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物实验技术2

动物实验技术2

13
症 状
方 法
药 物
局部麻醉
局部麻醉常用的方法是浸润麻醉。浸润麻醉是将麻 醉药物注射于皮肤、肌下组织或手术野深部组织, 以阻断用药局部的神经传导,使痛觉消失。
麻醉方法:
固定
皮试针头 皮内注射 打一皮丘
换局麻长针头,由皮点 进针,放射到皮点周围、 肌肉等要求麻醉的区域 都浸润到为止。
14
局麻药物
17
给药方法
注射法 给药途径 皮 下 注 射 肌 肉 注 射 腹 腔 注 射 静 脉 注 射 心 内 注 射 脑 内 注 射 鼻 腔 内 投 入 气 管 内 投 入 胃 腔 内 投 入 肠 管 内 投 入 经 口 腔 投 入
投入法
胸 腔 内 注 射
腰 椎 内 注 射
关 节 腔 注 射
脑 膜 下 注 射
24
例: 如某利尿药给大鼠灌胃的有效剂量为 250 mg/kg, 试计算给狗灌胃的 试用剂量是多少? 查表得:大鼠转换因子为 6,狗的转换因子为 19,按下式计算: 由小动物剂量(如大鼠)换算大动物(如狗)剂量: 狗试用剂量 (mg/kg) =大鼠剂量(mg/kg)(大鼠的转换因子/狗的转换因子) =250(6/19)= 85 (mg/kg) 由大动物剂量(如狗)换算小动物(如大鼠)剂量: 大鼠试用剂量 (mg/kg) =狗剂量(mg/kg)(狗的转换因子/大鼠的转换因子) =85(19/6)= 250 (mg/kg)
28
29
2.皮下注射 (s.c)
通常选用颈背部皮肤。操作时,先用酒精棉球消毒需
注射部位的皮肤,再将皮肤提起,使注射针头与皮肤成一 定角度刺入皮下。把针尖轻轻向左右摆动,容易摆动则表
明已刺入皮下。然后轻轻抽吸,如无回流物就缓慢注射药
物。注射完毕后,缓慢拔出注射针,稍微用手指压一下针 刺部位,以防止药液外漏。
7
二、麻醉药物与麻醉剂用量
麻醉药物 挥发性麻醉剂 非挥发性麻醉剂
全身麻醉剂
局部麻醉剂
乙醚
氟烷
甲氧氟烷 氯仿
巴比妥类 水合氯醛
氯胺酮
普鲁卡因 利多卡因
的卡因
8
全麻药物
乙醚:
强挥发性、易燃易爆,刺激性臭味。 乙醚是最常用的吸入麻醉剂,各种动物适用。 机制:抑制中枢神经系统。
特点:安全范围大,镇痛作用强,肌肉完全松 弛,对肝肾毒性小,麻醉分期明显,诱导期和苏 醒期较长。 副作用:局部刺激大,引起上呼吸道黏膜分泌 增加,导致呼吸道阻塞,可用阿托品对抗解救。
25
由上表可见,按mg/kg剂量折算成等效
剂量,人为小鼠的1/12,大鼠的1/6,
家兔、猴的1/3,狗的1/2。
26
一、小鼠的给药途径和方法
1.灌胃(i.g.)
