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1)
按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分类
大 类 体 能 主 导 类 亚类 分组和项目 短冲:100、200、400米跑,50、100米游泳,场地短距离自 行车,短距离速度滑冰。 跳跃:跳高、跳远、三级跳远、撑杆跳高、高台跳雪等 投掷:标枪、铅球、铁饼、链球 举重 中长距离:800、1500、3000、5000、10000米跑,竞走, 200、400、800、1500米游泳,长距离速度滑雪、越野滑雪、 公路自行车等 超长距离:马拉松,超长距离公路自行车、铁人三项等 准确性:射击、射箭、弓弩等 难美性:跳水、竞技体操、艺术体操、花样游泳、花样滑冰、 武术、蹦床、竞技健美操等 隔网对抗: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排球 同场对抗:篮球、手球、足球、水球、曲棍球、冰球、棒球、 垒球 格斗对抗:击剑、柔道、摔跤、拳击、散打、跆拳道
三、耐力发展的敏感期
耐力素质发展的敏感期为:男子10-20岁,女子9-18岁。其与最大吸 氧量、心脏循环率、肺的扩张能力、大脑血液循环及血液成分等因素有关。 1、有氧耐力 女孩9-12岁,增长最快。14-16岁耐力水平下降。男孩10-13岁耐力大 幅度提高,出现第一个增长高峰;16-17岁有更大幅度提高,出现第二个 增长高峰,特别是16岁时,60%强度的有氧耐力指标增长幅度超过40%。 2、无氧耐力 男孩在10-20岁期间,无氧耐力水平逐年增加,并在10、13、17岁出 现3次增长高峰。女孩在9-13岁逐年递增,14-17岁有所下降,在15-18岁 期间应加强无氧耐力训练。 总之,耐力素质的发展应先有氧耐力训练(9-12岁),打下一般耐力 的基础,再进行无氧耐力训练(15-16岁),并决定无氧耐力训练比例。
作 用
第二节 体能训练的价值
一、促进身体健康 二、充分发展运动素质 三、保证有机体适应大负荷训练的需要 四、有利于掌握复杂、先进的技术 五、创造优异成绩,延长运动寿命
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决定因素
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决定因素
竞技能力
形态
机能
素质
技术
战术
心理
智力
体能
机能
心理能力
第三节 体能训练的原则
一、系统性原则 二、全面性原则 三、结合专项原则 四、从实际出发原则
注:A、B、C表示男子,A′、B′、C′表示女子。AA′表示谨慎训练, BB′表示提高训练,CC′表示高水 平训练,→表示继续发展训练
思考题
1、简述体能训练的概念与内容。 2、简述体能训练的价值。 3、体能训练的原则有哪些? 4、体能训练有哪些基本要求? 5、简述体能训练的发展趋势。 6、简述运动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及其意义。
体能训练的概念与内容
1896年至今运动训练的四个发展阶段
自然发展阶段(19世纪---20世纪20年代); 新技术阶段(20世纪20-50年代末); 大运动量阶段(20世纪60---70年代); 科学训练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 一般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专项训练理 论以及运动员体能训练等,在20世纪50---90年代 快速发展。
第二,身体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反应相应的生 长发育水平、身体机能水平和竞技水平,影响运 动因素的发展。因此,应采用科学系统的方法对 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进行训练,以适应创造优异专 项成绩的需要。
第二节 各项群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特征
一、竞技项目的分类体系 1、按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分类
2、按动作结构对竞技项目的分类 科学认识竞技项目的分类体系,有利于分辨 各项目的共同点和差异点;深刻认识其本质属性 和固有规律,有利于各种训练方法的相互借鉴和 移植,以提高体能训练水平。
(一)绝对力量
女孩绝对力量增长期分四个阶段:
1、10-13岁,力量增长很快(特别是屈肌),绝对力量可提高46%; 2、13-15岁,增速下降,只增长8%; 3、15-16岁,增长14%; 4、16-21岁,增长6%。
男孩绝对力量增长的特点:
1、性成熟期(12-16岁)增长最快,平均每年增长57.5%; 2、17-20岁增速下降为36.6%; 3、21-22岁只增长9.6%; 4、 23-25岁达到成人的最大力量。
难
难 高 快 技术创新 最大力量 快
稳
新 全 转 专项力量训 练 完美技术 全
美
美 快 准 挖掘力量潜 力 优秀心理素 质 连 变、准、控、 狠 稳 变 狠、变 提高训练整 体效应
第六节 运动素质发展的敏感期
