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P附录1无菌药品
0.45± 20% m/s
M
M
灭菌
SCIP 接触部
2011-04
13
关键操作区 气流方向示例
使之不受操 作者的呼吸
影响。
Grade”B”
0.45± 20% m/s
Grade”A”
M
M
操作者不能进 入Grade”A”区
域。
SCIP
直接包材 接触部
灭菌
2011-04
14
第二章 注射剂质量控制
注射剂的研制和生产过程复杂,安全性及机体适应 性比口服制剂差、且成本相对较高。常规的注射剂 一般为澄清透明、以注射用水为溶剂的注射剂,如 葡萄糖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或复方氨基酸注射液 等;部分化学药具有亲酯性且难溶于水,可制成“ 水包油型”的脂肪乳注射液,它是用于静脉滴注的 乳状液型注射液。注射剂对澄清度、无热原、无菌 、稳定性、等渗和酸碱度等质量检查非常严格,其 中,细菌污染、热原反应和澄清度问题是注射剂生 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章 注射剂生产工艺
小容量注射剂分类:
按给药途径分类:小容量注射剂可分为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脊椎腔注射、肌 内注射和静脉注射等多种方式。
皮内注射是指注射于表皮和真皮之间,一次注射量在0.2ml以下,常用于过敏性试验或诊断。 皮下注射是指注射于真皮和肌肉之间的软组织内,注射剂量通常为1~2ml。 皮下注射剂主要是水溶性注射剂;由于神经组织比较敏感,脊髓液循环较慢、易出现渗透压紊乱并很快 引起头痛和呕吐,所以脊椎腔的注射产品应严格控制质量,保证渗透压与脊椎液相等,且注射量在 10ml以下。 肌内注射的-一次剂量一般在1~5ml, 水溶液、油溶液、混悬液和乳浊液的注射剂均可进行肌内注射 。静脉注射分为静脉推注和静脉滴注,前者用量较小,一般在5~50ml,后者用量较大,可多至数千 毫升。 静脉注射剂不得添加抑菌剂,且多为水溶液注射剂。非水溶液和混悬剂型注射液不能用作静脉注射, 肌内注射刺激性很大可考虑静脉注射。
第三章 注射剂生产工艺
水溶性大输液的工艺方框图
内包材
免洗或经清洗 外包材
原辅料 称量
复核称量 浓/稀配
过滤 灌封 灭菌 灯检 包装
注射用水
进行药液的配制。通常药液的 配制采用浓配工艺和稀配工艺 两个步骤,部分产品也只进行 稀配处理。在配制过程中,根 据原辅料的情况,企业会在浓 配罐中添加部分药用活性炭进 行处理,因加入药用活性炭可 能引入不可预知的杂质并带来 产品的质量风险,因此,需要 控制原辅料的质量和各个操控 步骤。应尽可能不使用或少使 用药用活性炭,采用钛棒过滤 器或其他合适的过滤器进行脱 碳处理,然后经过孔径为 0.45μm或0.65pm的聚丙烯粗 滤器过滤后输送到稀配罐进行 定容,再经过0.22μm除菌过滤 器进行过滤。
第三章 注射剂生产工艺
小容量注射剂分类:
按分散系统分类:溶液注射剂、混悬型注射剂和乳剂型注射剂;溶液注 射剂包括水溶液型注射剂和油溶液型注射剂两种,常见产品有氯化钠注 射液、葡萄糖注射液和黄体酮注射液。混悬型注射剂是指水难溶性药物 或注射后要求延长药效的药物的注射剂,指药物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灭 菌溶液、乳浊液、混悬液,以及供临用前配成溶液或混悬液的无菌粉末 或浓缩液;一般仅供肌内注射,常见产品有醋酸可的松注射液等。乳剂 型注射剂是指不溶于水但溶于油的液体药物注射剂,如静脉注射脂肪乳 剂等。
无菌药品
项目经理:严跃东
2020年2月
本附录包含的各章节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注射剂质量控制 第三章 注射剂生产工艺 第四章 脂肪乳注射剂 第五章 抗生素 第六章 注射剂配液系统 第七章 清洗与灭菌
第一章 概述
第一条 无菌药品是指法定药品标准中列有无菌检 查项目的制剂和原料药,包括注射剂、眼用制剂、 无菌软膏剂、无菌混悬剂等。 第二条 本附录适用于无菌制剂生产全过程以及无 菌原料药的灭菌和无菌生产过程。
❖明确了无菌药品的主要污染形式 ❖强调了人员对保证产品无菌的重要性 ❖强调了生产必须精心设计、严格按规定操作,效 果应经过验证
第一章 概述
第四条 无菌药品按生产工艺可分为两类:采用最 终灭菌工艺的为最终灭菌产品;部分或全部工序采 用无菌生产工艺的为非最终灭菌产品。
第五条 无菌药品生产的人员、设备和物料应通过 气锁间进入洁净区,采用机械连续传输物料的,应 当用正压气流保护并监测压差。
1.产品灌装(或灌封); 2.高污染风险(2)产品的配制和过滤; 3.眼用制剂、无菌软膏剂、无菌混悬剂等的配
制、灌装(或灌封); 4.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器具最终清洗后
的处理。 1. 轧盖; 2.灌装前物料的准备; 3.产品配制(指浓配或采用密闭系统的配制)
和过滤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器具的最 终清洗。
第二章 注射剂质量控制
(1)澄清度:溶液型注射液应澄清
