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理想流动均相反应器设计

第三章 理想流动均相反应器设计

3
W
(4)计算反应体积
VR v0 (t t) 0.2673 (7.649 0.5) 2.178(m3 )
第3章 理想流动均相反应器设计
● 设计计算步骤
(5) 根据物料特性确定装料系数 ,计算反应器体积
Vt
VR f 2.178 0.75 2.904(m3 )
对于沸腾或鼓泡的物料:
※ 相关问题讨论
3. 何谓物料粒子或流体微团? 假定反应器内的物料是以粒子或微团构成的,这种粒子或微团是 大量分子的集合体,具有宏观线度,与宏观粒子相比,其大小可以说 是微不足道,但与单个原子或分子相比,又是一个很大的分子集团, 能反映出物料特性参量的统计规律。如: 单个分子 转化率
0 100%
;物料粒子
● 间歇釜操作优化——最佳反应时间
(1)问题分析
操作时间 t t0
不变; 单 位 时 间 产 量
t0
t
延长;
cA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减小;
rA
降低
最优操作时间
topt
tc
第3章 理想流动均相反应器设计
● 间歇釜操作优化——最佳反应时间
(2)建立目标函数 单时产量
最终总产量 总操作时间
PR VRCR t t0
第3章 理想流动均相反应器设计
● 设计计算步骤
(2) 查阅辅助时间计算每批次的操作时间,即
操作时间 (t t ) 7.649 0.5
(3)根据物料处理量计算单位时间内处理物料的体积量,即
272.684 v0 (m / h) 267.3( L / h) 0.2673 ( m 3 / h) 1.02

0
dxA rAV R
(一般方程)
n rA kc A
k k 0 exp( E / RT )
(3)适用于 n 级、可、不可逆反应动力学方程
(不可逆反应)
rA kc AcB
第3章 理想流动均相反应器设计
3.1.2 等温等容过程设计方程
t n A0

x Af
0
dxA rAV R
第3章 理想流动均相反应器设计
【问题思考】
(1)该反应过程是等容还是变容过程?
(2)该反应是几级反应? (3)反应级数与速率常数单位有何联系? (4)该物料体系是难发泡体系还是易发泡体系? (5)该反应的动力学方程有几种表达形式? (6)各反应物的初始浓度是多少?
第3章 理想流动均相反应器设计
● 设计计算步骤
第3章 理想流动均相反应器设计
※ 相关问题讨论
5. 何谓理想反应器?
如果反应器内物料呈理想流动,则称之为理想反应器。如:
(1)间歇搅拌釜式反应器——物料呈搅拌均匀状态 Batch-Stirred Tank Reactor(BSTR)
(2)连续搅拌釜式反应器——物料呈全混流状态
Continuous-Stirred Tank Reactor (CSTR) (3)平推流反应器——物料呈活塞流状态
A+B L+M dc A k c c k c c c A B c L M dt (c A0 cB 0 )
kc t
Kc x (2 x Ae 1) x A ln Ae 2c A0 x Ae x A
2A
L+M
dc A 2 kc c A kccL cM dt
K c x Ae (2 x Ae 1) x A kc t ln c A0 x Ae x A
dAT 0 dt
极值条件式为:
用为 a0 。设固定费用
品的总费用为
cR
t0
C
M
cR f (t )
斜率
对边 MD 邻边 AD
A
O
根据辅助时间 t0 确定 A 点, 由A点作直线与曲线相切,
D
t
得切点M,由M点坐标确定 t 。
图解法确定最优反应时间
第3章 理想流动均相反应器设计
● 间歇釜操作优化——最佳反应时间
若以生产费用最低为目 标,设单位时间内操作 费用为a ,辅助操作费 极值条件为:
f 0.4 ~ 0.6
对于不沸腾或不鼓泡的物料:
f 0.7 ~ 0.85
第3章 理想流动均相反应器设计
● 设计计算步骤
(6) 对设备结构如搅拌装置进行合理放大(化工原理)。
(7)依据反应物系的腐蚀性能、操作压强的大小和环保要求,选用
不同材质的反应器(设备与防腐)。
作业:P61,T3-1.
第3章 理想流动均相反应器设计
例如:对于反应:
A R
dPR dt
VR (t t0 )
存在极值的必要条件:
dcR VR cR dt 0 2 (t t0 )
即:
dcR c R dt t t0
(最优条件式)
第2章 均相反应动力学
● 间歇釜操作优化——最佳反应时间
最优条件式分析与图解方法
dcR c MD R dt t t0 AD
第3章 理想流动均相反应器设计
※ 相关问题讨论
2. 何谓返混?(不同于混合) 在搅混状况下,反应器内所有物料粒子 的停留时间各不相同,它们之间会发生 混合。把这种具有不同停留时间的物料 粒子之间的混合称为返混。 如: BSTR内只发生混合不出现返混。 CSTR内既发生混合又出现返混。 连续 间歇
第3章 理想流动均相反应器设计
n A0 t VR

