起到良好的铺垫作业。

第二,宽出较严出更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发展空间,有利于树立自由探究的学风风气,使学生更自主的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途径。

宽出尊重个人发展,更加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

此外,宽出较严出为社会输出更多的合格人才,使毕业生有能力融入社会并接受社会的筛选和检验,在社会中达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成长。

经过高等教育的多年培养,既然学生有能力走上社会,您方的“严出”为什么还要把他们困在高高的门槛当中呢?
第三,严进宽出是基于我国基本国情的选择,能够有效缓解人口基数庞大和教育资源紧缺的矛盾,它并非最好,但在我国特殊的基本国情下,它是最为合理、最具成效性的手段呀。

因此,我们本着绝对为大众负责的态度,坚定的告诉对方辩友:高等教育应该严进宽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