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专项突破——文言实词1.爱①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动词,爱护)②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六国论》) (动词,爱惜)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动词,吝惜)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动词,喜欢,爱好)⑤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通“薆”,隐藏)爱:同“薆”,隐藏。
见:同“现”,出现。
说:通“悦”,喜爱2.安①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形容词,安稳)②然后得一夕安寝(《六国论》) (形容词,安逸,舒服)③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窃符救赵》)(疑问代词,哪里,什么地方)④君安与项伯有故 (疑问副词,怎么 )⑤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使……安定)【释义:既:已经;来之:使之来;安之:使之安。
原意是已经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
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心来。
】3.被①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荆轲刺秦王》)(蒙受,遭受)②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 (介词,表被动)③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屈原列传》)(动词,通“披”,披散)④被明月兮佩宝璐(《涉江》)(动词,通“披”,穿)【身上披挂着珍珠佩戴着美玉】4.倍①尤倍重于三十年前(《〈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加倍)【比三十年前更是加倍重大。
】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动词,通“背”,违背)【希望你详细向项王说明,我是不敢背叛项王的恩德的。
】5.本①自言本是京城女(《琵琶行(并序)》)(本来,原来)②父母者,人之本也(《屈原列传》)(本源)③摇其本以观其疏密(《种树郭橐驼传》)(树干)④今存其本不忍废(《〈指南录〉后序》)(稿本,诗稿)⑤君子务本(《论语•学而》)(根本)⑥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本着,按照)【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难道是因为取得天下艰难而失去容易吗?还是探究他的成败过程都出自人为的原因呢?】6.鄙①越国以鄙远(《烛之武退秦师》)(边邑,这里用作动词,以……为边邑)【越过别国而以远处地方为自己的边邑。
】②蜀之鄙有二僧(《为学》)(名词,边远的地方)③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孔雀东南飞(并序)》)(轻贱)④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浅薄,鄙陋)7.兵①可汗大点兵(《木兰诗》)(军队,士卒)②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兵器)③兵旱相乘,天下大屈(《论积贮疏》)(战争)【战争、旱灾相继而来,社会的财富极其缺乏。
其中“屈”通“缺”。
】8.病①病万变,药亦万变(《吕氏春秋•察今》) (疾病)②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担心忧虑)【君子只担心自己没有能力,不会担心别人不赏识自己】③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廉颇蔺相如列传》)(有病,患病)④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困苦不堪)8.察①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石钟山记》)(细看,观察)②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赤壁之战》)(详审,细究)【刚才我察看众人的议论,是专门想贻误将军】③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mén mén者乎(《屈原列传》)(洁净的样子)【察察:洁净的样子。
汶汶:浑浊的样子。
者乎:复合语气词。
一个人,谁又能用清净洁白的身体,去受脏物的污染呢?(定语后置)】④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陈情表》)(察举,考察后予以推荐)⑤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齐桓晋文之事》)(看得清)【眼力能看到一根毫毛的末梢,而看不到一车柴草。
比喻只看到小处,看不到大处。
】9.朝①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名词,朝廷)②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名词,朝代)③朝歌夜弦,为秦宫人(《阿房宫赋》)(名词作状语,在早晨)④先轸朝,问秦囚(《殽之战》) (动词,拜访,拜见)【先轸朝见襄公,问起秦国的囚徒哪里去了。
】⑤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廉颇蔺相如列传》)(动词,上朝,朝见)10.曾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动词通“增”,增加)【这样便可以震动他的心意,坚韧他的性情,增加他所缺少的才能。
所以:用……的方法】②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并序)》)(副词,曾经)③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信陵君窃符救赵》)(副词,表示出乎意料,相当于“竟”“却”)④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用在否定副词“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11.乘①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石钟山记》)(动词,乘坐)②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涉江》)(动词,登上)【在鄂渚登岸,回头遥望国都,对着秋冬的寒风叹息】③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陈涉世家》)(量词,辆)④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介词,趁着)【趁着有利时机和便利的机会,征服天下】⑤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殽之战》)(古代兵车一辆叫一乘,这里用作名词,指兵车)【秦军经过周都城的北门。
(兵车上)左右两边的战士都脱下战盔,下车(致敬),接着有三百辆兵车的战士刚下车又一跃而上。
】⑥兵旱相乘,天下大屈(《论积贮疏》)(动词,相连,相依)【战争、旱灾相继而来,社会的财富极其缺乏。
其中“屈”通“缺”。
】13.诚①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连词,假如,果真)【果真能得到樊将军的首级和燕国督亢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必然说见我,我才能成功报答太子。
】②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六国论》)(副词,确实)【战败而亡国,实在是不得已的。