x Af
0
dxA rA
t c A0

x Af
0
dxA rA
(一般方程)
(等容过程)
x Af
(等容过程设计方程) 一级反应
rA kcA
1 kt ln 1 xA
(一级反应等温 等容设计方程)
kt c A0

0
dxA c A0 (1 x A )
t c A0
(一般方程)
t n A0
t n A0


x Af
0
dxA 积分面积. rAV R
0
x Af
xA
第3章 理想流动均相反应器设计
※ 相关问题讨论
2. 一般方程的“一般性”体现在哪里? (1)适用于等、变容过程。
x Af
t n A0
VR, g VR,0 (1 A x A )
(2)适用于等、变温过程。
dni 转化率 xi ni 0
* 黄莳;论流体质点和流体微团两概念,气象教育与科技,1996,37(1):18 -19.
第3章 理想流动均相反应器设计
※ 相关问题讨论
3. 何谓均相与非均相反应器? (1)所谓相指的是物料在反应器内所呈现的一种聚集状态。 (2)如果物料在反应器内聚集成一种均匀相态称为均相,否则为非 均相。 (3)如果物料在反应器内呈现均匀液态或气态,统称为均相反应器。 (4)如果物料在反应器内呈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相态,称为非均相反 应器。如:气-固相催化反应器;气-液反应器;液-液反应器; 液-固反应器;气-液-固反应气等。
xA c A0 kt 1 xA
1 1 kt c A c A0
第3章 理想流动均相反应器设计
附表2. 等温等容液相单一可逆反应设计方程 反 应 动力学方程
dcA cB kc c A kc dt
设计方程
c A0 c A c Ae
可逆反应(产物初始浓度为零)
A
B
)t ln (k c k c
k2 c A0{1 exp[(k1 k2 )t ]} k1 k2
k1 L
A
k2 M
L
cM
A
k1
k2

M
dc A k1c A dt dc L k1c A k 2 cL dt
dc M k 2 cL dt
c A cA0 exp(k1t )
cL k1c A0 [exp( k2t ) exp(k1t )] k1 k2
第3章 理想流动均相反应器设计
※ 相关问题讨论
4. 时空慨念与特性分布的数学表达 (1)反应空间——反应物料所占据的部分反应器空间,也称之为反 应系统。 ( x, y, z ) (2)特性分布——浓度、温度、压力、反应速度等参量的分布。 (3)某一时刻,反应系统中任意一点的浓度分布 c A (ti ) f ( x, y, z ) (4)任意时刻,反应系统中某一点的浓度分布 c A ( xi , yi , zi ) f (t ) (5)某一时刻,所有特性参量在各点上均匀分布,称为均匀体系, 即 PA (ti ) f ( x, y, z) constan t
第3章 理想流动均相反应器设计
附表3. 温等容液相多重反应设计方程(产物初始浓度为零) 反应类型 动力学方程
dc A ( k1 k 2 )c A dt
dc L k1c A dt dc M k2c A dt
动力学方程积分式
cA cA0 exp[(k1 k2 )t ]
cL k1 c A0{1 exp[(k1 k2 )t ]} k1 k2
k2 exp(k2t ) k1 exp(k1t ) ] k1 k2 cM c A 0 c A c L c A0 [1
第3章 理想流动均相反应器设计
● 等温等容过程设计举例
【例3-1】 在拟等温间歇釜中进行氯乙醇的皂化反应 CH2Cl-CH2OH + NaHCO3 → CH2OH-CH2OH + NaCl + CO2 生产乙二醇,产量为 20kg/h 。以 15 %(质量分数)的NaHCO3水溶 液及 30%(质量分数)的氯乙醇水溶液为原料,反应釜装料中氯乙醇 和碳酸氢钠的摩尔比为 1:1 ,混合液的相对密度为 1.02 。该反应对 氯乙醇和碳酸氢钠均为一级,在该反应温度下反应速率常数为:5.2 L / (mol· h) 。要求转化率达到 98% ,若辅助时间为 0.5 h,装填系数 取0.75 。试计算反应釜的实际体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