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易错题精选)最新时事政治—从众心理引发消费的基础测试题(2)

(易错题精选)最新时事政治—从众心理引发消费的基础测试题(2)

一、选择题1.在电视广告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影视明星为某种产品代言。

之后,许多粉丝纷纷抢购与明星相同款式的衣服、饰物等商品。

但这些商品往往很快就被闲置一旁,造成浪费。

对此评价正确的是A.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应当避免盲从,理性消费B.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需要量人为出,适度消费C.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需要量人为出,适度消费D.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应当避免盲从,理性消费2.居家过日子,常常有这样的尴尬:面对衣柜里积存的众多衣物,却挑不出中意的;兴冲冲买到了“便宜货”,却发现没什么用处,弃于角落;到餐馆用餐,明明看到门口贴着种种“优惠”广告,可最后结账时还是有被宰一刀的感觉……如此种种,大都是因为①盲目的非理性消费所致②居民收入水平增加所致③居民生活方式的变化所致④没有从自身的实际需要出发所致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在成为卡奴、房奴之后,80后、90后最近又光荣地成为了“抠抠族”和“海囤族”。

随着日用品价格一天一变,大家纷纷在网上晒出省钱秘笈,大到省了上万元的房子车子,小到省了几毛钱的一把青菜一块肥皂。

这是A 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B 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C 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D 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4.“土豪”是讽刺那些有钱又很喜欢炫耀的人,尤其是没文化、没品位还肆意炫耀自己有钱、消费水平很高的人,是社会大众对有物质无文化、有金钱无素质、有奢侈无品位群体的一种鄙视。

“土豪”现象启示我们在消费上①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②要量入为出,从紧消费③应求实消费,反对享受④应坚持物质消费与文化消费协调发展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5.在电视广告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影视明星为某种产品代言。

之后,许多粉丝纷纷抢购与明星相同款式的衣服、饰物等商品。

但这些商品往往很快就被闲置一旁,造成浪费。

对此评价正确的是A.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应当避免盲从,理性消费B.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需要量人为出,适度消费C.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需要量人为出,适度消费D.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应当避免盲从,理性消费6.由于票价较高,首列京沪卧铺动车并没有出现想象中爆满的情况。

有乘客表示:“应该会坐飞机,便宜还省时间,主要是性价比吧!”“性价比”会影响乘客的选择,这主要是A.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B.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C.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D.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7.国人大肆抢购奢侈品成为当下话题。

在一个远未达到富裕的国度,众多人抢购奢侈品,并把它当成炫耀的资本。

尤其是一部分80后,每月工资不超过2700元,尽管如此他们还是省吃俭用,用积蓄去买一两个上万元的名牌手袋。

对此的正确认识是()A.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B.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C.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D.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8.近年来,一些老年保健产品在保健品市场占的份额越来越大。

不少保健品抓住老年人追求“健康养生”的心理,产品定位于降血糖血压、软化血管等吸引老年人消费。

这说明A.企业应以服务消费者为目的B.消费对生产有重要导向作用C.消费需求决定企业生产经营D.老年消费受从众心理的影响9.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各类知识服务平台和机构多了起来:学煮咖啡,可团购报班;学化妆,可关注相关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设计PPT,可在稻壳儿等平台下载模板……知识消费成为文化和教育领域新的消费热点。

这反映了①知识消费契合人们追求发展的消费理念②知识消费是受从众心理主导的消费行为③生活方式的变化推动着消费观念的更新④科技发展为知识消费兴起提供重要支撑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0.“我运动,我健康,今天6000步,加油”。

打开微信朋友圈,晒运动的帖子常常满屏,“互联网+运动”己成新风尚。

随着手机晒步的兴起,运动软件争夺市场,运动手环热卖,体育产业发展,能够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经济学观点是()A.消费所形成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导向作用B.消费心理影响消费行为,从众心理引发流行趋势C.创新引领生活,生活水平提高促进消费结构优化升级D.科技改变生活,消费新趋势和新需求带动相关产业的出现和成长11.“西方人崇尚个性,东方人追求共性”,道出了我们的心理定势。

一说流行什么,满大街全是时尚:流行西服,连农民下地也穿西服;流行“松糕厚底鞋”,不分高矮胖瘦,脚下统统蹬着大厚底;流行“文化衫”,满大街背着“文化”跑……这说明A.盲从心理影响着居民的消费行为B.商品价格的变动影响着居民的消费C.物美价廉消费理念已经过时D.攀比心理影响着居民的消费行为12.根据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是企业经营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下列图表中企业的经营战略与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对应正确的是A.A B.B C.C D.D13.2016年10月28日,因BBC报道爆红的上海网红小吃“阿大葱油饼”因证照不全被关停后再度重开,每天依旧限量供应,有黄牛凌晨2点就去排队,并将原价5元一个的葱油饼炒到50元。

面对商价葱油饼,很多人是“不差钱”的,他们考虑的不是性价比,也不是好吃与否,而只是一个名气,一种风潮。

材料中这些“不差钱”的消费行为A.是从众心理主导的消费B.是求异心理主导的消费C.是攀比心理主导的消费D.是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14.2020年4月6日,央视推出“谢谢你为湖北拼单”公益直播,吸引1091万人观看,累计观看次数达1.22亿、累计卖出总价值4014万元的湖北商品。

直播还催生了更多湖北产高品质农产品“云订单”,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调动了农民复工复产积极性。

材料主要表明()①人们的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影响②消费对生产具有决定性作用③消费推动着科学技术进步④消费能促进生产发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15.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大陆游客的境外消费总额达到2 610亿美元,较2015年增加110亿美元。

