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学会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主要特

1、学会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主要特

五个词概括:
健康、熟悉、新颖、独特、典型
探究(二)
病文分析,你言我言
分析两篇作文在选材上有什么毛病?
《大哥》 《榜样》
大哥的诚实可不是愚蠢的诚实。有一次,我跟大哥一 起去食品厂拉猪骨头,正赶上歇班,车间里只有两个中年 妇女,她们负责往外运猪骨头。我们帮助把猪骨头装上车, 干得气喘吁吁,当我们拉着车要走时,其中一个拦住我们, 十分为难地说:“你们得交点钱,我们好向厂里交代,给 5元就行。”“我没带钱呀!”大哥说。“给两三块,总 行了吧?”另一个说道。“我一分钱也没带,不信你们 翻。”大哥说着,翻遍了所有的口袋,果真没有。“我这 儿有。”我说着,把钱递给大哥。大哥瞪了我一眼,又忙 着把钱给了两位女工。一出厂,我便迷惑地问大哥:“你 刚才……”大哥哈哈大笑起来,说:“傻兄弟,我是装的! 你要是不说有钱不就省了嘛。她们要钱是给自己,再说, 我们白帮忙了?记住,以后在外面不要这么老实。”
大哥既诚实又聪明能干,他教给了我许多书本上没有 的知识和经验……
榜样
炎炎夏日。学校大操场。我们班正在上体育课。同学们没精打采的, 显得松松垮垮。只有班长王志强认真地按照体育老师的要求完成一套活 动身体的动作,看他那标准的姿势和壮实的身躯,你想不到他的学习成 绩会是我们班里数一数二的。
下午第4节,自修课。班主任李老师布置了几道题目后匆匆离开了教 室。维持纪律的任务自然又落到了王志强的身上。“调皮鬼”姜明明坐 不住了,找借口想要开溜。王志强说:“姜明明,作业完成了再走,否 则,班主任怪罪下来,你自己负责。”姜明明只好悻悻地回到座位上, 那些想“逃”的同学见状也只好打消了念头。一节自修课安静地过去了。
学生B:小时候,爸妈工作忙,就把我寄 养在70多岁的爷爷家。一年冬天半夜我发起了 高烧,爷爷立刻背着我,顶着呼啸的狂风向医 院跑去。 他那瘦小的身躯突兀的背脊,背着我 显得有些体力不支了。我感动流下了眼泪。
学生C:我上课说话,老师提问到我, 同桌及时偷偷把他已答好的卷子递给我,解 了我燃眉之急;一次大考,我被一道题难住, 同桌交卷时偷偷掷给我一张有这道题答案的 纸条,我为同桌的行为所感动。
我们围坐在母亲的身边,母亲把成块的粗粮分给哥哥姐姐吃,白
面馍给我和弟弟,我们让母亲一起吃,她总是那句话“我吃过了, 你们吃吧”。可是当我们吃完饭,她总是偷偷地把剩余的干粮沫倒 在碗中,冲上开水,这就是母亲的晚餐!
