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过程检验指导书

过程检验指导书

0.1引用标准:GB/T 3797-2005 电气控制设备GB/T 10223-2005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电控设备基本实验方法GB 5226.1-2008 机械电气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一部分通用技术条件GB 50171-19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T 19862-2005 电能质量监测设备通用要求1.0目的:为了规范产品的检测控制流程及检测人员对产品过程的符合性判定工作,同时加强对产品制造过程的品质把控,以避免过程中不合格项造成的产品品质减低以及整改、检验成本提高,做到提前预防而编制此过程检验作业指导书。

2.0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电气系统产品的过程检验指导。

3.0定义:工序检验:针对已识别的对产品品质有直接影响需重点关注且在下道工序难以实现检验,或在后续检验执行过程中对前工序品质有影响时开展的定工序检验。

巡检:检验员在生产现场随机抽查在制产品质量以及作业资料、工具所开展的检验工作。

4.0职责:品管部负责公司内在制产品的过程检验,按照检验标准及技术要求对产品质量进行检验判定,妥善处理品质异常情况,填报相应记录,并承担本检验作业指导书及过程检验方法、标准改进建议的反馈工作。

5.0控制程序(即检验方法):检验前,仔细阅读项目图纸、工艺文件、作业指导书;5.1线缆制作检查:5.1.1 线缆的使用,线缆必须使用无任何破损,线径必须符合各项目工艺要求的导线。

5.1.2 导线线号的使用,线缆两端必须使用线号(除特殊要求外),线号字迹效果不得有歪斜、残缺、污垢、管长不均匀、字体不统一、线号标示不居中、用笔涂改或添写等均不能使用,6 mm2以上线缆采用扎带辅助固定在线缆端头处。

特别注意:线号管不能做绝缘使用;黄绿接地线及电缆屏蔽线在电路图上无线号标注要求时,可以不标明线号,如遇特殊情况以该项目工艺规定为准。

图1:线号穿在线缆上的方向及效果图2: 图3 不合格线号示图 5.1.3 线鼻子的压接:①、导线压接线鼻子的时候必须使用合理的压接工具如下:图4:适用0.5mm 2~6mm 2管状欧标端子 图5: 适用0.5mm 2~6mm 2管状欧标端子线号尾朝向线鼻子线号方向从左到右字迹不清,后段管子未切线号管脏 线号管长不一线号不居中图6:适用压接以下冷压端子 图7: 适用OT 等线鼻子压接工具图8: 适用0.5~10mm 2端子 图9:重载专用压接工具②、导线的线鼻子必须使用与导线截面积相对应的线鼻子且不能单双混用,因实际工艺有不同规格的线并在一起的情况,在选择双线鼻子时按下列方式进行。

a )16 mm 2+10 mm 2,16 mm 2+6 mm 2,16 mm 2+4 mm 2用双16绿色线鼻子。

b )10 mm 2+6 mm 2,10 mm 2+4mm 2,10 mm 2+2.5 mm 2,16 mm 2+2.5 mm 2及其以下用双10象牙白色线鼻子。

c )6 mm 2+4mm 2,6 mm 2+2.5mm 2,10 mm 2+1.5 mm 2及其以下 用双6黑色线鼻子。

d )4 mm 2+2.5mm 2,4mm 2+1.5 mm 2,6 mm 2+1.5 mm 2及其以下用双4灰色线鼻子。

e )2.5mm 2+1.5mm 2,2.5mm 2+1.0 mm 2及其以下用双2.5蓝色线鼻子。

图10: 端头错误使用 图11:端头正确使用③、线缆压接的线鼻子应饱满,长度合适,无铜丝裸露、回铜、损坏(绝缘层、金属部分)等,串口线缆如无特殊要求均为串口端保留屏蔽层焊接串口外壳进行接地,重载线缆压接不能有断芯现象。

