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YJXB.BYG341-LJ4-015 G341白银至中川一级公路LJ-4标桥梁工程承台专项施工方案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二〇一八年三月目录1. 编制说明及依据 (3)1.1 编制说明 (3)1.2 编制依据 (3)2. 工程概况 (3)3. 编制原则 (4)4. 施工进度计划 (4)5. 资源配置 (4)5.1 机械设备配置 (4)5.2 材料计划 (5)5.2.1 主材 (5)5.2.2 其他材料 (5)5.3 人员配置 (5)6. 施工工艺及要点 (5)6.1 桩基检测 (6)6.2 桩头凿除 (6)基坑开挖完成后对桩头混凝土进行凿除,凿除深度为0.5~1.0m,并保证桩基伸入承台10cm(适用于桥墩承台),桩头凿除采用风镐人工凿除,严禁使用破碎锤。
桩头凿除后,其桩顶面应平整,并清除松散的碎渣。
测量放样 (6)6.3 基坑开挖 (6)8. 模板安装 (7)9. 混凝土浇筑 (8)7. 模板拆除 (8)8. 混凝土养生 (9)9. 质量控制 (9)9.1.1 质量保证体系 (9)9.1.2 保证工程质量的制度措施 (9)9.1.3 建立健全质量检查评审制度 (9)9.1.4 强化质量意识,加强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素质 (9)9.1.5 建立“三检”管理制度和事故申报制度 (9)9.2 落实质量保证体系的具体措施 (10)9.3 质量控制措施 (10)10. 雨季施工措施 (11)11. 高温季节施工措施 (12)12. 安全环保要求 (14)12.1 安全要求 (14)12.2 环保要求 (14)13. 工期保障措施 (14)13.1 人员配备: (15)13.2 技术措施: (15)13.3 组织措施: (15)13.4 物资供应: (15)14.文明施工 (15)1.编制说明及依据1.1编制说明本施工技术方案编制范围为K34+770-K40+000段内桥梁系梁的施工,本着“安全第一,合理优化”的原则,根据设计图纸、工程勘察资料和施工规范的要求,结合系梁工程的特点、规模和现场实际情况,就施工安全、质量管理和现场施工组织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为工程提供实施性的技术文件,指导现场施工组织与管理,从而确保安全、优质地完成标段内六座桥梁及一座互通立交的施工任务。
1.2编制依据1)G341线白银至中川至永登公路二期工程(白银至中川)工程设计图纸。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12)5)《公路桥涵通用规范》(JTGD60-2015)6)《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设计规范》(JTG D62-2012)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GB50204-2015)8)《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07)9)《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10)《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12)11)《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GF90-2015)12)《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GF90-2015)13)《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第393号令)14)《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文件2.工程概况G341线白银一级公路项目LJ-4标段,施工范围为K34+770--K40+000,施工范围内包含狼家沟3号桥、阴峡2号桥、阴峡3号桥、石螺子沟1号桥、石螺子沟2号桥、石螺子沟3号桥,及后长川互通式立交一座。
桥梁承台共计11个。
承台数量统计如下:表1 LJ-4标段桥梁承台统计表3.编制原则1)响应和遵守招标文件中的安全、质量、工期、环保、文明施工等的规定及公路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条件、合同协议条款及补充协议内容;2)坚持专业化作业与综合管理相结合。
充分发挥专业人员和专用设备的优势,综合管理,合理调配,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科学安排各项施工程序;3)安全无事故,确保质量第一,保证施工人员人身健康安全;4)文明施工,重视环保,珍惜土地,合理利用,严格执行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4.施工进度计划施工计划工期为2018年4月1日至2018年7月15日,共90天。
5.资源配置5.1机械设备配置表2 机械设备配置表5.2材料计划5.2.1主材根据施工需求提前向物资部上报材料计划,保证材料及时供应,并由试验室根据材料进场数量按照规范要求取样检查,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抽样检查,达到要求后方可使用。
5.2.2其他材料本项工程混凝土采用C30混凝土。
砂、石等材料必须经过监理工程师现场抽样送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5.3人员配置施工人员提前熟悉图纸,进行施工技术交底。
我项目部进行人员配置如下:总工1名,专业技术人员3名,专业施工管理人员3名,专业测量人员4名,试验工程师2名,质量工程师2名,资料员3名。
为保证施工进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业主要求工作,特安排两组桩基作业人员24小时加班作业,钢筋笼加工、运输人员计划进场共60人。
分为两班进行钢筋笼的加工制作与安装。
6.施工工艺及要点6.1桩基检测桩基浇筑14天后,对桩基进行超声波检测,桩身检测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审核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6.2桩头凿除基坑开挖完成后对桩头混凝土进行凿除,凿除深度为0.5~1.0m,并保证桩基伸入承台10cm(适用于桥墩承台),桩头凿除采用风镐人工凿除,严禁使用破碎锤。
桩头凿除后,其桩顶面应平整,并清除松散的碎渣。
