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针对学生的现状和实际需求,用应用语言学理论指导大学英语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能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 这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应用语言学; 调查; 大学英语教学
一. 前言
应用语言学在论及语言教学时,有一条基本原则: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前,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
奥苏贝尔曾经指出[1]:“如果我要把整个教育心理学归纳成一个原则的话,那么,我想这样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唯一因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的东西。
弄清这一点,并根据它去进行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要达到这一点,就应该针对学生的现状和实际需求来确定课程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分析学生的情况,了解他们在学习中和在将来工作中需要哪些知识和技能;摸清学生的语言基础和知识水平;了解学生的好恶、兴趣和愿望,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从1999年以来,本人一直主讲大学英语。
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坚持以应用语言学理论指导教学。
每年新生一来,就首先对学生展开问卷调查(A Survey of Students’English Studies),该调查由两大部分组成。
一是学生的基本情况,即学生的年龄、性别、专业、来源以及他们的英语高考成绩。
二是学习的动机和态度以及对教师的要求等。
现以我校化学系2002级39位同学为例,通过调查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
二. 调查的结果和分析
(一)学生的基本情况
化学系2002级化学教育专业(专本沟通),共39人,其中男生19人,女生20人;城镇学生6人,农村学生33人;英语高考成绩分布见表1。
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处于中下水平,因而首先得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
(二)英语学习的动机和态度
学习的动机和态度是影响英语学习的重要情感因素之一。
态度端正,动机强烈被视为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所在。
Gardner[2]认为学习第二语言的动机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学习第二语言的目标,学习中的努力程度,实现学习目标的愿望,和对学习的热爱。
通过对学生学习的目的和积极性调查来考察其学习的动机和态度.
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多种多样,但绝大部分学生是被动地学习英语(获得文凭),因此先得千方百计地提高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学生有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就能表现出高度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而学习英语的态度可从表3看出,有61%的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较高或很高,从需要的角度来看,这61%的学生有英语学习的需要,因为兴趣也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应用语言学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三)学习的需要
在实践中学习的需求通过考察学生对自己目前英语水平的评估和想学习的语言技能来获得。
学生的听力和口语水平较弱,因而想学好听力和口语的愿望较强烈。
此外,他们把英语当作工具或多学一门知识和技能来学习和掌握,具有较强的英语运用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是广大学生的共同愿望。
三. 教学方法的设计[3,4]
基于以上的调查情况,结合应用语言学的基本原则,我在教学中尝试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一)对英语学习过程进行整体规划
针对大学英语教学课时少、内容多这一矛盾,把学生的整个英语学习过程(课堂、课外)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
在对教学内容进行知识分类和呈现方式分类的基础上分解教学任务,将其划分为学生课外独立自学和在教师指导下的教材学习两大板块,然后主要通过指导学生教材学习的全过程、提前公告
本期教学目标内容及考试框架和强化期末考试学业成就测试三种手段保障内容变量的实现,构成以学生英语学习全过程为指向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二)鼓励学生进行语言实践
具有较强的英语运用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是广大学生的共同愿望。
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对其提出具体的要求。
针对学生英语基础差的情况,及早训练学生开口的能力,使他们养成靠耳朵吸收,用嘴巴巩固的习惯,不要光靠眼睛去学英语。
并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和英语广播电台,鼓励学生参与英语角,营造一个学用英语的环境,弥补课内教学之不足,尤其是听、说方面之不足,让他们有更多机会处在英语交际环境中耳濡目染,自然习得,不断提高英语运用技能。
(三)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英国应用语言学家科德(P.Corder)强调指出[5]:在语言的教学过程中有外部因素,但是起决定作用的是学生这个内部因素。
多数学生强烈的“证书型动机”(通过CET-4考试是他们获得毕业证书的必要条件),但学生的英语基础相差极大,一部分学生对通过CET-4信心不足,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高。
因而我常采取分层次教学法,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实行等级目标管理。
对基础差的学生多关心,多帮助,多组织适应他们能力水平的教学活动,让他们有参与实践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四. 结语
应用语言学是一门与外语教学紧密相关的学科,用应用语言学理论指导教学,能使语言教学这门“艺术”具有更多的“科学性”,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比如,2002级化学教育专业39人中目前已通过CET-4的15人,通过率38.5%,这在我校是极少见的。
对我来说,用应用语言学理论指导教学,才刚刚开始,今后还要坚持下去,努力让应用语言学在指导外语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Ausubel, D.P.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 cognitive view [M].New York: Rinehart and Winston,1968.
[2]王初明.应用心理语言学———外语学习心理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
[3]束定芳,庄智象. 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4]桂诗春.应用语言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5]科德.应用语言学导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