以下是状态的对比。

单端头压接双线双端头压接双线无漏铜、回铜漏铜、回铜图12: 错误压接 图13:正确图14: 压接不饱满 图15:正确图16:压接错误 图17:正确压接④、多芯线缆制作中内层绝缘层以及屏蔽层不能有破损,热缩管经处理后须平整、光滑;如下:图18: 错误剥外层 图19:正确图20: 错误处理 图21:正确压接饱满不饱满屏蔽层、内层线缆绝缘损坏焊点须可靠、光亮截面须无毛刺外绝缘层须压在外壳内压痕方向压反、不平整、光滑,线鼻子压坏压痕须在右边热缩管鼓包、不平整图22:串口焊接效果图 图23:成品效果图 5.1.4 对6mm 2以下(除0.5 mm 2外)的线缆采用抽检形式,每种类型抽检比例为20%,6mm 2以上、0.5mm 2的线缆采用全检形式,若检验过程中判定不合格批次的该批次退操作人员整改并要求组长级以上人员签字确认,再次交检时加大抽检比例到50%,若仍存在不合格批次的,报生产管理人员并要求整改。

所有线缆检验及整改,需由品管部检验人员判定合格后予以放行。

批次判定不合格标准见下表。

检验量(端头个数)判退不合格数(端头个数)检验量≤101 检验量≤100 10 100<检验量≤300 30 300<检验量50表1:判定标准 5.2 槽轨、安装检查5.2.1 槽轨加工,槽轨长度须符合该项目工艺文件要求,加工面须无毛刺(如无特别要求线槽加工须从出厂时的两端面往中间加工,弃中间部分)。

图24:端面未处理 图25: 合格端面处理效果图5.2.2 槽轨铆接;铆接前安装板上、安装孔内须无铁屑等杂物;无特殊规定外:线槽安装用加宽铝铆钉铆接;主控柜中开关电源和PLC 的导轨用加宽钢铆钉铆接,带支架的安装接线端子的导轨用螺钉加弹、平垫带止退螺帽固定,其余导轨用加宽铝铆钉铆接;变桨柜的导轨全部用加宽钢铆钉铆接;铆接检查采用塞尺检查,铆接后铆钉面与槽轨间隙不得大于0.15mm (包括0.15mm ),采用铆钉铆接支架与槽轨的,槽轨与支架间隙不得大于0.3mm (包括0.3mm )且无松动现象,采用螺钉紧固线槽、导轨及支架的,须紧固且无松动。

不合格的在相应位置做出标示并在《问题记录单》上详细记录,整改后判定合格予以放行。

铆接对比图如下:端面毛刺未处理图26:铆接不合格 图27:铆接合格 5.2.3 线槽与线槽交汇出线槽处理须无毛刺、尖端,线槽侧面全部处理,处理效果图如下:图28:线槽交汇处处理效果图5.3 器件、非标件安装5.3.1 非标件安装:根据该项目工艺文件安装牢固、美观、正确安装,无特殊规定时,钢镀锌座用圆头不锈钢“+”螺钉固定,固定座卡子固定钢镀锌条;铜镀锡条固定点超过2处时,铜条两端须加工ø6的通孔,用沉头不锈钢“+”螺钉穿过通孔再与固定座一起固定,底板须攻丝或带止退螺帽固定,中间固定与钢镀锌的一致。

文件袋安装须有钢镀锌固定。

柜门加热器固定支架用钢铆钉铆接,导轨用3颗螺钉带自锁螺帽固定。

不合格项标示后在《问题记录单》上详细描述,整改后判定合格予以放行。

安装效果如下图:图29:钢镀锌固定方式 图30:铜镀锌两端固定方式 图31:铜镀锌中部固定方式四周任一间隙大于0.15mm四周任一间隙小于0.15mm交汇处处理效果“+”字圆头“+”字沉头“+”字圆头图32:铜镀锌安装效果图图33:钢镀锌安装效果图图34:加热器固定效果图 图35:文件袋固定效果图5.3.2 器件和标识安装,根据相应项目《××布局图》检查器件的安装位置、规格、型号、稳固性、品牌、方向、间距、标识、外观等(物料编码除外);采用螺钉固定的须按照力矩要求检查(见附录),所使用螺帽或螺钉不能有损坏现象(变压器采用加宽平垫);不合格的在《问题记录单》上详细记录或填写《不合格品处理单》并要求立即整改,合格后的用油漆笔做标记。

