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城市设计案例分析——伦敦金丝雀码头
城市设计案例分析——伦敦金丝雀码头
1805年的伦敦港口平面
开发前总平面图
开发后总平面图
立体空间
地下商业街作为地下空间的主体,
连接地下停车场和其余辅助空间
公共活动的空间从单一的地面扩展
到位于不同标高的地下商业街,地面 开放空间和滨水活动空间
步行、汽车、轨交等不同交通方式
在不同标高的分层,并以交通结合点 整合不同的交通空间
地下空间体系分析图
Hale Waihona Puke 1981 年人口(人) 就业岗位(个) 存量住宅单位(个) 私人住宅比例(%) 企业数量(个) 工作的居民人数(人) 39000 27000 15000 5 1014 5200
1998 年
84000 84000 36000 44 2600 10500
项目结束后预测 115000 168000 50000 52 5000 13000
新旧对比
历史轴线
金丝雀码头的用地位置与连接伦敦西城最古老的城区、伦敦塔桥和伦敦东侧格林威治地区的 空间轴线重合,伦敦城市的历史与码头区的历史在金丝雀码头的用地相叠加,共同形成了内涵丰 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伦敦塔桥
千禧穹庐
空间布局
· 规则矩形的用地 · 对称的建筑布局 · 形体规整的建筑 · 方格网道路 · 大型结构性开放空间 · 以轴线组织开放空间
码头区的历史与发展
繁荣: 19世纪为码头 区港口建设的 繁荣期。港口 的建设也带动 了周边商业区 和工业区的发 展,码头区成 为组织港口活 动的中心轴。 衰落: · 大航运公司因 需要寻找深水 港口 · 不适应新的以 大型集装箱为 基础的交通运 输方式 · 与伦敦的城市 交通网络隔离 1900年的伦敦港口
金丝雀码头规划总结
自身资源: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历史背景 功能变化:从河运枢纽转变为金融商务区;历史建筑外表翻新和功能置换
空间布局:清晰的轴线关系;水系重塑;大型开放空间;立体化城市体系
· 泰晤士河——黄浦江 · 金丝雀码头金融区——白玉兰广场 · 同样优越的区位优势 · 同样深厚的历史积淀 · 同样具有纪念意义的历史建筑 ……
伦敦金丝雀码头——城市设计之街区复兴案例
100336 钱家文
地理位置与地区资源
金丝雀码头位于伦敦Dockland码头 区的狗岛。Dockland码头区位于东伦敦 泰晤士河下游,整体呈带状沿河由西向 东伸展。狗岛的地形比较特殊,泰晤士 河在此由北向南U型转弯,使其成为东、 西、南三面环水的半岛。位于其中心偏 北的金丝雀码头在东、西两侧与泰晤士 河直接相接。
伦敦城市与码头区的历史演变
1805年的伦敦港口
1845年的伦敦港口
昔日伦敦港口的繁荣
战后伦敦港口的衰败
功能分区
露天场所 住宅区 商务区 商业区 休闲区 研究院 机场
1981起,伦敦码头区开发有限公司历时 17年将22平方公里近似废弃的旧码头区改造 成为伦敦的一个全新的金融、商业、商务区。
码头区主要变化指标
Jubilee地铁站上的广场
Cabot广场
重塑水系
金丝雀码头的设计重新利用水系,结 合整体的空间布局进行填埋和开挖,或将 原有水面填埋成为建筑用地,并通过城市 设计使填埋后的用地成为结构性的开放空 间,增强空间布局的整体性;或将原来的 用地开挖引入水系,并通过城市设计使引 入的水系和重要的空间节点整合起来,最 终使水系空间有机地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