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整体创建美育特色 推进学校内涵发展

整体创建美育特色 推进学校内涵发展

整体创建美育特色,推进学校内涵发展——东方村尾学校发展规划(2013年9月~2016年7月)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政治、文化转型的关键时期。

至2020年,我国将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至2050年,我国将挺进中等发达的国家。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校以《“以美养德,以美育人”中小学育人模式课题研究方案》为行动指南,制订此《整体创建美育特色,推进学校内涵发展——东方村尾学校发展规划(2013年9月~2016年7月)》。

一、背景分析(一)学校概况东方村尾学校于2009年9月创建,学校占地面积20156平方米,建筑面积16868平方米。

学校以科学先进的设施打造专业化教学环境,教学设施比较齐全,所有班级均配置电脑多媒体,实物投影,拥有闭路电视、有线广播、校内网站等现代信息技术设施;建有多功能电教室、图书室、足球场、篮球场、塑胶场地、音乐室、舞蹈房、美术室、多媒体教室、电脑房、自然实验室、理化实验室、史地室等。

学校现有5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056人,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学校现有教师115人,专任教师106人,中共党员26人,大专及本科学历占教师数100%,其中特级教师1人,中学高级教师3人。

三年来,学校积极探寻特色发展之路,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升,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区的认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办学规模逐年攀升。

(二)发展优势过去三年中,学校办学经验有所积淀,学校管理、教学常规、教师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有序展开、稳步推进、持续提升。

1、以课堂教学为抓手,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校以课堂教学改进为切入口,以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效能为目标, 坚持开展公开课。

从加强学科组建设入手,组织教师开展公开课评议反思活动;从制度建设入手,加强教学规范管理,落实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2、以校本研修为载体,教师专业素养不断提升结合学校的工作实际,以抓学习、抓制度、抓管理、抓激励为基本策略,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整体提升。

(三)发展困境1.教师发展尚不均衡,教师培养的力度与速度有待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整体上不均衡,有个性、有风格的教师队伍尚未形成,部分教师的教学水平、研究能力等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学校需要深度探索与推进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工作。

2.家校合作工作面临较大的困难学校周边属于城乡结合部,中小企业为主,外来务工人员受教育的程度低,他们缺乏对孩子正确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单一,或者粗暴打骂,或者不闻不问,几乎谈不上对孩子的学习指导。

他们有的不仅对教育孩子存在着许多误区,而且自己身上的一些恶习也严重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一旦孩子在学校有点事,例如同学们之间发生点摩擦,他们便会自己亲自向学校、向老师兴师动众,更有甚者竟然出手打别的学生。

凡此种种,都为学校与家庭之间在教育上的交流沟通带来较大的困扰。

二、构建“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中小学育人模式我校提出构建“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中小学育人模式,从根本上来说,一方面是学校可持续发展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一方面是提高学生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需要。

“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简单说就是用美涵养人的道德品格,用美培育全面发展的人。

从素质教育的构成来看,"以美养德"就是用美塑造完美的人格,用美陶冶优良的品德,用美养成良好的习惯,用美发展健康的个性,用美滋养善良的心灵。

“以美育人”,则是用美的文化感染人,用美的艺术熏陶人,用美的形象塑造人,用美的活动引导人,用美的教育成就人。

三、发展目标(一)办学目标把美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美育素养,加强美育在学科教学、课外活动、校园环境中的渗透,深化美育特色课程建设,营造优美和谐的育人环境,整体构建美育办学特色,全面推进学校内涵发展,把我校办成为一所风气优良、质量过硬、美育特色凸现的知名学校。

风气优良——学校呈现尊师、爱生的校风;务实、善导的教风;勤奋、好问的学风,自强不息的精神。

质量过硬——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教师德、能、勤、绩全面发展,学校各项成绩得到家长、社区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

特色凸现——学校彰显美的校园,美的课堂,美的活动,美的教师,美的学生。

(二)培养目标以美养德,以美启智,以美健体,以美育人,培养品德优良、素质全面、艺术专长的东方村尾少年儿童。

品德优良——培养学生初步具备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现代道德文明,具有一定的道德辨别、体验能力和实践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健全的人格。

素质全面——培养具有健康的体魄,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积极的情感态度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少年儿童。

艺术专长——赋予学生以文明的、艺术的、审美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四、重点工作与主要举措(一)构建“以美养德”的德育模式,提升德育工作实效“美是道德的象征。

”“以美养德”的德育模式,就是以德育美学观的理论为指导,从美的视角切入,以欣赏型德育活动为抓手,积极营造浓厚的美的德育氛围,以优良的校风影响学生,以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以优美的校园环境陶冶学生,逐步形成“以美养德”的美的德育工作特色。

1、以德育美学观的理论为指导当前德育中仍存在较为浓重的功利色彩,主要表现为学生缺乏情感和想象力,缺乏对他人和社会的关怀。

而学校的德育工作主要的手段就是灌输、强制灌输。

德育美学观就是针对这样的现实提出来的,他是对功利主义德育的颠覆。

德育美学观以德育与美育“深层交叉,灵魂借鉴”为目标,将德育理论探讨置于对人的终极关怀、对幸福人生的至境追求下,为德育理论研究和德育实效的提高提供了新思路。

德育美学观的实质用通俗的话解释是:道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可以经过审美化改造,成为“一幅美丽的画”、“一首动听的歌”,即是说德育能够变成一个具有审美情趣的东西,如果常规德育实现审美化,那么德育的效果将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2、从美的视角切入,以欣赏型德育活动为抓手德育,把人的美丽展示出来,就是欣赏型德育模式。