重要部分安装及标示如下图(特殊或另有要求根据工艺文件规定安装):钢铆钉铆接螺钉固定须做工艺处理(折弯处理,不应有折痕及破坏镀层)须做工艺处理(折弯处理,不应有折痕及破坏镀层)图36:变压器标示位置 图37:变压器紧固检测合格后效果图图38:开关电源标示位置图39: ABB 断路器标示位置 图40:施耐德断路器标示位置 图41: 西门子断路器标示位置器件标示位置警示标示位置油漆笔标记,使用加宽平垫标示位置标示位置标示位置标示位置图42:时间继电器标示位置 图43:负荷开关标示位置 图44:端子型模块标示位置图45:ABB 接触器标示位置 图46:有标示粘贴牌的标示粘在标示牌上 5.3.3 对于有操作手柄的元件应将其调整到位,不得有卡阻现象;在元器件操作时,不应有受到空间的妨碍和触及带电体的可能。

5.3.4変桨柜体的底板装回柜体后,进行力矩检验,力矩合格后用油漆笔标注,如果力矩合格但有槽轨变形的须更换,不合格项标示后在问题记录单上详细描述,整改后判定合格予以放行。

5.4 布线、接线检查5.4.1 依据标准:《GB 2681-81》部分内容:黑色:装置和设备的内部布线;棕色:直流电路的正极;蓝色:标示位置警示标示位置器件标示位置模块型器件标示位置器件标示位置有器件标识牌标示位置直流电路负极;淡蓝色:三相电路的零线或中性线;黄和绿双色:安全用的接地线;交流三相电路的A 相:黄色、B 相:绿色、C 相:红色;5.4.2 布线基本要求:整齐美观,信号线和电源线、动力线尽量不铺设在同一个线槽内,具有层次感(大线、器件下层线缆在下面,小线、器件上层线缆在上面),禁止拐直角,保证电缆“横平竖直”,控制线和动力线禁止平行且靠得很近布置(必要时须做相应工艺处理),走线顺序参照 GB/T3797-2005(见下图)。

图47: 错误 图48:正确(线缆弯曲有弧度)图49: 正确布线 图50: 错误布线图51: 走线顺序线缆弯曲无直角不整齐,美观布线交叉间距不小于15mm应从该处出线5.4.3 主控柜安装板布线流程a)、接地条上地线,开关电源地线,控制变压器地线,模块上地线的连接。

b)、10 mm2及其以上的线的连接。

c)、马达断路器出端与接触器入端线的连接。

d)、接触器出端和断路器入端、端子的连接。

e)、多段线(并线)、开关电源以及控制器等模块电源的连线。

f)、PLC上PTAI216,AIO288,CNT204/R上的线的连接及屏蔽层的处理;然后DI232,DO232上的线的连接及处理。

g)、串口线以及柜内线的绑扎处理。

检验员在检验过程中主要检查生产人员是否按照该流程操作。

5.4.4 主控柜体布线流程a)、柜体按钮的接线及绑扎处理。

b)、将镀锌背板装回柜体。

c)、负荷开关处的接线,柜门加热器、插座接线、冷却风扇处的接线及绑扎处理。

检验员在检验过程中主要检查生产人员是否按照该流程操作。

5.4.5 变桨柜布线流程a)、安装板装回柜体内,接端子处的大线、柜内控制器、模块的地线、重载的电线b)、端子、继电器、接触器、加热器等的接线。

c)、控制器(驱动器)的接线及绑扎处理。

d)、重载的接线及绑扎处理。

检验员在检验过程中主要检查生产人员是否按照该流程操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