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单元 第三课 多元文化的交融

第五单元 第三课 多元文化的交融

历史与社会九年级第五单元第三课多元文化的交融1.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可以传承的文化包括 ( )①远古的神话、史话②文明古迹③生活方式④人生态度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2.鲁迅先生说过:“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一个国家或民族要珍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②只有发展民族文化,才能在世界中占有一席之地③只有发展民族文化,才能为世界所尊重④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是一样的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欧洲人的生活习惯与亚洲人有很大不同,这归根到底是决定的。

( )A.人们对生活的态度 B.人种的区别 C.历史的差异 D.居住的环境4.每个民族都有特有的文化形态和文化个性。

这种特有的文化形态和文化个性 ( )①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②使世界文化变得多姿多彩③是世界文化冲突的原因④是由该民族的生活环境决定的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5.蒙特卡洛的投票结果,选择了一个合适的城市(上海),以一个合适的主题举办世博会。

这个城市选择的合适主题是 ( )A.城市,远离硝烟 B.城市,让生活更美好C.人类、自然、科技、发展 D.大自然智慧的再发现6.世界文化发展的动力是 ( )A.文化的单一性 B.文化的多样性 C.文化的继承性 D.文化的融合性7.文化是奥林匹克运动的灵魂。

雅典奥运会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向世界展示了古代希腊文化和现代希腊的风采。

这告诉我们 ( )①奥运会不仅是金牌的竞争,更是“文化”的竞争②一个国家只有珍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才能在世界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③应该在2008年的奥运会上全面展示中国的传统文化④只要有灿烂的文化,奥运会的举办就能获得成功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8.温家宝总理曾说:“不同民族的文化千姿百态,其合理内核往往是相同的,总能为人类所传承”,因此“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彼此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

”这说明( )①各国文化应该是有差异的②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发展的动力③文化差异会引起冲突④不同文化可以相互借鉴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9.从雅典奥运会开幕式上的人体模型解剖、彗星入水、崇尚运动、追求创新等等,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文化与东方文化的极大不同。

我们的文化不讲解剖——科学精神的体现,而是讲究整体认知;我们不认为彗星是吉祥之物,而是认为它是不祥之物。

造成以上差异的原因是( )①居住的环境不同②生产活动方式不同③社会组织形式不同④人生态度不同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10.上海“申博”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是 ( ) A.上海城市规模比其它城市大 B.上海展示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C.上海的经济比其它城市发达 D.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1.探戈舞原由阿根廷创造,传到欧洲变成上流社会的舞蹈,后又传回阿根廷变成适合普通人的舞蹈。

这说明 ( )A.不同文化会产生对立 B.全球化趋势使一些民族文化消亡C.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可能会强化民族传统 D.探戈舞经过传播已失去其本质12.《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一中国美丽的爱情传说,经过艺术家用小提琴协奏曲、芭蕾舞等不同形式的演绎,已走向世界。

这告诉我们( )①中外文化可以相互交融②中外文化的碰撞可以产生崭新的艺术③中外文化在交流中前进④文化交流将使一些民族文化失去特色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13.以下反映多元文化交流的事件有 ( )①“中国功夫”在国外受到欢迎②奥斯卡影片评选中,多部外国影片获奖③在奥运会上,不同肤色、语言的运动员同场竞技④2004年,“中国文化节”在巴西、阿根廷、俄罗斯等国举行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4.现今,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全球化趋势 ( )①使文化越来越走向统一②是不同文化共同生存、共享文化成就的过程③使文化产品流动越来越快捷④推动各国文化的发展和进步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15.2005年晚会节目的其中一个亮点是魔术《丹尼斯梦幻》,外国人表演艺术家首次参加中国的春节联欢晚会的演出。

这说明 ( )①中国文化已愈来愈开放②中国文化已经与世界文化交融与沟通③中国人更喜欢外国艺术④春节晚会是外国人的舞台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16.继2003年10月至2004年7月在法国成功举办“中国文化年”之后,10月10日“法国文化年”活动在中国隆重拉开帷幕。

中法互办文化年,是因为 ( )①人类文明彼此存在差异②中法两国文化已融为一体③加强国际文化交流能博采众长④我国文化发展离不开人类优秀文明成果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17.近几年,京剧界一直没有停止过改革,也涌现过—批优秀剧目,但不少改革者在鼓吹“艺术创新”时,迫不及待地将西洋艺术嫁接到京剧中来,结果造成了“奢华的滑稽”。

