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写人文章的阅读技巧与训练 (2000字)

写人文章的阅读技巧与训练 (2000字)

怎样阅读写人文章一、抓住人物的特点,体会人物的个性和品质。

每个人的外貌特征,言行举止都不尽相同,所以在阅读时,认真分析人物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内容,从而了解人物的个性特点以及人物的美丑善恶。

二、抓住典型事例,分析人物形象。

写人离不开记事,人,是全文的中心,事,则是为表现人物的形象服务的。

有的写人文章是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表现某一特征,有的则是通过几件不同的事表现某几方面的特征。

所以在阅读时,我们应抓住典型的事例,认真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道德情操。

三、理清文章层次,明确写作目的。

在理清文章段落层次的基础上,了解文章写的是什么,还要弄清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

看文章通过记叙或者描写表现、歌颂了什么,这也就是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明确了中心,有利于更进一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四、准确抓关键字词语句写人文章里写的人是活生生的人,其思想性格是通过具体的事情或者材料来显示的。

因此,在阅读写人文章时,要看一看作者是通过写什么事情来表现人物的,想一想所写事情的侧重点在哪里,它对表现人物特点有什么好处等。

另外,有些文章能够直接找到反映人物性格特点、内心世界的句子或词语,阅读时只要找到这些关键的句子或词语,就能比较容易地领悟文章的中心。

一般写人类文章以人物描写为主,通过对人物在具体事例中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及细节的描写,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

在阅读此类文章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分析人物的外貌外貌描写是作者对人物容貌、神情、姿态、服饰等方面的描绘。

人物的外貌往往反映人物的个性和内心。

阅读时可以分析人物外貌来了解人物的内心变化及个性特点。

二、读懂人物的语言语言是人类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

文章对人物语言的描写能反映人物一定的思想、个性和心理特点。

读文章时分析揣摩人物的语言,有助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三、分析人物的动作人物的动作同样能反映人物的个性。

在阅读文章时要细细地品味,并感悟其特别的地方。

四、分析人物的心理对人的心理上活动描写能直接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一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往往是靠许多心理描写来突出人物个性的。

心理活动刻画得好,人物品质就表现得更加丰富多彩,就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注意侧面烘托的描写的作用。

如:《槐乡的孩子》一文中写道:“鸡儿热的耷拉着翅膀,像塌了架的草垛;狗儿热的吐出舌头,躲在树荫下直喘粗气;蝉儿热的不知如何是好,到处扯着嗓子乱叫。

”这几句对动物的描写,道尽了八月的炎热,更衬托出槐乡孩子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的品格。

(一)毛主席爱读书毛主席小时候十分喜欢读书。

他特别喜欢阅读我国的古代小说。

13岁那年,他白天在田里劳动,非常辛苦;夜晚在油灯下认真读书。

不管是寒冷的冬天,还是炎热的夏天,他总是坚持读书。

有一次,毛主席在野外放牛。

他让牛在田边吃草,自己来到一棵大树下看起书来。

看着,看着,他竟忘记了他的牛。

突然,有人大喊:“牛吃菜啦!牛进我家菜园里吃菜啦!”毛主席听到了喊声,知道自己闯祸了。

1.文中的“闯祸”是指什么?2.用“――”画出短文的中心句。

3.毛主席在野外放牛,为什么到了别人的菜园里吃菜都不知道?(二)战胜命运的孩子有两个孩子,一个喜欢弹琴,想当音乐家;一个爱好绘画,想当美术家。

不幸得很!想当音乐家的孩子,突然耳朵聋了;想当美术家的孩子,忽然眼睛瞎了。

孩子们非常伤心,痛苦万分,埋怨命运不好。

∥恰巧,有位老人从他们身边经过,听到了他们的埋怨。

老人走上前去,先对耳聋的孩子比划着说:你的耳朵虽然聋坏了,但眼睛还是明亮的,为什么不改学绘画呢接着,他对眼瞎的孩子说:你的眼睛尽管坏了,但耳朵还是灵敏的,为什么不改学弹琴呢孩子们听了,心里一亮。

