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讲 学会观察生活

第十讲 学会观察生活

第十讲学会观察生活写作文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可有些同学一提写作就头痛,不知怎么写、写什么,总希望有什么灵丹妙药,让自己一下了就会写作文了。

其实,作文的内容,基本上是来自我们的生活。

那么,要写好作文,留心观察生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特别是要注重每一个细节,因为细节可能就会成为你作文中的优点。

课前准备1.考考你——你注意身边这些细节了吗?⑴一圆硬币的背面是什么图案?⑵你们教室的窗户一共有多少玻璃?⑶路口的竖排红绿灯,哪一种灯在最上边?⑷雨天,当雷电来临的时候,是先听见雷声,还是先看见闪电?⑸有很多植物是先开花后长叶的,你知道哪些?2.请你当医生——下面这段话中有错误的地方,请你找到并分析病因,然后修改。

小花猫说起小花猫,我对它可熟悉呢!它在我家落户两年了。

小花猫可爱极了!它有一身细柔光滑的毛,淡淡的灰色中夹杂着黄褐色的斑纹。

小花猫的警惕性可高了,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它的眼睛总是瞪得圆圆的,翘起的尾尖微微地摆动,仿佛时刻注意周围的动静,再狡猾的老鼠也别想从它的眼前逃过。

请你找出有问题的句子,用“”画出来。

然后说说出现问题的原因,再写出正确的句子。

阅读感悟瞎马吃草日本著名写生画家冈山应举画了一幅《马食草图》。

一位农夫看了后,便对画家说:“这马是瞎马吧?”冈山应举感到很意外,忙说:“不,我没有画瞎马,你怎么看得出是瞎马呢?”“它的眼睛不是睁着吗?”农夫说,“马在吃草时,必须把眼睛闭上,这是为了使眼睛不被草尖伤着。

这马睁着眼睛,头没在草丛里吃草,准是瞎马!”农夫根据自己的经验向画家作了解释。

后来,冈山应举经过一番仔细观察,证实了农夫所讲的话。

他对自己没有经过仔细观察就作画一事,感到很羞愧。

孔雀上土堆先迈哪只脚宋徽宗赵佶不是个有能耐的皇帝,却是个有才能的画家和书法家,他在绘画和书法方面有很高的造诣。

他还设了画院,招考各地的画师。

有一次,宣和殿前的荔枝结果了,孔雀在树下啄食掉落的荔枝。

赵佶看见这种情景,非常高兴。

他把画院的画师叫来,让他们当场写生。

画师各显神通,画出了一幅幅的荔枝孔雀图,送给宋徽宗评赏。

赵佶一幅一幅地翻阅着,说“你们虽画得不错,可惜都画错了。

”“错了?”画师们异常惊愕。

“孔雀上土堆,你们都画成了先抬右脚。

”赵佶朝地上的孔雀看了了一眼说,“事实上,孔雀上土堆,往往是先举左脚的。

”画师们有些不信,经过反复观察,果然发现孔雀上土堆是先迈左脚。

他们对宋徽宗敏锐的观察力格外佩服。

莫泊桑的写作秘诀莫泊桑是法国作家,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

他是怎样学会写小说的呢?据说他的老师福楼拜曾教给他一个写作的秘诀。

福楼拜也是法国著名作家,他是莫泊桑母亲的朋友。

莫泊桑从小就喜欢写作。

有一次,他把自己准备写的短篇小说的故事讲给福楼拜听,这些故事都是他坐在屋子里编的。

福楼拜听了以后,告诫莫泊桑:“我劝你不要忙于写这些虚拟的故事,你每天骑马到外面去转一圈,把路上看到的一切准确细致地记录下来。

”莫泊桑是个聪明的人,他立即领悟了福楼拜的意思,那就是要让他学会用眼睛去观察生活、认识社会,练好这个写作的基本功。

莫泊桑遵照福楼拜的劝告,天天跑出去观察,过了一年左右的时间,练出了敏锐的观察能力,终于写出了小说《点心》。

莫泊桑后来成了著名的小说家。

当别人请他谈创作经验时,他以自己的切身体验,谈了下面一段话:“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很注意地观察它,以便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的和没有写过的特点。

