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民间文学(全套课件180P)
民间文学(全套课件180P)
一、“民间文学”的提出
1、“民间文学”概念的输入 Folk-lore:汤姆斯(William Thorns). 1846 (Folkloristics)
格林兄弟与德国民间故事
广义与狭义的区分 附: 英国文化进化学派的文化遗留物说 英国学者的精神文化说 美国和前苏联的民间文学说 传统文化说
博尔尼《民俗学手册》中对民俗范围的理解 “引起民俗学家注意的,不是耕犁的形状, 而是耕田者推犁入土时举行的仪式;不是 渔网和渔叉的构造,而是渔夫入海时所遵 守的禁忌;不是桥梁或房屋的建筑术,而 是施工时的祭祀以及建筑物使用者的社会 生活。” ——英国民俗学会1914年出版
顾颉刚、容肇祖、黄石、江绍原、杨成 、林惠祥、常惠、钟敬文……“我国早期致力于民俗学的学者,他们原 来所从事的专业,基本上是各不相同的。 有的是搞文学的,有的是搞语言文字学的, 有的是搞社会学的。自然,也有人一开始 就搞民俗学的,但那只是众多学者中的少 数人而已。”
——钟敬文《从事民俗学研究的反思和体会》
一 个 瑶 族 家 庭 的 照 片
注意照片上的人口结构
一个他者的介入
第一讲 什么是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既指一个特定的学 科及民间文艺学,也指这个学 科研究的对象。
学科界定 研究民间文学的起源、流传的一 般规律及社会功能的科学。
学科对象的界定
一个20年前的权威性定义: “民间文学是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它在广大人民群 众当中流传,主要反映人民大众的生活和思想情感,表现 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具有自己的艺术特色。” ——钟敬文主编《民间文学概论》
2、对“民间文学”的认识 索绪尔:“语言”和“言语” 走向语境(context) 德里达的“文本”(text)概念 “There is nothing outside of the text” ——从狭义到广义,即从单一的文字符号 到一切有意义的微型符号
民间文学是一个区域内广大民众群体创作 和传播口头文学的活动,它是以口头表演 的方式存在的,是一个表演的过程。真正 的民间文学文本就是这样一个表演的过程, 它由声音、表情、动作以及现场的其他符 号形式共同构成。
生活文化概念的学术意义
如果我们认真注意到民俗的生活形态, 我们就有可能更加现实地认识民俗的广泛 存在。从生活的角度来看,不难发现,民 俗构成了人的日常性活动、日历性活动和 人生的基本框架和基本内容,民俗是人基 本的生活世界的基本构成。
——高丙中《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P170
要点
阈限(threshold) 阈限意指所有间隙性的或模棱两可的状态,这个概念与维克多· 特 纳的作品,以及他所拓展的阿诺德· 范· 盖纳普的原创观点是分不开的。 通过阈限,人类学才有可能在概念上关注边缘、改变、反抗、排斥、 富庶、污染、反常和越轨等现象。 阈限阶段是一个在社会文化上没有身份、不存在的地带。 结构与反结构。
最早使用“民间文学”概念的中国学者是梅 光迪,1916年3月19日,他致信胡适: 来书论宋元文学,甚启聋聩。文学革命 自当从“民间文学”(folklore, popular poetry, spoken language, etc.)入手,此无 待言。惟非经一番大战争不可。骤言俚俗 文学,必为旧派文家所讪笑攻击。但我辈 正欢迎其讪笑攻击耳。 ——《胡适学术文集·新文学运动》
一个新近出版教材上的界定: “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口耳相传的语言艺术。 它既是该民族人民的生活、思想与感情的自发流露;又是 他们关于历史、科学、宗教及其他人生知识的总结;也是 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表现形式。” ——刘守华、陈建宪主编《民间文学教程》 两个定义的共同点:纯文学化的界定角度
常宁塔山瑶族乡的“冈介”活动
“冈介”录像片段
“冈介”表演现场
要点
口传文化(oral culture) 文化传统 大传统(great tradition) 小传统(little tradition) ——罗伯特· 雷德菲尔德 钟敬文的文化分层 生活文化 文化展演 狂欢化
钟敬文先生的文化分层
文化的范围很广泛,层次也不单一。它是一个庞大的复 杂的综合体。我向来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有三个主流。首先 是上层社会文化,从阶级上说,即封建地主阶级所创造和 享有的文化;其次,是中层社会文化,即城市人民的文化, 主要是商业市民所有的文化;最后,是底层社会的文化, 即广大农民所创造和传承的文化。(88年) ——钟敬文《话说民间文化· 自序》
参考书: 1. Van Gennep: rites of passage. 2. Victor Turner: the ritual process: structure and anti-structure. (已有中译本《仪式过程——结构与反结构》)
在当下中国的文化情境下,如果要问何种民 间文化尚保留着自身所具有的本质性狂欢特质的 话,我们大概只有在民谣当中寻找了,即便是民 间的庙会文化也已经丧失了其狂欢特质,而沦为 权力政治、资本与地方性文化共谋的产物。我们 说只有民谣依然保持着民间文化的狂欢色彩,是 从民间文化与主流意识形态之间关系的角度进行 理解的。民谣的颠覆性、不妥协性、讽刺性决定 了它与主流意识形态之间永远保持着相当的距离, 发挥其独特的舆论功能。 ——刘晓春《当下民谣的意识形态》
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讲义提纲说明
1. 提纲仅供大家参考,并非所谓“标准答案”。 2. 提纲中如有错误,请直接向郑老师反映。 3. 提纲只供选课生使用,请勿扩散。
绪论
绪论部分初步清理关于民间文学的一些 错误看法,就民间文学的地位和价值树立 起基本的观念。
歌 本 与 演 唱
歌本
常宁塔山瑶族乡的“冈介”活动
生活文化:一个关键词
民俗学是一门社会科学,是一门人文科学。它的研究对 象,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人民(主要是劳动人民)所 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82年) ——钟敬文《民俗学及其作用》 生活文化是“民族的基层文化”、基本文化。不过,它 应被理解成生活世界意义上的基层文化,是经典文化或意 识形态的基础。(94年) ——高丙中《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P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