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复习通史体例讲义【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确立】【目录】第四章,1800-1900年整体世界逐步形成四、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确立1.英国议会改革。
①1832年改革。
②1867年改革*。
③1884年改革*。
2.美国内战*3.德国统一和确立君主立宪制。
①德国统一。
②1871年宪法。
③1871年宪法评价。
4.俄国1861年改革*。
①背景。
②内容。
③评价。
5.日本明治维新*。
①背景。
②倒幕运动。
③明治维新。
④1889年宪法。
⑤侵略扩张。
⑥影响。
说明:1】编写源自《高三历史复习通史体例详细纲目》一文精神,略有修改。
2】材料主要来自人民版、人教版、岳麓版三套教材,少量来自网络。
3】融合必修和选修,选修内容前面使用“*”标注,BC层次学生根据自己能力选用。
4】要点式讲述,不作详尽阐述,只有补充内容才稍微详细一点儿。
【内容】四、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确立在英国近代化推动之下,19世纪70年代世界主要国家确立和完善了资本主义制度。
19世纪70年代,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已经通过革命战争或和平改革制定了宪法,设立了议会,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
以选举和议会立法为主要特征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度,使欧洲启蒙运动的民主思潮由理论付诸实践,从政治体制上对君主专制政治予以否定和替代,成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大厦的顶梁之柱。
尽管资产阶级代议制维护的仍是资产阶级内部的民主,并且在欧美部分国家尚未成熟,但19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欧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不断扩大政治民主,日益健全代议制度,调节、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秩序。
伴随着“西学东渐”的潮流,资产阶级代议制度还扩展到了亚洲及世界其他地区,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①英国:1640-1688年革命建立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度,19世纪三次议会改革完善资本主义制度。
②美国:1775-1783年独立战争、1787年宪法建立资本主义共和制度,1861-1865年内战废除种植园奴隶制。
③法国:1789-1815年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1870年革命建立第三共和国,1875年宪法确立共和制。
④俄国:1861年改革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1917年二月革命建立共和制度。
⑤德国:1864-1871年三次王朝战争,1871年宪法确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1918年革命建立魏玛共和国。
⑥日本:1868年开始明治维新,1889年制定宪法确立君主立宪制。
1.英国议会改革。
经过1832年、1867年和1886年三次议会制度改革,英国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化运行机制;还建立了职业警察制度,以保持社会的稳定。
①1832年改革。
1】背景。
A.工业革命完成,新兴工业资产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强烈要求参与国家管理。
B.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推动。
C.第二次改革有宪章运动的推动。
2]改革。
1832年改革法案降低了选民和候选人的财产资格限制,取消了一些衰败选区,给予新兴的工业城镇代表名额,工业资产阶级首次进入议会。
3]影响。
A.改革扩大了民主范围。
B.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
C.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②1867年改革*。
1832年改革后,工人阶级展开了争取选举权的宪章运动,但遭到失败。
60年代,资产阶级激进派和工会联合起采,再次掀起争取议会选举改革的群众运动。
1866年,争取议会改革的运动达到高潮。
186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第二次选举改革击案,这次改革使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部分工人获得了选举权。
③1884年改革*。
1884年英国进行了第三次议会改革,使农业工人获得了选举权。
代议制民主在英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妇女参与生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使议会考虑赋予妇女选举权。
1918年议会通过法案,给予妇女选举权。
1928牟,妇女选举权的年龄资格降到21岁,与男性相同。
2.美国内战*。
①背景。
1】工业革命高涨需求统一国内市场、廉价原料、劳动力。
2】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激化。
市场、原料、劳动力、西部扩张、关税等问题矛盾。
3】废奴运动兴起。
4】美国共和党在1854年成立,1860年林肯当选总统成为南方分裂的导火索。
5】南部七个蓄奴州宣布独立挑起内战。
1861年2月9日,它们组织建立了一个新的南方政府—美利坚联盟国。
②经过。
1】1861年内战开始。
2】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凡一家之长或年满21岁、从未参加叛乱之合众国公民,在宣誓获得土地是为了垦殖目的并缴纳10美元费用后,均可登记领取总数不超过160英亩[1英亩=0.40公顷]宅地,登记人在宅地上居住并耕种满5年,就可获得土地执照而成为该项宅地的所有者)。
《宅地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西部垦殖农民的土地要求,确立了小农土地所有制,从而为美国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它的实施也鼓舞了西部农民反对南部奴隶主的斗争,遏制了奴隶制种植园向西扩展,而《宅地法》影响最深的是促进了西部的开发。