任何事物里,都有未被发现的东西……最细微的事物里也会有一星半点未被认识过的特点。

我们要去发掘它。

”观察,这就是莫泊桑从福楼拜那里学来的一个写作秘诀。

【思考】阅读这几个小故事,说一说你受到什么启发?【灵动感悟】马吃草睁眼还是闭眼,孔雀上土堆先迈哪只脚,这对一般人来说无关紧要。

但对画家来说却是非常重要的,稍一不注意,就会出错,画就会失真。

其实,作文同画画一样,也要注意内容的真实,尤其是生活细节,一点儿也不能假,不能失真,否则就会影响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怎样才能反映得真实呢?关键是观察得要准确,要善于抓事物的特点。

作文首先需要有内容,而作文的内容从根本上说来源于我们对生活的观察。

观察是写作的一项基本功。

要想写好作文,必须先学会观察生活。

鲁迅先生说:“对于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

”为了写好作文,我们应该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努力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

习作导航可爱的小花猫要说起小花猫,我对它可熟悉呢!我家就有一只小花猫。

它在我家落户已经有两年了。

我家的小花猫可爱极了!它有一身细柔光滑的毛,淡淡的灰色中间还夹杂着黄褐色的斑纹,活像一只小老虎。

最有趣的是它的眼睛,能够一日多变:早上的光线不太强,它的瞳孔就像枣核那样;到了中午,阳光直刺眼睛的时候,它的瞳孔就变了,变得像一根细细的线;等到天黑了,光线暗了,它的瞳孔就变得又大又圆,就像一个晶莹剔透的玻璃球。

真有意思!小花猫的警惕性可高了!我常在晚上看见它竖着那对机警的耳朵,瞪着一双圆溜溜的眼睛站在阁楼上,翘起的尾尖微微地摆动,仿佛在时刻注意周围的动静,相信再狡猾的老鼠也别想从它的眼前逃过。

两年以来,我已经和小花猫成为了十分要好的朋友,我们一起玩耍,还一起看电视呢!篇末简评你注意过小花猫的变化吗?小作者能够把这篇文章写得这样生动、有趣,主要源于他对生活的认真观察,否则就会出现开始那篇文章中出现的错误。

其实,无论我们写什么内容,观察生活都是基础。

作文小子来支招写作文并没有什么灵丹妙药,也没有什么捷径可走。

如果说有的话,那也只能是多看、多想、多读、多写。

这里说的多看,就是要注意随时随地地观察。

要善于发现身边的人或事及景物的特点。

我们刚读的《可爱的小花猫》这篇文章,说的就是要注意对生活的认真观察。

观察,不是无目的地随便听一听,看一看,而是有目的地,认真地对所要描写的事物进行细致地了解。

应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才能看得全,看得准。

比如对一座楼房的观察,就要从前前后后不同立足点来进行,必要时,还应进入楼中研究一下内部构造。

这样,写这座楼时,才能准确无误。

有时,观察要连续地或反复地进行。

比如对日出日落、日食月食、刮风下雨等自然现象以及动、植物的生长过程的描述,如果不进行持续观察,就不可能了解到细致入微的变化细节。

我们要想写好作文,首先要练好观察的基本功。

一、观察要细致观察事物要认真仔细,要抓住重点,选择印象最深的着重观察,不能“走马观花”。

比如,有的同学到公园去游览,一进去就到处奔跑,花圃、草坪、金鱼池匆匆忙忙地都看了,但哪样也没有仔细观察。

等到写作文时,只能凭脑子里的粗略印象写:“花圃很美,草坪很绿”当然无法写得具体形象了。

有一个同学对金鱼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所以就写得很具体。

如:金鱼池中有各种各样的金鱼。

其中有一种叫“鹤顶红”的金鱼,头上长着一簇红缨,它们正悠然自得地浮在上面,好像有意让我们看个清楚似的,游起来尾巴分开,肚子一扭一扭的,有趣得很。

我还看到一条奇特的大金鱼。

这鱼的一对大眼睛水鼓鼓的,两旁像荷叶样的鳍不停地扇动,在水中慢慢地游动着。

因为它头上长着这样的大眼睛,人们就给它取了个“水泡眼”的名字。

如果观察不细致,很可能写成“在金鱼池里,看到‘鹤顶红’和‘水泡眼’在游来游去。

”那就一点趣味也没有了。

又如有的同学写校运动会,只写了“有的跳高,有的跳远,有的投标枪”。

由于不仔细观察,运动员们跑、跳的动作、神态、表情都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写出来的文章就大不一样了。