他们擦干眼泪,开始新的追求。

说也奇怪,改学绘画的孩子,渐渐感到耳聋反而更好。

因为,他可以避免一切喧闹的干扰,使精力高度专注。

改学弹琴的孩子,慢慢觉得失明反倒有利。

因为,他可以免除许多无谓的烦恼,使心思无比集中。

果然,耳聋的孩子后来成了美术家,名扬四海;眼睛瞎的孩子终于成为音乐家,闻名天下。

∥一天,美术家和音乐家又遇见了那位老人,他们俩非常激动,拉住老人的人连连道谢。

老人笑着说:不用谢,事实证明:只要努力,当命运堵塞了一条道路的时候,它常常还会留下另一条道路的!∥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喜欢( ) 突然( ) 伤心( )避免( ) 高度集中( ) 闻名天下( )2.在两个孩子埋怨命运不好时,老人对他们说了一些话,使他们开始新的追求,用横线画出来。

3.给第一大段选择恰当的段意。

( )两个孩子命运不幸,一个耳聋了,一个眼瞎了,十分痛苦。

两个孩子的理想破灭了。

他们感到失望,埋怨命运不好。

两个孩子都非常伤心,十分痛苦。

4.概括二,三大段的段意。

5.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三)爱迪生爱迪生是世界闻名的发明家。

他是美国人,小时侯因为家里穷,只上过三个月学,十一二岁就开始卖报。

他热爱科学,常常把钱节省下来,买科学书报和化学药品。

他做实验的器具,是从垃圾堆里拣来得一些瓶子罐子。

爱迪生12岁的时候,在火车上卖报。

火车有一节专供乘客吸烟的车厢,车长同意他在那里占用一个角落。

他把化学药品和瓶瓶罐罐都搬到那里,卖完了报,就做各种有趣的实验。

有一次,火车开动的时候猛地一震,把一瓶白磷震翻了。

磷一遇到空气马上燃烧起来。

许多人赶来,和爱迪生一起把火扑灭。

车长气极了,把爱迪生做实验的东西全扔了出去,还狠狠地打了他一个耳光,把他的一个耳朵打聋了。

爱迪生钻研科学的决心并没有动摇。

他重新搞起化学实验来。

有一次,硫酸烧毁了他的衣服;还有一次,硝酸查一点弄瞎了他的眼睛。

他没有被危险吓倒,继续顽强地做实验。

爱迪生试制电灯,为了找到一种价格便宜、使用时间长的灯丝,不只做了多少次实验。

他常常在实验室里一连工作十几小时,实在太累了,就躺在实验台上睡一会儿。

他这样不懈地努力,终于找到了合适的灯丝,发明了灯丝。

后来,爱迪生又发明了电影、留声机等1000多种的东西。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顽强()不懈()2.根据短文内容,把下面句子补充完整。

爱迪生是世界闻名的发明家,因为他4.仔细阅读短文,想一想:爱迪生为什么能成为大发明家?(四)有一天,一只老山羊爬山时把腿摔坏了,请毛驴把他背(bēi bai)回家。

毛驴向他要十斤山芋做报酬,老山羊只好一瘸一拐地走了。

“牛哥,过了一会儿,老山羊骑在牛大哥的背上缓缓走来,毛驴于是问:它出多少山芋请你背它?“千斤”。

毛驴冷笑道:“十斤山芋还不答应呢!千斤?你可别做梦了!”牛大哥认真地说道:“不是我别做梦了,而是你别糊涂了!十斤山芋算得了什么?友谊的分(fēn fan)量才重千斤呀!”毛驴听了牛大哥的一席话,站在那扇了扇(shān shàn)长长的耳朵,垂下头不好意思地走了。