在德育美学观思想的指导下,创设美的德育活动,塑造学生美的心灵(1)自我养成,展示美丽的我①确定目标,自我养成从抓最基本的做人的道德规范入手,将最基本的做人的道德规范分解为不同阶段目标,让学生每学期自选目标自己养成,学校政教系统督促、指导、帮助。

近三年我校将重点抓“两带、五好、五不”行为习惯养成。

三带:把孝敬带给师长,把礼仪带进校园,把善良带给同学;五好:站好队,行好礼、做好操,写好字,读好书;五不:怪发不进校,杂物不乱扔,楼道无喧哗,出言无脏话,玩耍无损伤。

开展“轻轻走,让我们的楼道静悄悄”、“弯弯腰,让我们的校园更美好”等活动。

②学做主人,实践体验实行“班级自治”,“班规班法”民主制定,“班务承包”落实到人,“自我评比”激活动力,让学生从“被人管理”变为“自主管理”,在灵魂上做自己的主人,在行动上做班级的主人,在班级这个大家庭里做负责任的一员。

建立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机制,目的是实施主体性教育,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变“不要我做”为“我不要做”。

③以自主教育为主线,充分发挥少先队和共青团、学生会组织的团队和阵地作用。

搞好组织建设:召开好少代会、团代会、学生会竞选会,加强团队和学生会干部的培养等。

搞好阵地建设:做好鼓号队的培训交接工作,做好团队室和广播室和各种宣传阵地的工作。

搞好活动建设:组织好每周的升旗仪式,结合各种节庆日和学校的中心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美的团队活动。

加强理论建设:组织学生干部学习团队工作的基本知识,学习上级部门的相关文件。

加强特色建设:打造学校团队活动特色,为学校“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育人模式建设添砖加瓦、增光溢彩。

(2)自我参与,展示美丽的我。

美就在生活之中。

创设美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学习中感受美、欣赏美、经受美的熏陶,以此来塑造学生美的心灵。

①开设《艺术与欣赏》和《学科中的美》校本课程,每周有各类艺术和学科的兴趣活动,满足不同学生的审美兴趣②利用每天早读时间开展“感受中华文明弘扬中华文化”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悠扬的古乐声中欣赏诵读中华经典古诗文,学习中国书法,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美,陶冶学生的性情,提高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③精心设计,组织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

ⅰ隔年组织一届学校美育活动节。

ⅱ每学期组织校级学生才艺大赛ⅲ评选校园美育之星ⅳ评选校园感动人物(3)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从民族精神中汲取美的食粮。

①从美的视觉出发,通过专题节庆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节庆纪念日中蕴含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统美德。

②通过仪式(入学式、毕业式、14岁花季式)教育活动,有机融入爱国情感、历史文化和基础道德等教育内容。

③通过礼仪教育,引导学生懂得在各种社会公共活动和公共场合中的礼仪礼节,学会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的礼貌规范,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3.落实德育为先理念,构建全方位德育课程体系(1)把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班队会、年级会、校会等纳入学校德育课程体系,并且着重探讨实践它们的内容美和形式美。

(2)将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国情等内容融于德育课程之中。

4.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学年组的作用,铸造美的育人之师(1)进一步加强学年组建设,把欣赏型德育活动纳入优秀学年组量化考核之中。

(2)进一步完善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制度,把欣赏型德育活动纳入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之中。

(3)举办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开展评选“美丽班主任”活动,宣传班主任的先进事迹,使班主任学有榜样,干有方向。

德育工作年度目标第一年(2013年9月——2014年7月)增强全员德育美育观意识,加强德育队伍自身美的建设;启动德育美育观指导下的校本课程开发;建立有特色的校园墙文化和班级温馨教室文化。

第二年(2014年9月——2015年7月)全员德育美育观意识初步形成,德育队伍自身美的建设比较自觉,德育美育观指导下的校本课程开发有了一定的成果,欣赏型德育活动初步形成系列,制作班级温馨教室文化DVD。

第三年(2015年9月——2016年7月)全员德育美育观成为学校一切工作的自觉指导性意识,一支自身美的专业化德育队伍成长起来,德育美育观指导下的校本课程开发初步形成系列,欣赏型德育活动全天候占据学校德育阵地。

(二)加强学校课程美育因素的开发建设,倾力建造美的课堂,努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着力推进学校课程美育因素的开发建设,建造美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注重培养学生“乐学、美学”的学习品质,大力弘扬教师“乐教、美教”的教学品格,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1.着力推进美育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实践(1)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整合校内外资源,挖掘美育特色项目,扩大美育特色项目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影响与作用,使学校美育特色项目逐步转化为学校特色课程。

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以美育为重点,形成学科类、艺术类等多种形式组成的校本课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