出现以上情形的原因是( )A.忘记了艺术继承传统的重要性 B.不能把西方的文化吸收到中国C.不同的文化不能相互借鉴 D.不能搞艺术创新18.日剧、韩剧,加上美国当红肥皂剧风靡中国城市,青少年、白领人人争睹……;演出界热炒“西方名团”、异国风情,包括京剧在内的中国传统舞台艺术快成了明日黄花……。

这说明 ( ) A.外国文化比中国文化优越 B.我国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低C.我国应加强文化建设,重视发扬传统文化 D.我国应积极引进外国文化19.为保护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遗产,捍卫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和丰富性;文化部、财政部启动了中华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

国家重视民族文化保护的行为 ( )A.有利于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 B.能够增强民族的团结,维护国家的统一C.履行了国家经济职能 D.坚持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0.如果我们不开发祖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不使其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就可能被别的国家利用,反过来向我国出口。

前几年美国根据花木兰的故事制作的动画片在我国热播就是明证。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A.必须注意吸收对自己的发展有益的外来文化成就 B.必须融人经济全球化,扩大开放度 C.应充分开发我国的文化资源,提升民族文化的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D.要抵御外来文化的侵蚀,保护民族文化,维护国家文化安全2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文化的多样性体现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创造力B.全球化的过程总是不同文化共同生存、共享文化成就的过程.C.民族不论大小,都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贡献D.只有使不同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才能保证人类社会的发展22.以下不属于世界自然遗产的是 ( )A.九寨沟 B.武陵源 C.庐山 D.三江并流23.至2005年,我国通过审批的世界遗产共有 ( )A.27项 B.28项 C.29项 D.33项24.下列关于遗产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遗产是人类拥有的文明成果,都是祖先留下来的②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都是人类共同的财富③世界遗产在中国,是中国的幸运与责任④由于时代变化,所以不少遗产已失去意义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5.我国不少地方希望申报世界遗产,而有权确认世界遗产的机构是( )A.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B.世界遗产委员会 C.联合国 D.国务院26.下列属于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是 ( )①泰山②黄山③峨眉山④武夷山A.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27.下列世界遗产所对应的省(市、自治区),错误的是 ( )A.布达拉宫一西藏 B.泰山一山东 C.庐山一江西 D.昆曲一云南28.要被评为世界遗产,必须具备的条件包括 ( )①遗产本身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②遗产必须具备良好的保护和研究条件③遗产必须有较高的研究保护能力④遗产必须具备良好的保存环境条件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近年来,黄山先后对狮子峰、丹霞峰、莲花峰、天都峰、始信峰等景区、景点实行“轮流休假”,使景区、景点“休养生息“。

请回答13-14题:29.中国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30项以上世界遗产,是因为( )①我国有悠久的历史②我国有秀美的自然环境③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④我国人民勤劳勇敢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30.下列世界遗产不在北京的是 ( )A.故宫 B.颐和园 C.长城 D.秦始皇兵马俑31.“千手观音”故事起源于古印度佛教传说,随着佛教的传入中国,佛教艺术在神州大地发扬光大。

如今,中国艺术家们对“千手观音”的深化传说和艺术形象进行了再创作,吸收其精华,赋予其新意,追求“至真、至善、至美”的艺术境界,成为舞台艺术的一朵奇葩。

2004年9月,在雅典举行的第十二届残奥会上,《千手观音》一展风采,使全世界的观众为之倾倒。

在200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由21个聋哑演员表演的舞蹈《千手观音》引起轰动,并获得春节晚会特别大奖。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千手观音》艺术在中国发展历程及其成就,说明了哪些道理?(4分)(2)《千手观音》走向世界,“一展风采”,具有什么意义?(4分)(3)结合《千手观音》的创作实践,谈谈我们应该怎么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4分)32.材料一:2002年12月3日,在摩纳哥蒙特卡洛对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举办权进行了投票。

投票结果被认为是“选择了一个合适的城市,以一个合适的主题举办世博会”。

材料二:在上海黄浦江东岸的上钢新村街道,65岁的退休职工杨根明独自一人骑自行车,完成了7000公里的申办世博会宣传之旅,行程重点涉及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海南、福建等省区。

“花了88天,骑车7000公里,掉了16斤肉。

我有这样的决心,就是因为我是中国上海的一分子,而申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全中国人、全上海人的事。

……”当他所在的街道邀请老杨就申博之旅做了一次专题报告后,160多位听众听后激动地不停鼓掌,争相向老杨提问。

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11分)(1)材料一中“合适的城市”和“合适的主题”分别是指什么?(4分)(2)这个城市为什么是举办世博会的合适城市,能在众多的城市中脱颖而出呢?(4分)(3)“申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全中国人、全上海人的事”……。

如果你作为一名上海市民将会为世博会做些什么?(3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