(2)无热源:临床上注射剂的热原反应时有发生 ,注射剂必须按药典规定的热原检查法或细菌内毒 素检查法检查热原。热原的污染途径主要有以下几 点。①从溶剂中带入②从原料中带入③从容器、用 具、管道和装置等带入④药液配制的污染⑤从输液 器具带入;因此,一方面要加强生产过程的控制, 同时更应重视使用过程中的污染,一次性全套输液 器包括插管、导管、调速、加药装置、末端过滤、 排除气泡及针头等须在输液器出厂前进行了彻底的 灭菌。
第三章 注射剂生产工艺
大容量注射液俗称大输液(Large volume parenteral, LVP), 通常是指容量大于等于 50ml并直接由静脉滴注输入体内的液体灭菌制剂 。临床应用上,大输液产品的包装容器经历了三代 变化。目前,在我国输液市场上存在的包装材料主 要有玻璃瓶、塑料瓶、非PVC软袋和直立式软袋4 种形式。其中非PVC软袋的包装材料技术安全、有 效,符合药用和环保要求,是大输液包装技术的主 要发展方向。
第一章 概述
第三条 无菌药品的生产须满足其质量和预定用途 的要求,应当最大限度降低微生物、各种微粒和热 原的污染。生产人员的技能、所接受的培训及其工 作态度是达到上述目标的关键因素,无菌药品的生 产必须严格按照精心设计并经验证的方法及规程进 行,产品的无菌或其它质量特性绝不能只依赖于任 何形式的最终处理或成品检验(包括无菌检查)。
第九条 无菌药品生产所需的洁净区可分为以下4个级别: A级:高风险操作区,如灌装区、放置胶塞桶和与无菌制剂 直接接触的敞口包装容器的区域及无菌装配或连接操作的区 域,应当用单向流操作台(罩)维持该区的环境状态。单向 流系统在其工作区域必须均匀送风,风速为0.36-0.54m/s( 指导值)。应当有数据证明单向流的状态并经过验证。
直接接触的敞口包装容器的区域及无菌装配或连接操作的 区域,应当用单向流操作台(罩)维持该区的环境状态。 单向流系统在其工作区域必须均匀送风,风速为0.360.54m/s(指导值)。应当有数据证明单向流的状态并经 过验证。
在密闭的隔离操作器或手套箱内,可使用较低的风速。
B级:指无菌配制和灌装等高风险操作A级洁净区所处的背 景区域。
❖确定无菌药品生产用洁净区的级别应根据风险评 估结果,不应机械、教条地执行规定 ❖强调无菌药品生产的环境应达到动态洁净度标准
第一章 概述 洁净度级别及监测
第八条 洁净区的设计必须符合相应的洁净度要 求,包括达到“静态”和“动态”的标准。
❖这里强调的是洁净区的设计要求
第一章 概述 洁净度级别及监测
第二章 注射剂质量控制
(4)稳定性:溶液型注射液应澄清、稳定;除另有 规定外,混悬型注射液中药物粒度应控制在15μm 以下,含15~20um (间有个别20~50μm)者 不应超过10%,若有可见沉淀,振摇时应容易分 散均匀。混悬型注射液不得用于静脉注射或椎管注 射;乳状液型注射液应稳定,不得有相分离现象, 不得用于椎管注射。静脉用乳状液型注射液中乳滴 的粒度90%应在1pm以下,不得有大于5pm的 乳滴,色泽和降解产物也应合格。
1.处于未完全密封(1)状态下的产品置于完全密封容器内的转运; 2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器具灭菌后处于密闭容器内的转
运和存放。
1.灌装前可除菌过滤的药液或产品的配制; 2.产品的过滤。
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器具的最终清洗、装配或包装、 灭菌。
关键操作区 气流方向示例
Grade”B”
Grade”A”
在密闭的隔离操作器或手套箱内,可使用较低的风速。 B级:指无菌配制和灌装等高风险操作A级洁净区所处的背 景区域 C级和D级:指无菌药品生产过程中重要程度较低操作步骤 的洁净区。
❖关键操作区的要求最高,要求单向流
第一章 概述
洁净度级别及监测
第九条 无菌药品生产所需的洁净区可分为以下4个级别: A级:高风险操作区,如灌装区、放置胶塞桶和与无菌制剂
非最终灭菌产品 无菌生产示例
B级背景 下的A级
B级 C级 D级
1.处于未完全密封(1)状态下产品的操作和转运,如产品灌装 (或灌封)、分装、压塞、轧盖(2)等;
2.灌装前无法除菌过滤的药液或产品的配制; 3.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器具灭菌后的装配以及处于未
完全密封状态下的转运和存放; 4.无菌原料药的粉碎、过筛、混合、分装。
≥0.5μm
≥5μm
Hale Waihona Puke 352020≥0.5μm
≥5μm
3520
20
3520
29
352000 2900
352000 3520000
2900 29000
3520000 29000 不作规定 不作规定
2011-04
10
最终灭菌产品 生产操作示例
C级背景下 的局部A级
C级
D级
高污染风险(1)的产品灌装(或灌封)
第二章 注射剂质量控制
(3)无菌:无菌检查需重点关注灭菌的工艺过程 ,经过验证的工艺参数(如温度、时间、饱和蒸汽 压、Fo值及其他关键参数)均应达到要求,以保证 最后的无菌检查合格。例如,有些输液染菌后出现 霉团、云雾状、浑浊和产气等现象;有些即使含菌 数很多,但外观上没有任何变化。使用这种劣质的 大输液将会造成严重后果,能引起脓毒症、败血病 、内毒素中毒甚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