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及选择1.西方最早使用“心理学”一词的是德国哲学家沃尔夫。
2.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3.科学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客观性、定量性、论证性4.俄国生理学家巴普洛夫提出了“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
5.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6.注意的功能有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
7.记忆表象具有的特征:直观性、概括性、可操作性8.对人类记忆和遗忘现象首次进行系统实验研究的人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
9.遗忘进程走势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
10.能力的个别差异有哪些方面:1.能力类型的差异2.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3.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11.表情可分为三种:1面部表情2.身段表情3.言语表情12.人的原始情绪主要有快乐,悲哀,愤怒和恐惧四种形式。
13.态度的形成过程一般分为服从、同化和内化三个阶段。
14.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特点:1.潜伏性2.单纯性3.盲目性4.危险性15.期望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1964年出版的《工作与激发》艺术提出来的,它的公示表达为激发力量=效价×期望。
16.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写了世界上第一本心理学著作《论灵魂》17.人的一切心理活动按其产生方式而言,都是脑的反射活动,说明了反射活动的普遍性。
18.马斯洛需要级层理论由低级到高级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19.动机冲突包括双趋冲突(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双避冲突(左右两难)、趋避冲突、双重趋避冲突。
P53页四点需要理解,灵活运用。
20.根据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将记忆划分成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其中短时记忆的特点是第一时间短,一般为保持在一分钟以内的记忆;第二,容量有限,一般是7±2组块(chuank);第三,意识清晰;第四,操作性强。
21.一般把达到恰能背诵之后再继续学习一段时间的学习叫做过度学习,过度学习达到150%的学习遗忘最少,效果最好。
22.一般能力通常也称为智力,主要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五种成分,其核心是思维能力。
23.意志的品质主要有独立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力。
P194-196理解这几个方面,着重理解自制力。
24.人格包括独特性、稳定性、整合性、功能性四个特征。
25.气质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4种类型。
P219了解各类型。
26.性格是人格结构中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是一个人本质属性的独特的、稳定的结合。
二、判断1、实验法不一定需要实验室。
(正确)2、人和动物都能形成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只能由人形成。
(正确)P26需理解书本。
3、无条件反射是与生具有的,条件反射式后天获得的。
(正确)4、条件反射是心理现象也是生理现象。
(正确)P25页理解第二段。
5、个体的需要是个体行为积极性的源泉,是个体活动的动力。
(正确)6、需要永远具有动力性。
(正确)7、内驱力是出于了解和理解事物,掌握和运用知识以及系统阐述和解决问题的需要,它是“动力”的需要。
(正确)。
P45页第二段理解。
8、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状态,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活动。
(正确)9、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可以是客观事物本身的特点,也可以是人的主体状态。
(正确)10、梦是不随意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
(正确)11、空想是根本没有实现可能性的幻想,是完全脱离生活发展规律的。
(正确)12、智力越高创造力越高,智力越低创造力越低。
(错误)13、情绪情感是完全相同的。
(错误)14、理智感随着人的认识活动的逐步深入而得到发展。
(正确)15、心理健康和不健康之间并没有一个绝对的界限。
(正确)三、名词解释1.现代心理学是以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科学。
2.实验法是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情境,以引起被试一定的心理反应的研究方法。
3.需要是由人的生理或社会的,物质或精神的某些缺失与不平衡引起的机体的状态。
4.动机是以需要为根本内驱力,在各种内外诱因的作用下形成的。
5.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6.感觉是指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7.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8.认知内驱力是出于了解和理解事物、掌握和运用知识以及系统阐述和解决问题的需要。
P58页最后一段需理解9.认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认知和认识的内涵基本相同,是指人类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活动,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
认知的过程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途径和手段,是人类基本的心理活动,也是首要的心理功能,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
狭义的认知就是指记忆过程,指人们获取信息并加工、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10.思维是人脑对事物内在联系及本质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11.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它具有形象性和新颖性的特点,是在借用已有的表象基础上进行的。
12.一般能力是指人们从事各种活动都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一般能力通常也称为智力,主要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五种成分,其核心是思维能力。