测量放样6.3 基坑开挖人工配合挖掘机分级开挖基坑,坡度按1:1进行放坡,基坑底部宽度较承台外边线放宽1.0m。
机械开挖至距承台设计底标高20cm左右时,改由人工开挖至承台设计标高下10cm,避免超挖后回填。
基坑四周距基坑边缘不小于1m处设置钢管护栏、挂密目式安全网,靠近道路侧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和夜间警示灯带。
基坑排水采用基坑四周设集水坑、集水沟、抽水泵抽水。
7.钢筋加工及安装钢筋在钢筋加工厂按设计尺寸集中进行加工,加工完成后运输至施工现场进行安装。
钢筋安装前由测量人员放出承台纵横向中线、边线以及墩台身边线,以确保钢筋位置的准确性。
钢筋安装前,将桩顶钢筋搬弯,内倾角度符合设计图纸。
承台钢筋骨架主筋采用焊接时,焊接符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要求,单面焊接长度不小于10d,双面焊接长度不小于5d,要求焊缝饱满、无焊渣、焊接不得烧伤主筋;采用机械连接时,应符合《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 107—2016)要求,钢筋端部应采用带锯、砂轮锯、或带圆弧形刀片的专用钢筋切断机切平,钢筋丝头长度应满足产品设计要求,极限偏差应为0~2倍螺纹螺距;安装接头时可用管钳扳手拧紧,钢筋丝头应在套筒中央位置相互顶紧,安装后的单侧外露螺纹不宜超过2倍螺纹螺距,对无法对顶的接头,应附加锁紧螺母、顶紧凸台等措施紧固。
承台骨架钢筋同一断面的接头错开布置,接头数量不超过该截面钢筋总数的50%。
为满足保护层的要求,钢筋与模板之间设置垫块,垫块的厚度不应出现负误差,正误差应不大于1mm,垫块应相互错开、分散设置在钢筋与模板之间,但不应横贯混凝土保护层的全部截面进行设置,垫块在结构或构件侧面和底面所布设的数量应不少于3个/m2,垫块与钢筋绑扎牢固,且其绑丝的丝头不应进入混凝土保护层内。
根据桥墩承台图纸要求,紧贴承台主筋下方设一层C14@10cm钢筋网,不可截断,承台四周及顶面设一层D6带肋防裂钢筋网,网片钢筋间距10cm。
承台钢筋安装完成后,根据测量人员放出的墩台身边线,预埋墩台身钢筋,墩台身钢筋与承台钢筋采用电焊焊接牢固。
若伸入承台的桩基、墩柱钢筋与承台钢筋有干扰时,可适当挪动承台钢筋的位置。
钢筋安装完成后应报检,经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钢筋安装质量标准8. 模板安装模板采用定型钢模,模板进场后进行试拼,将模板间的接头处打磨平顺,将整个模板面进行打磨,打磨至面板呈现金属亮色为止,涂刷脱模剂,并复核模板尺寸,经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模板安装采用人工配合吊车进行安装,模板加固采用对拉杆进行加固,水平间距1m,竖向设置三道。
模板安装完成后,先自行检查模板的支撑,平面位置、高程、垂直度、保护层厚度等各项指标是否符合要求,自检合格后,上报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并签证后,准备浇筑混凝土。
模板安装质量标准9. 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前将模板内杂物、积水、钢筋上的污垢等清理干净。
混凝土由拌和站集中拌制,混凝土运输车运输到位,入仓方式采用搭设溜槽或汽车泵进行浇筑,混凝土浇筑时,分层厚度不大于30cm,在下层混凝土初凝或能重塑前浇筑完成上层混凝土。
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振捣时遵循“快插慢拨”的原则,振点间距不大于振捣棒有效作用半径的1.5倍,每点振捣时间一般为20~30s,与模板保持5~10cm间距,插入下层混凝土5~10cm,直到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冒气泡、泛浆为止。
7.模板拆除承台与系梁模板属非承重构件,当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时,利用吊车配合人工直接拆除,拆除时注意模板的拆除顺序,不得生拉硬拽损坏构造物,严禁撬、敲打模板,拆除的模板应及时清理打扫干净,有序码放以利于下一次使用。
8.混凝土养生模板拆除以后,及时洒水养护,并用浸湿的粗麻布或土工布覆盖保湿,随时保持混凝土表面处于湿润状态,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
9.质量控制9.1.1质量保证体系工程质量管理准备实行项目经理部直接负责,质量部监督,工地自检组控制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严格进行“自检、互检、交接检”,坚决杜绝不合格工序或有质量隐患的工序被放行。
落实工程施工的三级质量保证体系,以确保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
9.1.2保证工程质量的制度措施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实施项目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
以质量责任的可追溯性明确质量责任和工作分工,确保全体质量相关人员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质量工作,实现以人员素质保证工作质量,以工作质量保证各项制度和现场操作到位的良性工作循环。
9.1.3建立健全质量检查评审制度项目部根据本试验路工程特点和有效控制工程质量的需要,建立健全现场工程质量的检查与评审制度。
9.1.4强化质量意识,加强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素质将根据工程内容,实施技术培训,作好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参建职工对质量工作的重视,强化质量意识。
9.1.5建立“三检”管理制度和事故申报制度在施工中对施工的全过程实行自控、发现问题及时自纠,对质量问题采取逐级上报制度。
质量自检完后,及时上报监理,经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要保持和监理师的沟通,特别对监理工程师提出的改进意见、措施应及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落实。
9.2落实质量保证体系的具体措施我项目部将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强化质量保证手段,狠抓一线质量控制,确保本标段质量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