3】1862年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所有脱离联邦并回到邦联掌控下的州之奴隶最迟于1863年1月1日后当被解放)。
1865年1月31日国会通知各州议员批准将成为美国宪法第13号修正案的法案,禁止美国国土上任何的畜奴行为。
1865年12月6日,修正案为足够多的州所认可。
4】1865年5月26日,南军全数投降,战事宣告结束。
③影响。
1】性质。
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2】积极。
它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进一步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起飞铺平了道路。
使美国迅速成为工业化强国。
3】局限。
内战并没有彻底消除种族歧视,黑人仍然受到不平等的待遇。
④两党制发展。
民主党主要代表南方种植园主,共和党主要代表北方工业集团和西部农场主的利益。
美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有其截然不同的历史传统和基本群众。
两大政党在美国政治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它们不仅控制了国会,也左右着总统选举和地方选举。
两党对垒,交替执政,成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
虽然两党的历史传统和代表的利益集团不尽相同,执政期间的政策也有差异,但在本质上它们都是资产阶级政党。
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政治选举是两党激烈争夺的战场。
两党制成为美国分权制衡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9世纪70年代,在美国漫画中,分别以“驴”和“象”讽刺民主党和共和党。
驴子虽然笨头笨脑,民主党人却认为它既聪明又勇敢。
而被民主党讥讽为大而无当、华而不实、保守愚昧的大象,在共和党人看来,代表的却是尊严、力量和智慧。
民主党和共和党索性把驴和象分别作为本党的代表动物,“驴象之争”也就成为美国两党斗争的代名词。
3.德国统一和确立君主立宪制。
①德国统一。
1】背景。
A.工业革命进行需要统一的国内市场,需要强大的中央政权保护国内市场。
B.四分五裂阻碍了德意志发展。
C.普鲁士实力强大,担当起统一责任。
D.俾斯麦提出“铁血政策”指导了统一运动。
E.民族主义思想影响。
2】统一过程。
A.第一次王朝战争——对丹麦的战争。
发生于1864年。
当时,丹麦王国在其本土之外还占领着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两个公国。
其中,荷尔斯泰因的居民主要是日尔曼人,所以加入德意志邦联;而石勒苏益格公国的居民除了日尔曼人外,还有大量的丹麦人,因此没有参加德意志邦联。
丹麦国王一直企图把这二个公国并入本国版图。
1863年颁布的丹麦新宪法规定把两国归入丹麦领土。
此举在德国引起强烈反对,俾斯麦乘机挑起对丹麦的战争。
1864年2月开战,丹麦很快战败。
根据当年10月签定的维也纳和约,普鲁士占有石勒苏益格,奥地利则得到了荷尔斯泰因。
B.第二次王朝战争——普奥战争。
对丹麦的战争结束后,他便积极筹划对奥战争,因为德意志统一的最大障碍是奥地利。
他首先在外交上拉拢俄、法、意,使他们在对奥战争时不予干预。
1866年6月17日普鲁士出兵荷尔斯泰因,发达对奥战争。
7月3日,双方主力在萨多瓦村(捷克境内)展开决战,普军大胜。
此后,奥军无力再战,只得请法国调停。
8月23日,双方在布拉格缔约,奥地利退出德意志邦联;普鲁士不仅吞并了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而且还占领了其他一些土地,使普鲁士占有全德领土的2/5和人口的2/3。
C.第三次王朝战争——普法战争。
普奥战争结束后,成立了以普鲁士为首的“北德意志联邦”。
这个联邦已经具有统一国家的性质,它有统一的议会,普鲁士控制着其军政和外交大权。
德国统一已经走了一大半路程,剩下的还有莱茵河以南、邻接法国的4个小邦国巴伐利亚、巴登、符腾堡和黑森—达姆斯塔得。
这4个邦国力图保持独立,因而靠拢法国,抵制普鲁士。
而法国担心德国因统一而变得强大,所以竭力阻扰普鲁士统一的步伐。
早在调停普奥战争时,法国就提出,普鲁士的势力不能超越莱茵河以南。
1870年,普法两国为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发生争执。
7月13日,法驻普大使要求普王保证永远不同意霍亨索伦族人继承西班牙王位。
普王婉辞拒绝,并将事情经过电告俾斯麦,俾斯麦乘机窜改电文,以此激怒法国。
电文公布后,法国于7月19日向普宣战。
战争爆发后,普军优势明显,并迅速攻入法国境内,9月1日,双方在色当展开决战。
普军的数百门大炮轮番轰炸,几小时内法军伤亡达2.5万名。
下午3点,法军升起白旗投降,拿破仑三世当了俘虏。
普法战争后,巴伐利亚等4邦国加入德意志联邦,德国统一全部完成。
3】影响。
德国统一加强了实力,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德法矛盾形成。
形成了统一市场,有了强有力中央政府保护,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发展。
②1871年宪法。
1】制订。
在德意志统一的过程中,俾斯麦的三次王朝战争不仅击败了丹麦、奥地利和法国,也使懦弱的德国资产阶级被容克贵族阶级的巨大威力所震慑,从而为统一的德意志帝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1871年1月,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镜厅加冕为皇帝,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
4月,帝国宪法通过,确立了德意志帝国立国的基本原则。
2】内容。
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第一,帝国元首是“德意志皇帝”。
皇帝有权任免帝国首相和帝国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帝国军队由皇帝统率;有权颁布和监督法律;可否决军事和财政问题。
由普鲁士国王世袭。
第二,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
唯一大臣,不设各部。
第三,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是立法机构,行使立法权。
联邦议会由加入帝国的各邦代表组成,是帝国的最高机构,实际上是拥有权力的上议院,其代表由各邦君主任命,共58人,其中普鲁士拥有17名代表,操纵着联邦议会。
帝国国会由选举产生,可提出法案、审查预算,但必须得到联邦议会多数通过,它不能组成代议制政府,对政府没有监督权。
第四,实行联邦制。
宪法确定帝国为联邦制国家,由普鲁士、巴伐利亚、萨克森等22个邦和3个自由市组成。
帝国政府掌握军事、外交、海关和银行立法、征收间接税、颁行民法及刑法等权限,各邦则保留了一些自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