1.找出下列各词的近义词。

慢慢――( ) 友情――()2.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

3.文中的“千斤”这句话是谁说的,请在()里打“√”。

(1)毛驴说的。

()(2)牛大哥说的。

()(3)老山羊说的。

()4.请给短文起个恰当的题目._________________5.毛驴听了牛大哥和话后“垂下头不好意思地走了”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读了这篇寓言故事,你最喜欢谁?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用文中的一句话,把下面的话补充完整。

这篇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守时1779年,德国哲学家康德计划到一个名叫珀芬的小镇,去拜访老朋友威兼·彼特斯。

康德动身前曾写信给彼特斯,说自己将于3月2日上午11点中之前到达。

康德3月1日就赶到了珀芬小镇,第二天早就租了一辆马车前往彼特斯的家。

老朋友的家住在离小镇12英里远的一个农场里,小镇和农场中间隔了一条河。

当马车来到河边时,细心的车夫说:“先生,实在对不起,不能再往前走了,桥坏了,很危险。

”康德下了马车,看了看桥,中间的确已经断裂了。

河面虽然不宽,但水很深,而且结了冰。

“附近还有别的桥吗?”康德焦急地问。

车夫回答说:“有,先生。

在上游6英里远的地方还有一座桥,如果从那座桥经过,我们还需要3个小时才能到达农场。

”康德看了一看怀表,已经10点钟了,“如果赶前面这座桥,以最快速度要多久才能到达?”“最快也得用40分钟。

”康德跑到河边的一座很破旧的农舍里,客气地向主人打听道:“请问你这间房子要多少钱才肯出售?”农夫大吃一惊:“您买如此简陋的破房子,究竟是为什么?”“不要问为什么,您愿意还是不愿意?”“那就给200法郎吧!”康德付了钱,说:“如果您能马上从破房子上拆下几根长木头,20分种内把桥修好,我将把房子还给您。

”农妇把两个儿子叫过来,让他们按时修好了桥。

马车平安地过了桥,飞奔在乡间的路上,10点50分康德赶到了老朋友的家。

在门口迎候的彼特斯高兴地说:“亲爱的朋友,您可真守时啊!”1、选词填空。

(4分)简陋简单(1)这件衣服()大方,你穿着很好看。

(2)他们住在()的工棚里,看上去生活很清贫。

准时及时(1)列车()到达北京站,他从火车上走了下来。

(2)( )伸出援助之手,你收获的不仅是别人的谢意,还有自己心灵的富足。

2、康德的计划是什么?(4分)3、上游本来还有桥,可康德为什么不过?(4分)4、康德为了节省时间而花去了200法郎,你认为这样做值得吗?为什么?(4分)5、你从本文的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启示?(4分)(二)迷途笛音那年我6岁。

离我家仅yíbù zhī yáo ( )的小山坡旁,有一个早已被废弃的采石场,父母亲不准我去那儿,其实那儿风景十分迷人。

一个夏天的下午,我随一群小伙伴偷偷上那儿去了。

就在我们穿越了一条僻静的小路后,他们却把我一个人留在原地,然后奔向更危险的地带了。

等他们走后,我jīng huāng shī cu? ( )地发现,再也找不到回家的那条小道了。

我像只无头的苍蝇,到处乱钻,衣裤上挂满了芒刺。

太阳已经落山,此时此刻,家里一定吃晚餐了,父母亲正盼着我回家……想着想着,我不由得伤心地大哭起来……突然,不远处传来了声声柳笛。

我像找到了救星,急忙循声走去。

一条小道边的树桩上坐着一位吹笛人,手里还正削着什么。

走近细看,他不就是被大家称为“乡巴佬”的卡廷吗?“你好,小家伙,”卡廷说,“看,天气多美,出来散步吧?”我怯生生地点点头,答道:“我要回家了。

”“请耐心等几分钟,”卡廷说,“瞧,我正在削一枝柳笛,差不多就要做好了,完工后就送给你吧!”卡廷边削边不时把未成形的柳笛放在嘴里试吹一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