方法
左手固定小鼠,右手持灌胃器,沿体壁用灌胃针测 量口角至最后肋骨之间的长度,作为插入灌胃针的深度。 然后经口角插入口腔,与食管成一直线,再将灌胃针沿 上腭壁缓慢插入食管 2cm~3cm,通过食管的膈肌部位时 略有抵抗感。如动物安静呼吸无异常,即可注入药液。 如遇阻力应抽出灌胃针重新插入。
呼吸和脉搏突然消失,粘膜发 绀。心跳停止的到来可能无预 兆。通常是由于剂量过大,手 术后麻醉剂所致的心脏急性变 性,心功能急剧衰竭所致。 心跳停止应迅速采取心脏按 摩,即用掌心(小动物用指心) 在心脏区有节奏地敲击胸壁, 其频率相当于该动物正常心 脏收缩次数。同时,注射心 脏抢救药。 肾上腺素 碳酸氢钠
23
表 2-6 .不同种类动物间剂量换算时的常用数据 动 小鼠 大鼠 仓鼠 豚鼠 家兔 猫 狗 猴 人 物 Meeh-Rubner 公 式的 K 值 9.1 9.1 9.0 9.8 10.1 9.9 11.2 11.8 10.6 mg/kgmg/m2 转换因子 3 6 4.1 8 12 14 19 12 36 与小鼠转换因子 的比值 1 (20 g) 2 (200 g) 1.37 2.67 (400 g) 4 (2 kg) 4.67 (2.5 kg) 6.33 (10 kg) 4 (3 kg) 12 (50 kg)
15
的卡因/丁卡因/地卡因:是一种强效长时 间作用(2h以上)的局麻药。
化学结构和普鲁卡因类似,局麻作 用和毒性作用都比普鲁卡因强10倍,对 皮肤和黏膜穿透力强。
利多卡因:效力和穿透力比普鲁卡因强两倍,
用于表面、浸润、传导麻醉和硬脊膜外腔 麻醉——万能麻醉剂
16
动物的给药途径与方法
在动物实验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实验 目的、动物种类、药物类型来决定动物的给 药途径与方法。
27
注意要点:
① 动物要固定好; ② 头部和颈部保持平展; ③ 进针方向正确; ④ 一定要沿着口角进针,再顺着食管方向插入胃内
⑤ 决不可进针不顺就硬向里插,灌胃针可用 12 号
注射针头自制,磨钝针尖再稍弯曲,即成灌胃针, 针长 5cm~7cm,直径 0.9cm~1.5cm,连接于 1mL~ 2mL的注射器上即成灌胃器。
18
人与实验动物之间药物剂量的换算
人与实验动物对同一药物的耐受性,动 物比人大,即单位体重的用药量比人要大。 一般可按下列比例换算,每单位体重人 的用药量为1,则小鼠为12、大鼠为6,家兔、
猴为3,狗为2。
19
参考人用量推算:
早在十九世纪末年,生理学家Voit 氏等发现虽然不同 种类的动物每kg体重单位时间内的散热量相差悬殊,但都如 折算成每m2体表面积的散热量,则基本一致。例如马、猪、 狗、大鼠和人的每m2体表面积每24小时的散热量都在1000 kCal 左右。药理学家研究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时则习惯于以 mg/kg 或g/kg等方式来计算药物的剂量。这种办法行之于同 种动物的不同个体时,问题似乎不大;但用于不同种类动物 时,常常会出现严重偏小或偏大,以致无法完成实验。1958 年Pinkle氏报告6-MP等抗肿瘤药物在小鼠、大鼠、狗和人身 上的治疗剂量,按mg/kg计算时差距甚大,但如改为按mg/m2 体表面积计算,就都非常接近(见表2-5),此后,按体表面 积计算剂量的概念逐渐为药理学家接受,被认为尤其适用于 不同动物之间剂量的换算。
