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女》公开课一等奖
• 第三章;还是写约会情景:表明男子对女子诚挚 的爱恋。
• ----头两句“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称赞草实在是美
得出奇,夸物实际上是夸人,这里还是双关,最后两句 小伙子就直接敞开心扉,“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并不是物本身有什么美,而是爱人及物(爱屋及乌)、 托物抒情
诗眼: 怿
静女
情人相约图(成功的细节描写)
1 说说你眼中的静女形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 说说你眼中的男子形象;
3 本诗的主题(朱熹说《邶 风·静女》是 “淫奔期会之 诗” 。(即是说是不健康的, 是不正当关系男女私会的诗歌。 它是“思无邪”还是“淫奔期 会之诗”?)
1静女形象: 美丽文雅 聪明调皮
(娴静可爱、 顽皮活泼、 小鸟依人。)
2男子形象:
憨厚 痴情
说怿女美。 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
美人之贻。
静女
• 1.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 静:娴静,文雅。 • 其:形容词词头。 • 姝:美丽。 • 俟:等候。 • 城隅:城上的角楼。
爱:隐藏。 见:出现 搔:挠。 踯躅:徘徊。
----翻译:文雅姑娘真美丽,约我到这城头来。 故意躲藏逗人找,惹我挠头又徘徊。
七言诗
这位姑娘真美丽,约我相会到城隅。 姑娘姑娘躲哪里?让我心跳又着急。 这位姑娘有情意,送我漂亮红乐器。 姑娘姑娘多谢你,红红彤管表心意。 这位姑娘有心计,采来白茅寄心迹。 姑娘姑娘我懂了,你的深情我珍惜。
现代诗歌
•
心灵之约
• 高高的城墙掩映着角楼 掩映着我美丽姑娘的身影
飞扬的裙袂藏在哪
如花的笑容藏在哪
•
烈的感情。
• 地点:城隅
• 人物:静女和我
。特点:幽默、诙谐、活泼、浪漫是本诗的
主旋律,奏出一曲动人的恋歌,反映出青
年男女幽期秘约时的兴奋与喜悦!
现代诗歌
歌词
小小说
小品
• 有兴趣的同学可试着把《静女》 改写成五言诗或七言诗或现代 诗
如:五言诗
静女人真美,约我会城隅。 故意躲起来,找得我心急。 静女人真好,送我红彤管。 彤管艳又美,让我好欢喜。 静女心真巧,送我白茅草。 情结茅草中,让我好珍惜。
(忠厚淳朴、文质 彬彬。)
3表现了存在于青年男女之间的健康 的爱情。反映古代广大人民对自由
婚姻和美好、幸福的爱情生活的追 求与向往。
《静女》表
现了健康纯真的 爱情,它虽然没 有成年人的坚贞 和厚重,没有中 老年爱情历经沧 桑之后的洗练与 深沉,却以单纯、 天真、无邪而永 恒。
明确:
• 主题中心:由约会---表现主人公纯真而热
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静女》,掌握重章迭 句的形式特点及其赋和比的表现手 法。
情感目标: 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
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注意以下字音、齐读三遍:
姝:shu 俟:sì 隅:yu 搔:sao 踟蹰: chíchu 娈:luan 贻: yí 彤:tong 炜: wei 怿:yì 荑:tí 洵:xun
双关指的是利用词语同音或多义等条件,有意使一个 语句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同时兼有两种意思,表面上 说的是甲义,实际上说的是乙义;即言在此而意在彼。
• 3.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 归:通“馈”,赠送。 • 荑:初生的茅草。 • 洵:确实。 • 匪:通“非”。
----翻译:牧场归来送我荑,荑草美得真出奇。 不是荑草真的美,美人送我含爱意。
情人相见图 (比)
借物写情
情人送别图 (比、顶真)
物微而情意浓
全文翻译(齐读一下)
那个姑娘文静而漂亮 隅暗中约会等我城角地方 我如期等她不见声响 急得搔首弄发心儿彷徨
那个姑娘纯洁而漂亮 送我红管草携带着幽香 红管草发出闪闪光芒 我把它爱的象美人一样 牧场摘来嫩草也芳香 实在美丽并且另有花样 也并非小草特别漂亮 因美人所赠才不比寻常
第一章:介绍男子等待女子的痴情、焦急情态。
前两句交代事情的起因,一个漂亮的姑娘约小伙子到 城头约会,这两句很好地表现小伙子赴约时那种激动、 幸福和不无得意的心情。后两句笔锋一转,写姑娘故意 躲起来,小伙子急得抓耳挠腮,不知所措。
• 2.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 娈:美好。 贻:赠送。 • 彤管:红色的管萧 有:形容词词头。
姑娘啊
你是否看到了
我焦急等待的狼狈模样
红红的彤管红红的相思
思念的笛声在我心底
当初的欢笑藏在哪
海誓山盟藏在哪
姑娘啊
我要用彤管为你吹奏一曲
悠长缠绵的相思
水灵灵的白草芽啊
就像姑娘水灵灵的大眼睛
《诗 经 ·关 雎》
《 周 南 》
君窈在关 子窕河关 好淑之雎 逑女洲鸠 。,。,
辗悠寤求寤窈左参
转哉寐之寐窕右差
反悠思不求淑流荇
侧哉服得之女之菜
。
。,。,。,
钟窈左参琴窈左参 鼓窕右差瑟窕右差 乐淑芼荇友淑采荇 之女之菜之女之菜 。,。,。,。,
文学常识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2、收集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 (公元前6世纪)500年间的诗歌。 3、共305篇。 4、又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尊崇儒家被奉为 经典,才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 5、《诗经》按乐曲分为“风”、“雅”、“颂”三 部分。 “风”指“十五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课文所 选的两首诗作均出自“风”; “雅” 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 “颂” 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 祀的乐歌,基本上是贵族们的歌颂祝祷之辞 。
通 假 字 ) (在书上标出
1.爱:通“薆(”ai),隐藏,遮掩。 2.见:通“现”出,现、看见。 3.说:通“悦”喜,欢。 4.女:通“汝” (rǔ):你,代彤管。 5.归荑(kuìtí) :通“馈”赠,送。 6.匪:通“非”不,是。
《 静女其姝,
邶 风
俟我于城隅。
》 爱而不见,
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 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 自牧归荑,
炜:鲜明有光。 • 说:Yuè,喜爱。 怿:喜爱。 • 女:通“汝”,你,指”彤管”。
----翻译:文雅姑娘真好看,送我一支小彤管。 彤管红红闪亮光,让人越看越喜欢。
• 第二章:写约会的场面,姑娘露面并以彤管相
赠,表明男子对女子的美丽喜爱。
•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既可以看作是小伙子当
时的心理活动,也是双关语,小伙子托物抒情,表 面上赞美彤管,实际上是赞美赠彤管给他的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