如:只见小康神态自若地走到助跑点,两手轻轻地抚摸着膝盖,然后飞快地向前冲去,跑到离竹竿前一步的起跳点,猛地腾空一跃,犹如一只轻巧的燕子,飞过竹竿。

瞧!只用几句话,就把这个小运动员跳高时的神态、动作具体形象地写出来了。

这就是仔细观察的好处。

二、观察要抓住特点任何事物都是有特点的。

因此,成功的观察,必须要抓住事物的特点。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观察时要抓住外形特点。

事物的外形是最直观的地方,观察应首先抓住外形特点,就是抓轮廓,由粗到细、由面到点地进行。

同时还要善于发现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不同的地方。

2.观察时抓住习性、作用、功能等内在特点。

外形特点,一般可以“一望而知”,但内在特点则需要较长时间、由表及里地观察才能获得。

比如小白兔的胆小,小猫的机敏等内在特点,就得多看一会儿,而且,观察要细致,才能有所了解。

状物、写景、记人的作文都应抓住特点。

只知其“外”而不知其“内”,并不是真正的“抓住特点”。

不了解事物的内在特点,仅从外形上着眼,有时很难区分类似的事物。

同时,观察是利用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并不是只有眼睛看才叫观察。

听到的、闻到的、摸到的、尝到的,都属于观察范围。

【范文示例一】蛐蛐北京邹远岑蛐蛐的样子很奇特。

它身穿黑褐色外衣,一对长长的触角长在头顶,眼睛黑溜溜的,格外有神。

两对前腿细小,而两条后腿却粗壮有力。

背上还长着一对深褐色的翅膀。

蛐蛐一般生活在草丛中和墙缝里。

它们最爱在夜间活动。

每当夜幕降临,蛐蛐就嘟——嘟——地在草丛中唱起了动人的歌。

听爸爸说,这声音其实是靠双翅摩擦振动发出的。

蛐蛐是跳高跳远的专家,如果你不小心惊动了他们,他们就会利用高超的弹跳技术极快地逃走,弄得你眼花缭乱。

要想逮住他,还真有些困难。

偶尔它们也会展开翅膀飞上草秆,顺着草叶往上爬,还不时停下来欣赏周围美丽的景色。

中秋节过后,天气渐渐凉了,蛐蛐的活动渐渐少了。

即使偶尔发出叫声,也是有气无力的。

听爸爸说,能过冬的蛐蛐最凶。

我不知道蛐蛐怎么能安然无恙地度过寒冷的冬天,有机会我要去观察一下。

读读练练:1.文章按照什么顺序把蛐蛐写得栩栩如生?2.用“”画出描写蛐蛐外形的语句,体会一下这样写的妙处。

篇末简评小作者抓住蛐蛐的特点,依照先写外形再写习性的顺序,把蛐蛐写得栩栩如生。

外形:“黑褐色外衣”“长长的触角长在头顶”“眼睛黑溜溜”“前腿细小,后腿粗壮”“深褐色的翅膀”,写出了蛐蛐的“奇特”。

习性:蛐蛐生活在哪儿,什么时间活动,声音怎么发出以及“是跳高跳远的专家”等,都具体进进行了介绍。

由此可见,留心观察是写好这篇作文的基础。

三、观察要按顺序观察人、事、景、物,都要有一定的顺序。

所以,上下左右、前后远近、静态动态等,顺序要特别清楚,观察得有顺序,才容易看得全,看得细,写的时候才能言之有序,言之有物。

怎样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呢?最好找个固定的观察点。

一般说来,观察的顺序是:从上到下、从下到上、从左到右、从右到左,从远到近,从近到远,从整体到部分,先中间后两边,先外后内……有个同学写了一篇文章,描写她最喜爱的小动物,写得很有条理。

……我的小黑狗的毛是黑色的,身体很胖。

它的头上长着两只又长又直的大耳朵。

它的四肢很长,跑得很快。

特别是那尾巴,见了我就晃来晃去,好像是对我表示亲热似的……这位小作者,观察狗的形态是很有顺序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