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抓住颈背侧的皮肤,手掌成 杯状紧握鼠背使得腹部皮肤伸展,同时用小指压住 尾根,固定好动物。使小鼠腹部抬高,右手将注射 器针头( 5 号)刺入皮肤。距下腹部腹中线稍向左或 右 1mm 的位臵30°进针。针头到达皮下后,继续向 前进针 3mm~5mm,以 45°刺入腹肌,针尖通过腹 肌后抵抗力消失。固定针尖,缓缓注入药液。为避 免刺破内脏,可将动物头部放低,尾部提高,使脏 器移向横膈处。 小鼠的一次注射量为 0.1~0.2mL/10g体重
乙烷等。
3
非吸入麻醉
非吸入麻醉是一种既简单方便,又能使动物很快进 入麻醉期,而无明显兴奋期的方法。 常采用注射法,如静脉注射、腹腔注射、肌肉注射等。 注射时一定要控制药物的浓度和注射量。给药几分 钟后动物倒下,全身无力,肌张力逐渐减弱,反应消失, 呼吸规律,表明已达到适宜的麻醉效果,是手术最佳时 期。如果发现动物抽搐、排尿,说明麻醉过深,是死亡 的前兆,应立即进行抢救。
普鲁卡因:是短效局麻药物。
特点:麻醉速度快,注射后1-3分钟就可产 生麻醉作用。可以维持30-45分钟。对皮肤和 黏膜穿透力很弱,需要注射给药才能产生局麻 效果。它可以使血管舒张,易被吸收入血液而 失去效果。在其溶液中加入肾上腺素(每 100ml加入0.1%肾上腺素0.2-0.5ml)可以使麻 醉时间延长1-2小时。
5
麻 醉 前
6.根据实验部位和种,减少支气管分泌——麻醉前给药 阿托品:减少支气管和唾液腺分泌,防止气管阻 塞。副作用:加快心率。用量:肌肉或皮下注射 0.04mg/kg; 安定:产生镇静作用,加强麻醉效果,使骨骼肌 松弛。用量:2.5-5mg/kg; 吗啡:产生镇痛、镇静作用。副作用:抑制呼吸 中枢。用量:皮下注射1-2mg/kg,肌肉注射1020mg/kg。
31
4.肌肉注射 (i.m)
因小鼠肌肉较少,一般不作肌肉
注射。如实验必须作肌肉注射时,由 助手抓住小鼠两耳和头部皮肤,并提 起。操作者用左手抓住小鼠一侧后肢, 右手取连有 6 号针头的注射器,将针
头刺入大腿外侧肌肉,将药液注入。
小鼠一侧后肢的用药量不超过 0.1mL。
32
5.腹腔注射 (i.p)
11
麻醉深度的判断指标
12
三、复苏与抢救
呼吸停止 主要表现是胸廓呼吸运动停 止,粘膜发绀,角膜反射消 失或极低,瞳孔散大等。可 出现在麻醉的任何一期。
应用 5% CO2 和 60% O2 的混 合气体间歇人工呼吸,同时 注射温热葡萄糖溶液、呼吸 兴奋药、心脏急救药。 尼可刹米 戊四氮 美解眠
心跳停止
10
全麻药物
水合氯醛:作用特点和巴比妥类相似。但 安全范围小,麻醉剂量和中毒剂量接近, 对皮肤和黏膜有较强刺激。
氯胺酮:常用其盐酸盐。
机制:阻断大脑联络途径。 特点:麻醉潜伏期短,麻醉维持期仅1020min,麻醉浅,安全性高,可重复给药。
副作用:兴奋心血管系统,使血压升高,心 率加快,偶尔引起呕吐。
动物的麻醉方法
实验动物的麻醉就是用物理的或化学 的方法,使动物全身或局部暂时痛觉消失 或痛觉迟饨,以利于进行实验。
人道主义的角度
——保护动物必须采取的措施。
1
一、麻醉类型与麻醉方法
实验动物的麻醉类型
全身麻醉
局部麻醉
吸入麻醉
非吸入麻醉
小 鼠
豚 鼠
大 鼠
兔 子
2
吸入麻醉
将挥发性液体麻醉剂或气体麻醉剂,经动物 呼吸道吸入体内从而产生麻醉效果的方法。 吸入麻醉药物常见的有乙醚、安氟醚、三氟
21
例:试算一体重为1.5 kg的家兔的体表面 积: 解:A=10.1(15002/3)/10,000
log A= log 10.1+2/3 log 1500-log 10000= -0.8783
相关主题