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0的认识教学设计

10的认识教学设计

《10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教材第59、第60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10的认识的编排与前面8、9的认识基本相同,先显示一副主题图供学生数数并抽象出数10,再认识10、1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大小,最后学习10的组成和写数。

这部分内容在编排上与8、9的认识主要有两点不同:一是没有安排10的序数意义,这主要是考虑到学生对自然数的序数意义已比较熟悉了,没有像前面那样具体介绍。

二是将10的组成提前到写数前面,而将写10安排在认识数的最后,这样安排既有利于在教学中利用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去更好地突出10的组成,同时也有助于学生集中练习10的书写。

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刚刚结束幼儿园生活,进入学校,对课堂学习还不适应,容易疲劳,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比较短,因此,老师应从
学生的兴趣出发,激发学生学习数字的兴趣。

所以,对于本节课
的开展,我始终会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氛围,在故事、游戏和
欢声笑语中经历认识10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目标
1、学会10的数数、认数、写数和组成,获得对10的全面认
识和掌握。

2、通过各种情景创设,使学生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的认
识和掌握。

3、结合数的概念的学习,感受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和热爱科
学的教育;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的认识和掌握
难点:掌握10的组成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手折星星、电子白板
教学策略1、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情境,巧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法,增强学生数学交
流意识。

3、重视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

教学课时本课应用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情境激趣,导入新知
1、讲故事——夜深了,数字宝宝们都还没有睡觉,反而非常兴奋,因为
明天他们要带队来和同学们交朋友。

可是,总得选个班长吧!还没有
等其他宝宝开口,数字9就迫不及待的从被窝里跳了出来,大声说;
“这个班长理所应当我来胜任,谁让我最大呢!”他得意极了,并且
指着数字0说“你啊,长得没头没脑的,还最小,干脆不要去了”。

这时,数字1跳了出来拉着数字0的手说:“我们两个站在一起,就
可以当班长!’’数字9一听,恍然大悟,同学们开动脑筋,想一想,
这是怎么回事?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总结。

2、教师揭题,1和0站在一起组成“10”,10比9大。

这节课,我们就一
起来认识一下10这个新来的数字宝宝吧。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故事激发学生对这节课的兴趣,引发
学生的好奇。

)
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
1、学习数数和认数
(多媒体课件)出示主题图
教师提问:这幅图上都有什么,他们都在干什么?
学生描述。

学生数出图中学生的人数、老师的人数、白鸽的只数。

教师由此引导学生认读10,并要求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数数。

教师总结:像这样的10个人,10只白鸽都可以用10来表示,那么同们来想一下我们身边有哪些事物与10有关。

课件出示与10有关的事物,师生共同欣赏学习。

2、学习10以内数的顺序和两个相邻数的大小比较
教师首先出示课件,显示直尺,讲解数字可以在直尺上以一定的顺序排列,要求学生观察自己的直尺,思考:10的位置。

教师通过拨珠子的过程分析引导学生比较8与9的大小,从而类比出10与9的大小关系。

教师总结:看他们多团结啊,真是幸福的一家。

那么老师希望我的学生也能和他们一样,团结互助,相亲相爱。

轻松一刻:师生唱歌(再次集中二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重难点的讲授)
3、学习10的组成
师生游戏教师拿出准备好的小星星,指明让学生随便从教师手里抽出几个,教师猜猜学生手里的星星个数,引发学生的好奇。

教师:同学们看看老师聪明吗?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样呢,学习了10的组成以后,大家就会和老师一样厉害了。

教师请10个同学上讲台,师生一起在游戏中完成10的组成的讲解。

学生讨论记忆。

课件出示巩固练习10的组成
师生共同总结10的组成,并要求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记忆。

活动:手指操(记忆10的组成)
4、学习10的写法
教师:刚刚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认识了10,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学着写写它呢?这样就能把这个新朋友牢牢地放在心里面。

10由“1”和“0”组成,左边是“1”,右边是“0”,先写“1”,再写“0”,“1”和“0”不能离得太远。

设计意图:创设真实有意义的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探索10的组成成为学生的心理需求,给学生提供合作探究的机会,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学生活动
5、练习巩固(及时巩固新知,提升技能)
6、学生总结对这节课的认识
7、教师全面总结并提出要求
作业布置
课本62页1、2、 3
板书设计
10
10 10 10 10 10
/\ /\ /\ /\ /\
1 9
2 8
3 7
4 6
5 5
课后反思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动力,但兴趣总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

为此,在新课开始时,我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参与的动机,利用小故事,适时激疑1和0组成的数字是几,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0的认识。

这种设计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使学生学习情绪高涨,达到学习的最佳境界。

2、学生的探索必须有一定的时间做保证。

教师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也不能简单地以成人的眼光对学生的解答做出判断,要给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尊重学生以不同的方式理解和解答问题。

本节课一系列活动的设计,我都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这样就使学生有了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提高了自主探索的时效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