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八章辐射防护及屏蔽[非密]
第八章辐射防护及屏蔽[非密]
3 外照射防护的屏蔽
(1)对α射线,主要考虑它的内照射,在外照射屏蔽中, 一张纸就可以屏蔽粒子。粒子在空气中的射程约3~ 5Cm。 (2)β射线是电子流,电离能力较强,穿透能力较强 (空气中为几米到几十米),所需的屏蔽厚度一般应 等于射线在物质中的最大射程。 屏蔽材料的选择:最好用铝、有机玻璃或混凝土一类低 原子序数物质,特别是对高能量粒子的屏蔽,还要注 意韧致辐射的防护,在轻物质的外面再用铅等重金属 进行屏蔽。
2、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
根据外照射的特点,对外照射的防护主要有: ①减小源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选择尽可能小的源 活度; ②增大距离:由于照射剂量率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所 以可增加工作人员与辐射源之间的距离来降低受照剂 量; ③缩短工作时间:工作人员必须做到熟练、迅速、准确 地操作放射性物质,尽量缩短受照时间; ④屏蔽防护:在工作人员与辐射源之间加设屏蔽物质, 以减小人员受照剂量。
对于α射线,由于它的穿透能力很弱,电 离能力很强,因而对的防护主要是内照射防护。 而外照射,主要是γ射线、x射线、中子等产 生的。对它们的防护,则必须根据不同射线的 性质,采用不同的措施,选用不同的防护材料, 以期达到最佳的防护效果。
二、外照射防护
外照射防护的特点 ①外照射存在广泛; ②外照射的放射性损伤出现的频率高,受照人员多,损 伤严重; ③外照射的剂量比较大; ④对外照射的防护措施要求严; ⑤外照射造成的事故影响大; ⑥对外照射的监测环境要求严格。
4 各种个人呼吸器的防护效果
各种个人防护器材由于所过滤的物质、粒度、个 人佩戴方法不同,其过滤效率是不同的。个人防护用 品的过滤效率近似值: ①气衣:99.99%; ②防毒面具:99.8%; ③特殊口罩:75%,若贴上胶布(半封闭80%,全封闭 82.5%); ④加戴小口罩:>90%。
二、外照射防护
放射性物质可通过呼吸进入体内,体内的吸收量随物质 的种类、化学、状态、颗粒大小等有关。对可溶来说, 约有总吸入量的20%左右被机体吸收。其防护原则如下: ①设备应密封、负压,防止气溶胶扩散出来; ②加大换气次数,使有害物质尽早排出或降低其浓度; ③正确佩戴高效率的个人防护用品(不放在污染场所更 换); ④检修设备前应去污,检修时有料液滴出应立即去污,
第八章 辐射防护及屏蔽
一、内照射防护
放射性气体、气溶胶、灰尘照射。防止工作人员受到内 照射,主要办法就是切断放射性气体、气溶胶、灰尘等进入 体内的途径,同时用好个人防护用品。对内照射的防护主要 是防护射线的照射。防止通过呼吸造成内照射。
1 防止通过呼吸造成内照射
(3)γ射线的电离能力小,而穿透能力很强。 在空气重一般达到几十米到几百米。它们的屏 蔽材料分为两类:一类是高原子序数的金属材 料,如铁、铅、铀等;另一类是通用的建筑材 料,如土、砖、混凝土等。 (4)中子不带电,电离能力小,穿透能力很强, 在空气中射程达到几十米到几百米。质量略比 质子大。 对中子的屏蔽,通常采用高含氢材料(氢原子 >40%)作屏蔽层。所以,中子屏蔽一般选取以 下材料:水、石蜡、塑料等物质进行屏蔽。
并将污染物及时转移出检修场所。
⑤不许干式清扫,防止灰尘飞扬。
2 防止通过食物造成内照射
放射性物质可以通过食物进入体内,由胃肠 道转入血中的份数为0.003%,绝大部分被排 出体外。防护措施有: ①在工作场所不许吸烟,不许进食; ②在工作场所不许剔牙,也不许用手摸嘴; ③除口罩外,嘴部不许与任何物品接触; ④下班洗澡时应漱口,并将手清洗干净。
3 防止通过伤口进入体内
放射性物质可通过静脉注入或伤口吸收而进入血液中, 最后被机体吸收。血液中的有80%进入胃内。防护办法 有: ①工作时尽量防止发生外伤,如发生外伤时应采取下列 措施:用大量干净水冲洗伤口,挤压伤口、用血液将 放射性物质带出伤口,保留产生外伤的物质以作放化 测量; ②发生烧伤、烫伤并有污染时,应立即到卫生所处理; ③有较大面积外伤时,不应参加开放性的放射性工作; ④有小的伤口,经医生同意,妥善包扎后,方可进入厂 房,严防伤口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