13.能力时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促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14.创造力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15.情绪情感是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
16.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也叫心情。
心境具有弥漫性。
17.意志是人为实现预定目的时,克服困难、自觉组织和自我调节心理的行为过程。
目的性和调控性是意志的两个基本特征。
18.态度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对待一定的人、事物或观念的一种心理倾向或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19.品德是指个体的道德品质,即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在一个人身上的实际表现和具体表现。
20.人格是个体在遗传和环境的作用下所形成的实际的和潜在的、影响个体行为的心理活动模式的总和,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动的特有模式。
21.气质是人与人最天然的差别,是不以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是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在人行为方式上的表现。
22.性格是指人对客观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的个性心理特征。
23.心理健康,是指一种协和、适应而积极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主体的内部基本协调,对外适应良好,潜能发挥正常。
四、简答1、科学的心理观包括哪些方面?答:1、心理师一种物质的反映形式;2、心理是脑的机能;3、心理受客观现实制约;4、心理具有主观性、能动性和个性化;5、心理是在实践中发生和发展的。
2、青少年学习动机的主要内驱力成分有哪些?答、1、认知内驱力 2、自我提高内驱力 3、亲和内驱力、4、自我价值感内驱力3、青少年学习动机的发展趋势有哪些?答、1、青少年学习动机的自主水平不断提高,内在动机逐渐占优势; 2、青少年学习动机不断与长期目标结合,远景性动机占据优势; 3、青少年的学习动机不断健康发展,河里驱动逐渐成为主流; 4、青少年的学习动机不断与社会要求相联系,社会性学习动机不断丰富和增强。
4、注意的品质包括哪些方面?答:1、注意的广度;2、注意的稳定性;3、注意的分配;4、注意的转移。
(P71、72页理解)。
5、知觉的基本特性有哪些方面?答:1、知觉的选择性;2、知觉的整体性;3、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恒常性。
P78、79页,重点理解知觉的恒常性。
6、防止遗忘的方法(巩固复习的方法)有哪些?答、一是要及时复习;二是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三是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四是多样化复习。
7、影响问题解决的认知因素有哪些?答:1、认知结构的限制。
2、迁移的作用;3、定势的作用;4、问题解决策略的影响;5、功能固着;6、原型启发。
8、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是?答、能力与知识、技能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一方面,知识、技能不是心理特征,不能等于能力。
另一方面,能力的发展又离不开知识与技能。
能力与知识、技能又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
P126页,最好准备一个论述。
9、在《情感智商》中,高尔曼提出情绪智力应包含的5种能力有?答:1、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2、妥善管理情绪的能力;3、自我激励的能力;4、认识他人情绪的能力;5、人际关系的管理能力。
10、皮亚杰把儿童的品德发展分为哪四个阶段?答:1、自我中心阶段(2-5岁)2、权威阶段(6-8岁)3、可逆性阶段(9-10岁)4、公正阶段(11-12岁)11、形成态度的原则与方法包括?答:1、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2、全面把握态度的结构,灵活采取适当的对策;3、充分利用群众的力量;4、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五、论述1、试从心理学与当代教育的角度论述师范生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答:深入的学习和掌握心理学的知识、理论与规律,并将其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2、试论述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有哪些?答:无意注意或称不随意注意,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一种消极的、被动的、不由自主的注意,是注意的初级形式。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可以是客观事物本身的特点,也可以是人的主体状态。
客观事物本身的特点包括:第一,刺激物的强度;第二,刺激的新异性;第三,刺激的活动和变化;第四,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人的主体状态包括:第一,人对客观事物的需要、兴趣和期待,兴趣是人认知的需要,期待是人们对有关刺激需要的等待状态;第二,人们当时的情绪和精神状态。
(P69、70页尽量多看两遍。
)3、如何进行能力的培养?答:1、重视早期教育,抓住智力发展的关键期;2、培养非智力因素,促进智力开发;3、创设教学条件,积极发展能力,这点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要正确处理好能力培养与知识传授之间的关系;二是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三是加强教学实践环节。
(p144-146页所讲内容要有印象,以便展开论述)。
4、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有哪些?请分别加以概述。
答:一、生物遗传因素。
1、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重要影响因素;2、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随人格特质的不同而异;3、人格的发展史遗传与环境两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二、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对人格的影响因文化而异,这要看社会对顺应的要求是否严格;社会文化对人格具有塑造功能,表现在不同文化的民族有其固有的民族性格。
三、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是社会文化的媒介,它对人格具有强大的塑造力;父母教养方式的恰当性,会直接决定孩子人格特征的形成;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表现出自己的人格,有意无意地影响和塑造着孩子的人格,形成了家庭中的“社会遗传性”,塑造孩子不同的人格特质。
四、自然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对人格不起决定性作用,更多地表现为一时性影响;自然环境对特定行为具有一定的解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