诚:确实。
得:可以。
已:止。
】③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愚公移山》)(形容词,真诚)④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谏太宗十思疏》)(真诚的心意)【(因为)在深深忧患当中一定会竭尽诚意对待臣民】成功以后,就放纵自己情感傲慢地对待别人。
14.除①扶辇下除,触柱折辕(《苏武传》)(名词,台阶)【扶着皇上的车驾下殿阶,碰到柱子,折断了车辕。
】②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人墓碑记》)(动词,修治,整理)【就清理已废的魏阉生祠的旧址来安葬他们】③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陈情表》)(动词,任命官职)【朝廷又特地颁下诏书,认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恩,认命我为洗马。
洗马:官名,太子的属官】④手长铲,为除不洁者(《左忠毅公逸事》)(动词,清除)【手拿着长铲,装做打扫垃圾的人】⑤爆竹声中一岁除(《元日》)(动词,逝去,过)15.辞①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木兰诗》)(动词,告别,辞别)②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动词,计较)【干大事的人可以不考虑细微末节,行大礼不避小的责备】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廉颇蔺相如列传》)(道歉)【秦王怕他(相如)真的把玉壁撞碎,便向他道歉】④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送东阳马生序》)(名词,言辞,文辞)【写一封长信作为见面礼,(信中)言辞十分顺畅透彻。
撰,写。
书,信也。
以为,用以作为之省略。
贽,礼物。
畅,通顺。
达,说理透彻。
】⑤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借口,理由)【君子痛恨那种不肯实说自己想要那样做而又一定要找出理由来为之辩解的作法】⑥使皇武子辞焉(《殽之战》)(动词,告诉)⑦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屈原列传》)(文辞,这里指文学)【楚国出现了宋玉、唐勒、景差等人,都爱好擅长文辞,凭着辞赋好而被人称道。
见:表被动】⑧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辞》)(古代的一种文体)【回去吧。
来:助词,无义兮:语气助词。
辞:文体。
】⑨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赤壁之战》)(言辞,这里指命令)【近来我奉皇帝命令讨伐有罪的人,军旗指向南方,刘琮投降。
】⑩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琵琶行(并序)》)(动词,推辞,拒绝)【请不要推辞坐下来再弹一曲;我要为你创作一首《琵琶行》】16.从①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跟随)②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行(并序)》)(动词,参与)【是说随着时间的流失,容颜逐渐老去了】③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动词,依顺,听从)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过秦论》)(名词,通“纵”,特指合纵,战国时六国联合反对秦国的联盟) 【因此,军队离散,盟约解除,各诸侯国争着割地来贿赂秦国。
】⑤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桃花源记》)(介词,表示地点,相当于“自”“由”)⑥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使……跟从率领 )【沛公(刘邦)第二天率领百余人(骑马而来),拜见项王(项羽)。
】17.殆①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石钟山记》)(副词,大概)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形容词通“怠”,精神困倦而无所得)【学习而不知道思考,就会被知识表象所迷惑;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对学习有害】③凡永嘉山水,游历殆遍(《梦溪笔谈》)(副词,几乎,近乎)④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庄子•秋水》)(危险)18.当①当窗理云鬓(《木兰诗》)(面对,向)【对着窗子整理像乌云一样柔美的头发】②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鸿门宴》)(抵挡)③惴惴恐不当意(《促织》)(符合)④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捕蛇者说》)(抵,相抵)⑤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过秦论》)(在……时候)【在这个时候,是商鞅辅佐秦孝王,在国内建立法度,】(对国外实施连横策略对付各诸侯)⑥北邀当国者相见(《〈指南录〉后序》)(动词,主持,掌管)【元军邀约宋朝主持国事的人前去相见】⑦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动词,占据,把守)【(山势又高又险)一个人把着关口,一万个人也打不进来。
(形容地势十分险要)】⑧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赤壁之战》)(应当)⑨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苏武传》)(动词,判处)⑩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孔雀东南飞(并序)》)(副词,必定,一定) 19.道①有碑仆道,其文漫灭(《游褒禅山记》)(道路)②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动词,取道)【从郦山下,经过芷阳抄小路逃跑。
】③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六国论》)(名词,方法,途径)【贿赂秦国导致自己力量减弱,这就是六国破灭的原因道理啊。
】④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道义,正道)【攻打没有王道的人,诛伐残暴的秦朝】⑤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志向)【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⑥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送东阳马生序》)(说)【我特地将自己求学的艰难告诉他。
“为学”:“求学、做学问”,“为”动词,“做、行、从事……”】⑦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这里指风尚)⑧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道理,规律)⑨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论语•微子》)(名词,主张,学说)【(自己)的道义已经行不通了,(自己)早已是知道】20.得①白马令李云以谏受罪,秉争之不能得(《后汉书•杨秉传》)(成,成功)②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劝学》)(获得,具备)【积累善行,养成良好的品德,于是就能达到很高的精神境界,智慧就能得到发展,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