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空调净化系统培训

空调净化系统培训

空调净化系统的必要性
•随着制药工业的发展,对药品生产的工艺环境的洁净度、温度、空气排放、防止交叉污染、操作人员的保护等各个方面提出了各自特殊的要求。

药品,特别是静脉注射的药物,必须确保不受微生物的污染,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生物大都依附在尘埃粒子表面,进入洁净室的空气,若不除尘控制微生物粒子,药品的质量就难以保证,药品生产过程中也会产生各种粉尘,必须除去,以防止药物交叉污染和污染大气环境。

净化空调系统的要求
•1、防止生产过程中药物粉尘造成不同药物相互污染(即交叉污染)和防止污染环境。

•2、防止空气中粉尘、微生物粒子污染的药物。

•3、符合GMP对药品生产洁净厂房的规定。

•因此药品生产洁净厂房的空气处理系统即净化空调系统必须具备通排风除尘调节温度和湿度的功能。

GMP对药品生产对净化空调系统的要求。

•①对进入洁净室(区)的空气进行过滤
除尘处理,达到生产工艺要求的空气洁净
级别。

•②调节进入洁净室(区)的空气温度、
相对湿度。

•③在满足生产工艺条件的前提下,利用
循环回风,调节新风比例,合理节省能源,确保并排除洁净室(区)内在生产中发生
的余热、余湿和少量的尘粒。

空调净化系统温、湿度的控制
•在夏季时,当温度偏低时,适当减小冷水控制阀开度;当温度偏高且湿度偏高时,适当增大冷水控制阀开度,同时稍开加热段蒸汽加热来除湿。

•在冬季时,当温度偏低或湿度偏低时,适当加大加湿器蒸汽控制阀开度,如湿度仍然达不到,则开启冷却循环水来增湿;当温度偏高时,适当减小蒸汽控制阀开度。

洁净区内空气污染源
•(1)大气中含尘、含菌,净化空调系统中新风带入的尘粒和微生物。

•(2)作业人员发尘(人体带入微粒占非产尘洁净区内固体微粒的80%)
•(3)建筑围护结构、设施的产尘(顶棚、地面和一些裸露管线的产尘)
•(4)设备及产品生产过程的产尘
空气过滤器的滤尘原理
•(1)拦截效应•(2)惯性效应•(3)扩散效应•(4)重力效应•(5)静电效应
臭氧消毒
•臭氧在常温、常压下分子结构不稳定,很快自行分解成氧和氧原子,后者具有很强的活性,对细菌有极强的氧化作用,可氧化分解细菌内部氧化葡萄糖所需的酶,从而破坏其细胞膜,将其杀死。

警戒限度和纠偏限度
•新版GMP无菌药品第十二条:应制定适当的悬浮粒子和微生物监控警戒和纠偏限度。

操作规程中应详细说明结果超标时需采取的纠偏措施。

药品生产洁净室(区)空气洁净度等级
•洁净度级别悬浮粒子最大允许数/立方米(a)•静态(b)动态(b)
•≥0.5μm ≥5μm≥0.5μm≥5μm
•A级:352020352020(e)•B级:3520293520002900•C级:352000 2900352000029000•D级:352000029000 不作规定不作规定
微生物监测动态标准
级别浮游菌
cfu/m3
沉降菌
(90mm)
cfu /4小时(b)
表面微生物
接触碟
(55mm)
cfu /碟
表面微生物
5指手套
cfu /手套
A级<1<1<1<1 B级10555 C级1005025-D级20010050-
悬浮粒子警戒限度
•根据QA在动态条件下对不同级别洁净区的悬浮粒子监测结果,A级区域≥0.5um的悬浮粒子超过2500/立方米时,≥5um的悬浮粒子超过10/立方米时达到警戒限度。

C级区域≥0.5um的悬浮粒子超过2500000/立方米,≥5um的悬浮粒子超过15000/立方米时,达到警戒限度。

监测人员应加大监测频率,同时检查回风口滤网,空调箱初、中效过滤器是否有破损;检查高效过滤器是否有泄漏现象,如有上述现象,应及时更换相关过滤器。

确保A级、C级区域悬浮粒子,符合国家《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版中“无菌药品”对悬浮粒子的要求,并做好相关记录。

悬浮粒子纠偏限度
•根据QA在动态条件下对不同级别洁净区的悬浮粒子监测结果,A级区域≥0.5um的悬浮粒子超过3400/立方米时,≥5um的悬浮粒子超过15/立方米时达到纠偏限度。

C 级区域≥0.5um的悬浮粒子超过3400000/立方米,≥5um的悬浮粒子超过19000/立方米时,达到纠偏限度。

监测人员应加大监测频率,空调岗位操作人员加大通风量,增加洁净区域换气次数。

同时对整个系统进行清洁;检查回风口滤网,空调箱初、中效过滤器是否有破损;检查高效过滤器是否有泄漏现象,如有上述现象,应及时更换相关过滤器,确保A级、C级区域悬浮粒子,符合国家《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版中“无菌药品”对悬浮粒子的要求,并做好相关记录。

微生物警戒限度
•根据中化室对不同级别洁净区的表面微
生物监测结果,A级区域的表面微生物培养
皿平均超过0.5cfu/25平方厘米时,达到警
戒限度。

C级区域的表面微生物培养皿平均超过15cfu/25平方厘米时时,达到警戒限度。

监测人员应加大监测频率,同时空调岗位
人员应加大臭氧消毒频率。

确保A级、C级
区域表面微生物,符合国家《药品生产质
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版中“无菌药品”对表面微生物的要求,并做好相关记录。

微生物纠偏限度
•根据中化室对不同级别洁净区的表面微生物监测结果,A级区域的表面微生物培养皿平均超过0.8cfu/25平方厘米时,达到纠偏限度。

,C级区域的表面微生物平均超过20cfu/25立方厘米时时,达到纠偏限度。

监测人员应加大监测频率,同时空调岗位人员应加大臭氧消毒频率,直至整个洁净区微生物检测合格。

确保A级、C级区域表面微生物,符合国家《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版中“无菌药品”对表面微生物的要求,并做好相关记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