一次,正在吃饭,不见了哥哥,我四处寻找,发现哥哥躲在院子
里的树后偷偷地哭,我也哭了,我问哥哥原因,哥哥说,不管怎样 这次一定让母亲答应自己辍学,况且村里的同龄人大多已经辍学, 大哥鼓足勇气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话刚说完,两个耳光就重重地打 在脸上。“没志气的东西,我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你们上学,不用 你们操心!”母亲从来没有打骂过我们,也从来没有发过这么大的 火,我们都哭了。
1、不涉禁区,积极健康 2、避生就熟,得心应手 3、弃故纳新,与时俱进 4、避同求异,独特出众 5、去粗取精,以一当十 6、推陈出新,旧材新用
学生C:我上课说话,老师提问到我,同 桌及时偷偷把他已答好的卷子递给我, 解了我燃眉之急;一次大考,我被一道 题难住,同桌交卷时偷偷掷给我一张有 这道题答案的纸条,我为同桌的行为所 感动。
1、不涉禁区,积极健康
“文以载道”,文章要表达思想。思想健康的 文章才能给人积极的影响。考试作文的思想内 容必须与社会的价值取向保持一致,才能得到 认同。中招语文明确要求“思想健康”,有些 地方的阅卷负责人一再强调:作文只要思想不 健康就不及格。所以不健康的内容绝对不能写, 不能越雷池一步,选材绝对不能进入禁区。
永远不会忘记饥饿岁月中的这一幕:每天放学回家, 照例的站在家门口,和哥哥姐姐一起等待母亲讨饭回来,
一个布袋挂在肩上,一根棍子拖在手中,母亲回来了,我们高兴地 叫着迎上去,手牵手回家。母亲倒出千家万户的一块块的干粮,每 次我都细心的数着,默默地记在心里。可以想象出,为了一块干粮, 母亲要奔波多少路程,踏遍多少门槛,这块块的干粮,含着母亲的 眼泪,浸透着母亲的血啊!
1、学会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 彩,捕捉事物的主要特征。
2、学会通过阅读、感悟等多种途径, 运用多种方式搜集生活中的材料,并学 会正确选择。
什么是选材
选材,就是根据 主题的需要,有目的 的选择恰当的材料 来表现主题,使文章 产生最好的效果.
教你几招:



( 做
生生

活 有
中心寻人 )找女儿双手捧着那一堆各式各样、混成一团、被挤压得不 成形的菜,好久,才愣愣的抬起头,看见母亲的笑脸,她突 然哭了。
当疾病切断了外婆与世界的所有联系,让她遗忘了生命 中的一切关联、一切亲爱的人,而唯一不能割断的,是母女 的血缘。她的灵魂已经在疾病的侵蚀下慢慢地死去,然而永 远不肯死去的,是那一颗母亲的心。
熟悉
• 学生A:我站在拥挤的公交车上,一 位老奶奶上车,别人都没有听从售 票员的话让座给她,最后是一位外 地民工模样的人让座了,他的善良 令我很感动。
3 、弃故纳新,与时俱进
选材应当与时俱进,作文才具有时代感。隔夜好 茶不好喝,干花不如鲜花美,作文材料如果老是陈谷 子旧芝麻,谁会喜欢呢?“至今已觉不新鲜”,怎能 激起人们的兴趣?再好的材料,如果人人都写,反复 写,那也就显得乏味了,无人愿意欣赏。
4、避同求异,独特出众
一下子就想到的材料,往往是别 人也容易想到的,不要轻易选用; 稍加思考就能想到的材料,也不要 急着使用;再三思考之后才想到的 材料,往往才是独特的。
独特
6.推陈出新,旧材新用
有些材料内涵丰厚,这样的材料,即使 不是新的,但如果能从新的角度来点化、 引申,用来表现新的主题,也能出奇制胜, 让人耳目一新。
学生D:一位白领在因为没有听老板的 话,被老板辞掉了,一些同事怕老板,远远 躲开他,只有一个同事,主动帮他整理东西, 他很感动,我读后也很感动。
学生E:一天放学回家,发现妈妈准备了一桌 子的食物,原来那天是我的生日。爸爸买了一个 生日蛋糕送给我,表弟和表妹们都来了,他们为 我唱生日歌,我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305号寝室,夜里10点,周为国同学得了急性肠炎,要送医院急诊。 王志强等几个把他送到医院,看完病之后又送他到医院病房挂盐水。忙 完这一切已经是晚上12点了。王志强劝其他同学回校休息,自己陪了周 为国一夜。
期末,学校大礼堂。主席台上陈校长用洪亮的声音宣布:“高三(3) 班被评为本年度市级先进集体。请班长王志强上台领奖。”台下轰动, 掌声、欢呼声汇成一片。人们把目光投向王志强,因为他是这个班真正 的榜样。
上完最后一道菜,一直忙得脚不沾地的朋友的母亲,
才从厨房里出来,一边问客人:“吃饱了没有”,随手从 盘子里拣出些剩菜吃。这时,外婆一下子弹了起来,一把 抓住女儿的手,用力的拽她,女儿莫明其妙,只好跟着她 起身。
外婆一路把女儿拉到门口,警惕地用身子挡住众人的视 线,然后就在口袋里掏啊掏,笑嘻嘻地把刚才藏在里面的菜 全捧了出来,往女儿手里塞:“毛毛,我特意给你留的,你 吃呀,你吃呀。”
回归课本,集体讨论
朱自清 <风筝> 莫怀戚 <散步>
名家们围绕中心选择了什么材料? 材料有怎样的特点?