特指每种运动素质在儿童少年时期有机体自然生长发育的 基础上,在某些特定的年龄阶段发展较快,呈现出发展的最佳时 期。素质发展的敏感期是运动员选材的重要依据。体能训练必须 及时利用这一时期,为创造优异成绩奠定坚实基础。
速度力量 性
耐力性
技 能 主 导 类
表现性
对抗性
按动作结构对竞技项目的分类
大类 单一动 作结构
亚类 周期性
分组和项目 跑、竞走、游泳、自行车、滑雪、速度滑冰、 划船、射击、射箭等 跳高、跳远、三级跳、撑杆跳、标枪、链球、 铁饼、铅球、举重、高台跳雪等 体操、武术、艺术体操、技巧、花样游泳、马 术、花样滑冰、花样滑雪 篮球、手球、足球、冰球、曲棍球、棒球、垒 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排球、摔跤、柔 道、击剑
(四)力量耐力
女孩在7-13 岁表现出直线上 升趋势,13岁以 后发展缓慢,14 岁后出现下降趋 势,主要是性成 熟期使力量耐力 受到严重影响。 男孩7-17岁, 力量耐力基本上 表现出直线上升 趋势。
二、速度发展的敏感期
1、反应速度 反应速度的遗传因素占75%以上,少儿9-12岁达到第一次高峰, 16-20岁达到第二次高峰。2-3岁反应速度0.50-0.90秒,5-7岁为0.300.40秒,12-14岁接近成人为0.15-0.20秒。 2、动作速度 4-5岁的动作速度为26.1-37.1度/秒。13-14岁时部分动作已接近 成人的指标,角速度可达到42.0-86.1度/秒。因此在9-13岁时发展动 作速度可取得较好的成绩。 3、动作频率 动作频率增长最快的时期是4-12岁。训练最佳时期是8-13岁。 4、移动速度 7-13岁是移动速度提高最快的时期。其中,男孩8-13岁、女孩912岁增长速度最快。男女增长总趋势是男孩始终持续增长,13-16岁 期间及以后增长速度高于女孩,女孩在此期间增长速度不稳定。
第五节 体能训练的发展趋势
一、选材重视体能潜力,在敏感期充分发展专项素质
二、研究项目制胜规律,有针对性地提高体能水平 三、部分耐力项目通过高原训练提高机能水平
四、体能是 竞技制胜的重要因素
部分运动项目制胜因素示例
项目 制胜因素1 制胜因素2 制胜因素3 制胜因素4
跳水
体操 排球 乒乓球 游泳 举重 摔跤、柔道、 拳击等
年龄(岁)
12-14 AB′ BB′ AB′ BB′ BB′ BB′ AB′ BB′ A′ CC′ CC′ 14-16 BB′ BB′ BB′ CC′ CC′ BB′ BB′ BB′ AB′ → → 16-18 BC′ BC′ CC′ → → CC′ BB′ CC′ BC′ → → 18-20 CC′ CC′ → → → → CC′ → CC′ → → 20以上 → → → → → → → → → → →
28
22 45 50 37
盆宽
臂长 臂围
75
80 65
25
20 35
85
87 60
15
13 40
腿长
腿围
Hale Waihona Puke 77602340
92
65
8
35
二、身体形态的意义
第一,身体形态与运动成绩有密切联系,不 同的运动项目对身体形态有不同的要求,而遗传 和环境等因素对身体形态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 因此,选材是应从遗传等因素出发,把具有优越 身体形态条件的少儿挑选出来。
男 身体形态 身高 坐高 遗传因素 79 85 环境因素 21 15 遗传因素 95 85 女 环境因素 5 15
体重
去脂体重 头宽
50-63
87 95
37-50
13 5
42
78 76
58
22 24
头围
肩宽 胸宽 胸围 腰宽
94
78 54 50 79
6
22 46 50 21
72
78 55 50 63
体能训练的概念与内容
二、体能训练的内容
(一)体能训练的任务 使运动员各器官系统机能水平和身体形态全 面提高,为专项运动素质的充分发展以及为掌握、 改进、提高专项运动技术和专项成绩创造条件。 (二)体能训练的内容
1、一般体能训练
2、专项体能训练
一般体能训练与专项体能训练的区别
一般体能训练
1、提高各器官系统机能,增进身体 健康 2、全面发展运动素质 3、改善身体形态 4、掌握非专项的运动技术、机能和 知识 5,、为提高运动技术创造一定条件
四、柔韧发展的敏感期 柔韧素质发展的敏感期为5-12岁。加 强一般柔韧性训练,同时,兼顾专项柔韧 性训练,只要能满足专项运动需要即可。
五、灵敏发展的敏感期 灵敏素质发展的敏感期为6-13岁。在此 决定应充分发展和提高灵敏素质。
各项运动素质开始和加强训练时期
运动素质
5-8 最大力量 速度力量 力量耐力 反应速度 动作速度 动作频率 移动速度 有氧耐力 无氧耐力 柔韧性 灵敏性 BB′ AA′ BB′ BB′ BB′ BB′ AA′ AA′ AA′ AA′ AA′ BB′ BB′ AA′ AA′ AA′ 8-10 10-12 AA′ AA′
第二章
第一节
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及其训练
身体形态的概念与意义
概念: 是指人体外部与内部的形态特征。反应外部 形态特征的指标有:高度,长度,围度,宽度和 充实度等。反应内部形态的指标有:心脏纵横径、 肌肉的形状与横断面。 科学证明:环境和遗传等因素对身体形态有 很大影响。
身体形态的遗传与环境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