在群体效仿趋势下,儿童感冒药、丝袜、指甲钳、保温杯、电动牙刷、钢笔等一大批低价日用品纷纷登上“热卖品榜单”。

在此背景下,下列措施能有效引导境外消费回流的是①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助推居民收入持续增长②提升国内产品质量,着力推动供给侧改革,扩大有效供给③提高进口商品关税和消费税,增加进口商品成本④倡导理性务实消费,推动社会消费心理走向成熟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6.红经济以年轻貌美的时尚达人为形象代表,以“红人“的品味和眼光为主导进行选款和视觉推广,依托社交媒体上庞大的粉丝群体进行定向营销,从而将粉丝转化为购买力。

这一营销方式A.可以极大提高居民的消费质量和水平B.能够促进产业的升级,拉动经济增长C.运用消费者的求异心理,主张理性消费D.运用消费者的从众心理,应该理性对待17.近来,“网红经济”一词进入公众视野。

网红即网络红人,他们凭借颜值和时尚,在社交媒体上聚集人气,依托庞大的粉丝群体进行产品和服务的定向营销,将粉丝转化为购买力。

一些敏锐的创业者把握这一商机,以网红孵化者的角色打造电商运营的新模式,“网红经济”正成为一股重要的经济力量。

这表明①网红的聚众效应能促进商品价值的快速实现②互联网的运用可以推动相关产业发展③企业形象取决于产品和服务的个性化程度④消费者的求异心理可以刺激消费需求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18.一份网购市场调查报告显示,大多数消费者会关注网店商品的销量。

有网购狂人表示,“小伙伴们买得多的商品就算不是太个性,至少大家都在买,可信度就大大提高了。

”这种消费心理是( )A.从众型的,有利商家推荐自己的商品B.求异型的,有利于形成消费流行趋势C.攀比型的,有利于帮助企业掌握市场需求D.求实型的,有利于提高社会对个人消费的认可度19.骑行爱好者小林加入骑行协会后,购买了身边队友推荐的装备,却发现有的并不适合自己。

影响这种消费行为的主要是A.从众心理B.求异心理C.攀比心理D.求实心理20.网红培训班、网红代言产品、网红经营的淘宝店……“网红经济”通过自媒体,依托庞大的粉丝群体进行定向营销,从而将粉丝转化为购买力。

由此可见,网红经济( ) A.促进产业升级,优化消费结构B.发展平台,引领技术发展C.利用从众心理,进行定向营销D.引导生产调节,满足个性消费21.当自己预期收入减少时,消费者往往会比较分析后去选择最合适自己的商品,这是引发的消费A.从众心理B.求实心理C.攀比心理D.求异心理22.近年以网上社交工具为平台进行产品展示的社交网站突然火爆起来,这种新的社交方式,以人际关系链为标准,销量并非是评判商品好坏的第一标准,口碑才是赢得信任的主要途径,对好友的信任会让商品更具有可靠性。

这一模式①发掘了社会交往中的经济价值②利用了人们的从众心理进行消费③以口碑和信任塑造高质量的商业产品④把增加产品的销量作为营销的目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23.2019年,华为为了宣传自己的新机P30系列,推出了《古墓丽影》、《死亡游戏》与《卧虎藏龙》续集。

分别展现了自己的超感光暗拍、超大广角和潜望式变焦最新功能。

企业通过做广告①利用消费者从众心理,促进商品销售②利用消费者求异心理,降低企业成本③能提高商品的知名度,扩大市场占有率④能降低个别劳动时间,增加企业的利润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4.2019年可以说是网红经济的元年,这一年,很多网络红人创造出了各种“神话”,刷新了我们对“网红”的认知。

“网红经济”通常是指具有一定网络影响力的网络红人,在社交媒体上聚集人气,依托庞大的粉丝群体进行商品定向销售,从而将粉丝转化为价值的经济模式。

这一经济模式实际上是利用了消费者的()A.从众心理B.求异心理C.攀比心理D.求实心理25.居家过日子,常常有这样的尴尬:面对衣柜里积存的众多衣物,却挑不出中意的;兴冲冲买到了“便宜货”,却发现没什么用处,弃于角落;到餐馆用餐,明明看到门口贴着种种“优惠”广告,可最后结账时还是有被宰一刀的感觉……如此种种,大都是因为①盲目的非理性消费所致②居民收入水平增加所致③居民生活方式的变化所致④没有从自身的实际需要出发所致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D解析:D【解析】许多粉丝纷纷抢购与明星相同款式的衣服、饰物等商品,并造成浪费,这是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应当避免盲从,理性消费,D项正确;其他选项不符题意。

2.D解析:D【详解】①符合题意,材料中“面对衣柜里积存的众多衣物,却挑不出中意的;兴冲冲买到了‘便宜货’,却发现没什么用处,弃于角落;到餐馆用餐,明明看到门口贴着种种‘优惠’广告,可最后结账时还是有被宰一刀的感觉…”可以看出,很多消费者是盲目的非理性消费所致;②不合题意,该选项与题意无关;③不合题意,该选项与材料无关;④符合题意,材料中“面对衣柜里积存的众多衣物,却挑不出中意的;兴冲冲买到了‘便宜货’,却发现没什么用处,弃于角落;到餐馆用餐,明明看到门口贴着种种‘优惠’广告,可最后结账时还是有被宰一刀的感觉…”可以看出,很多消费者没有从自身的实际需要出发所致;故选:D。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