选材要求 紧扣中心(准)
选材角度 ①小事入笔(小)
②真事真情(真)
③富有新意(新)
《母亲的心》
朋友告诉我:她的外婆老年痴呆了。先是不认识外公, 坚决不许这个“陌生男人”上她的床,同床共枕了五十年 的老伴只好睡到客厅里去。然后有一天出了门就不见踪影, 最后在派出所的帮助下才终于将外婆找回。原来外婆一心 一意要找她童年时代的家,怎么也不肯承认现在的家跟她 有任何关系。
新颖
学生B:小时候,爸妈工作忙,就把我寄养 在70多岁的爷爷家。一年冬天半夜我发 起了高烧,爷爷立刻背着我,顶着呼啸 的狂风向医院跑去。 他那瘦小的身躯突
兀的背脊,背着我显得有些体力不支了。 我感动流下了眼泪。
5.去粗取精,以一当十
典型的材料才有代表性,更有说服力, 更有表现力,更有感染力,也更有震撼 力,能以一当十、以少胜多。
健康
学生D:一位白领在因为没有听老 板的话,被老板辞掉了,一些同事 怕老板,远远躲开他,只有一个同 事,主动帮他整理东西,他很感动, 我读后也很感动。
2、避生就熟,得心应手
我们不可能是“百科全书”似的人,什么都懂。家 庭环境、生活经历、兴趣爱好等方面千差万别,知识 积累自然就不完全相同。选材时要有“自知之明”, 避开自己陌生的材料,选取自己熟悉的材料,这样才 能得心应手。如果不懂装懂糊弄读者,只能是费力不 讨好;如果出现错误,则更是画虎类犬弄巧成拙。
选材需要慧眼识珠,不能以“捡到篮 里就是菜”的态度来敷衍,否则,就不 可能选出典型的材料。
典型
学生F:从小到大都是母亲给我过生日,这 次我决定给妈妈过生日,我从外婆那里 打听到妈妈生日具体日期。在妈妈生日 那天,我用自己的零化钱给妈妈买了一 个蛋糕,又把刚刚考完试的我得了高分 的英语卷子放在上面。当晚上妈妈下班 回来,看到我精心准备的一切,感动得 流下了眼泪,我很开心。
猛然间我看到了母亲的手,那是怎样的一双手啊!枯瘦的 手指,像裸露的老树根,手面上根根青筋突出,像爬满了条条 蚯蚓。我又看了看母亲的脸,那是怎样的一张脸啊!与实际年 龄极不相符,憔悴的面孔,干瘪的嘴唇,额头上的条条皱纹, 泪水顺着脸上的沟沟壑壑留了下来。一切一切都记载着母亲的 艰难和辛酸。从此,我们谁都不敢再提辍学的事。
哄着骗着,好不容易才说服外婆留下来,外婆却又忘了 她从小一手带大的外孙外孙女们,以为他们是一群野孩子, 来抢她的食物,她用拐杖打他们,一手护住自己的饭碗: “走开走开,不许吃我的饭。”弄得全家人都哭笑不得。
幸亏外婆还认得一个人----朋友的母亲,记得她是自己 的女儿,每次见到她,脸上都会露出笑容,叫她“毛毛, 毛毛。”黄昏的时候搬个凳子坐在楼下,唠叨着:“毛毛 怎么还不放学呢?”-----连毛毛的女儿都大学毕业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